王玉林教授应用红花注射液联合维生素B12治疗面瘫经验总结

2018-01-13 04:13程晓娟黄海平李正胜周玉华刘维琴
关键词:玉林脉络面神经

程晓娟,王 叶*,黄海平,李正胜,谢 娟,周玉华,刘维琴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1)

面瘫(即面神经瘫痪),又称为“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并不致命,但影响日常生活,面瘫导致面部不对称,出现扭曲的面部表情,无法关闭眼睑可能导致结膜炎和失明通常急性起病[1]。以冬、秋季为多,男性多发。多数学者认为,面瘫治疗需规范、疗程足够,若治疗不规范,易导致神经功能损害为主的后遗症发生。目前认为面瘫的原因包括先天性、炎症性、感染性、脱髓鞘、胆脂瘤、肿瘤血管、外伤性和医源性[2]。中医一般认为与感受外邪,脉络内阻最为相关[3]。当外邪入侵机体,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引起面神经水肿、缺氧、缺血,引起面神经功能损害。王玉林名老中医临证50余载,于本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方法简便,疗效独特。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王玉林教授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1 王玉林教授对本病的认识

王玉林名老中医认为,中医络病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给络病理论赋予了新的认识和内容。络病理论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脉络瘀阻、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的一类病变。《内经》指出,运行气血津液的静脉,如环无端,不断的环流循环,周流不息。若内外各种因素致脉络瘀组则会出现病变。正如《素问·离合真邪偏》云:夫邪之入于脉着,寒着血泣,《灵枢·百病始生》更指出“卒然多食飮……,起居不洁,用力过度,则脉络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面部又具有及其丰富的脉络,当毒邪侵袭脉络时,则会出现脉络瘀组、络毒蕴结的病理变化。“瘀血阻络”是面瘫的主要病机,活血通络、排毒驱邪是面瘫的治疗特色。治疗选择在穴位刺激的基础上联合药物作用进行穴位注射,以增强散瘀通络的功效,同时予药物进行面部神经的营养,促进面部神经修复。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选择

2.1.1 中药

红花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由红花,经水煮醇沉工艺加工而成,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有“活血之王”之美称。红花是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散瘀通络,消肿止血作用。该药通过扩张细动脉、细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管径,能增加微循环的血液灌注量,从而改善微循环状态[4]。红花不仅能解除微循环的痉挛,还能使血小板聚集减轻,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延长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5]。红花注射液通过改善面部周围微循环,解除面神经缺血、缺氧状态,并且穴位注射不仅通络刺激穴位、刺激经络,从而达到舒经通络的作用,而且皮下组织中药物潴留,缓慢吸收,亦起到药物长时间持续作用。

2.1.2 维生素B12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B族维生素可以促进神经髓鞘的恢复,而B12是其中的常用药物。在周围神经中,维生素B12含量高,半衰期长,易于进入神经细胞内,作为辅酶,它能实现甲基的转移,促进卵磷脂的合成,修复损伤的髓鞘,加速神经元的修复,提高神经的传导速度,直接作用于损伤神经,能发挥最大的药效,使受损的神经恢复[8]。

2.2 穴位选取

穴位注射:从中医的角度看,面部属于少阳、阳明经循行之处,王玉林名老中医在治疗面瘫上推崇华佗的“针不过数处”思想,形成自己独创的“王氏取穴法”,每每取穴5~6穴,临床多循经取穴或局部取穴,以足阳明经及面颊部腧穴为主。取穴:主要以:颊车、四百、颧髎、迎香、地仓、下关、承桨、阳白、攒竹、合谷(健侧)、翳风(患侧)、风池、曲池、三阴交。

2.3 操作方法

予注射器抽取红花注射液10 mL+维生素B121 mL,更换注射针头为4号半皮试针头(此针头细、短,操作时患者疼痛感轻微,出血少),每次取5~6穴,相邻两次治疗取穴不重复,每日注射一次或隔日注射一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时间3疗程。患者治疗的疗程较长,如治疗不正规,容易留下面神经功能损害的后遗症。

2.4 功能锻炼

嘱患者每日进行睁眼闭眼、皱眉挤鼻、鼓腮吸允、呲牙翘嘴、开口闭口、面部按摩,每个动作持续5~6秒,训练10~20次,每日2~3次。

3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女,35岁,职员。2015年5月就诊。主诉:口眼歪斜3天。患者因长途坐车过程中长时间开窗吹风,不慎风邪入体,次日晨起面部僵硬,口角向左侧歪斜,刷牙时发现右口角漏水,右眼闭合不全,流泪,进食后食物滞留于右侧齿颊之间。曾在诊所静滴强的松2日,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我院。查体:右眼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面部歪向左侧。右眼闭合不全、Bell征(+)。患侧不能皱额、蹙眉、露齿。吹口哨动作,鼓气时漏气,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缓。遂于红花注射液10 mL+维生素B121 mL穴位注射,取穴:颊车、四百、颧髎、迎香、地仓、下关、承桨、阳白、攒竹、合谷(健侧)、翳风(患侧)、风池、曲池、三阴交,每次取6穴,穴位交替注射,并配合功能锻炼,且注意避免劳累及风寒,治疗2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治疗3疗程后患者症状、阳性体征全部消失,患者痊愈。

4 结 论

王玉林名老中医指出:目前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方法主要有针灸、穴位注射、中药、针刺拔罐、电针、中药外用等。但针灸治疗对时间和环境的要求高,中药汤药味苦难咽,对患者长期坚持有一定的困难。而穴位注射作为针灸疗法的一种方法,具有副作用少、治疗方便、灵活易操作、费用少、便于推广等特点,且通过多年临床观察,作用明显,适合临床大力推广。

[1]Pons Y,Ukkolapons E,Ballivet d R S,et al.[Peripheral facial nerve palsy].[J].Journal Francais D Ophtalmologie,2013,36(6):548-553.

[2]Ho M L,Juliano A,Eisenberg R L,et al.Anatomy and pathology of the facial nerve.[J].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15,204(6):W612-W619.

[3]梁 军.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治疗新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2):149-150.

[4]刘 飞,邓 云,段春寒.中药红花抗脑缺血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

[5]Liu L,Duan J A,Tang Y,et al.Taoren–Honghua herb pair and its main component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hrough in fl uencing on hemorheology,plasma coagulation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12,139(2):381-387.

猜你喜欢
玉林脉络面神经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中耳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的临床分析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瞻云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