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征云 李莉
摘要 引滦明渠是将滦河水引入天津市的一段专用输水渠道。本文分析了引滦明渠水环境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监督防范措施,具体包括治理措施、监督管理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引滦明渠水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引滦明渠; 现状; 存在的问题;监督防范措施;天津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161-02
Analysis of Potential Threat Factors in Water Environment of Yinluan Channel and Its Supervis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ZHANG Zheng-yun LI Li
(Tianji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Tianjin 300191)
Abstract Yinluan Channel is a special water supply channel for introducing Luan River into Tianjin City.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Yinluan Channel,and put forward the supervis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including the governance measures,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environmental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and so 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tection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Yinluan Channel.
Key words Yinluan Channel;current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upervis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Tianjin
引滦明渠工程为天津市引滦入津工程专用输水渠道,主要由明渠及6座倒虹吸、3座节制闸、2座排水闸、3座泵站等组成[1]。于1983年建成通水,北起蓟运河左堤引滦暗渠出口,南至尔王庄水库管理处进水闸,全长47.2 km。河道断面為梯形,2006年河道完成了重新护砌,目前全渠道的渠底与渠侧均进行了护砌。除受上游来水水质影响外,引滦明渠沿途村庄、农田较多,村庄生活污水、农田径流及生产桥、交通桥两侧雨水流入也是影响引滦水质的主要原因。
1 引滦明渠水环境现状
引滦明渠是输水河道,渠内来水除引滦于桥水库下泄水外,集水面积只有水面面积,除降水外自身不产水,其水质状况取决于于桥水库来水水质。引滦明渠水质保持良好水平,沿线各监测断面年均水质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2],但近2年引滦总体水质有所下降,上游段氨氮首次出现超标现象(2013年1月、2月)。2008年以来,上游入境断面总氮始终处于劣Ⅴ类水平,年均浓度范围在5.76~12.60 mg/L之间,超标率为100%。与2005年相比(近13年的最低值,0.68 mg/L),2013年上游段总氮浓度升高了17.5倍;引滦明渠段水质在于桥水库的自净作用下,总氮浓度有所降低,基本范围在0.1~1.0倍之间。
2 潜在的环境问题
引滦明渠目前采取全封闭的管理模式,全线无排口、无汇流,其水质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水质[3],但由于穿越各种交通线与河道沟渠及部分村庄,仍存在着一些潜在的水环境污染风险。
2.1 交叉交通环境影响
为方便河道两岸通行,47.2 km引滦明渠上共建38座生产桥、7座公路桥及3座高架高速公路桥。各种桥梁均不隶属于引滦工程,但与水质保护密切相关,跨线道路排水及道路危险品运输均存在污染明渠水体的风险。
2.2 交叉河道的突发性污染
引滦工程采用明渠输水带来与沿线沟渠交叉,以及与沿线附近地区泄洪、排沥、排污和蓄水灌溉等之间的矛盾。污沥水长期滞留集聚在两岸的沟、洼中,部分交叉建筑物年久老化,不同程度地向引滦水体中渗漏;当遭遇暴雨时污水漫溢,容易发生突发性污染。
2.3 农业面源及农村生活污水污染
引滦专用明渠建设时选线尽量远离村庄,以避免人类活动对引滦水质的污染。随着明渠周边经济的发展,明渠环境发生变迁,导致输水环境不断恶化。距明渠较近的几个村庄,如九王庄村、高八庄村、岔口村、东田五庄村、庞桥头村、赵辛庄村、刘邦桥村等,经逾20年的发展,村庄规模已扩大至渠边,且沿渠道范围不断延长。随着农村的发展,生活垃圾明显增多,明渠边有垃圾散落或堆放,渠中亦有极少量的散落物。同时,村庄的生活污水和沥水经过地下渗流或直接流入引滦专用明渠,污染引滦水质。虽然在2006年设置隔离措施后,生活垃圾以及其他人类活动对明渠的影响大大降低,但近距离内仍存在对明渠水体产生污染的可能。
2.4 降雨径流污染
引滦明渠周边以种植业为主,辅之以养殖业,降雨径流污染严重,加快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发生,进而影响引滦水质,对人们饮水安全构成威胁,严重危害人们生活环境。
3 监督管理与防范措施
3.1 治理措施
3.1.1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引滦全线农村推行有机农业耕作方式,减少引滦沿线村庄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削减农业面源污染。采取暴雨截流和坡地农田雨水收集系统,并根据土壤肥力科学施肥。
3.1.2 采取截污措施。在明渠两侧埋设观测桩,对明渠每年的沉降位移进行观测;在跨越明渠的各个公路桥、生产桥与大堤之间修建截污墙及排水沟,用于桥上雨水及污水的排放;并在桥头修建各类标示、标牌,同时进行安全教育,避免危险发生。
3.1.3 加强引滦沿线村镇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村镇生态环境建设,关键是对固体废物进行科学的消减和处理。为避免废物无序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病原菌蔓延和地表径流负荷,应积极推广沼气池的应用[3]。
3.2 监督管理措施
3.2.1 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章“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的相关规定,参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划定引滦明渠与尔王庄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方案,报请市政府批复,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向社会予以公告。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 433—2008)要求,在一、二级保护区设置标志牌、警示牌、界碑、界桩。一级保护区内只要存在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均可能对水源安全构成威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共水污染防治法》,一级保护区划定以后,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物,均列为需清拆的建设项目。
3.2.2 水源保护区外一定范围内饮用水源风险管理。明渠一级保护区距离河道1 000 m以内,对可能通过影响地下水影响饮用水水源安全的制药、化工、造纸、冶炼等重污染行业以及有毒有害物质使用、产生或排放企业、重点污染源进行监督。
3.2.3 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制定和完善饮用水水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落实处置措施,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及预警和应急救助机制。
3.2.4 协调各部门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督管理。规划部门要将饮用水源保护区纳入城市规划的内容严格管理,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与供水设施无关的项目;环保部门要依法加大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一定范围内的违法排污企业的整治力度,对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农业、畜牧部門及各相关镇(乡)要加强对引滦明渠周边的农药、化肥施用及畜禽粪便处理的管理;对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场限期搬迁或关停取缔[4]。
3.2.5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引滦明渠各相关管理部门、沿线乡镇积极配合,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参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水资源保障。
3.3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3.3.1 连接水体的环境风险防范。了解连接水体的水文特征,掌握引滦工程明渠相关闸坝等水利工程建设情况,以及不同季节水利调度实施等情况。整合连接水体的基础信息,开展水质调查工作,掌握相关水体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季节变化情况,识别连接水体风险防范关键环节[5]。
根据需要,可选取易发生翻车事故的路和桥下与明渠交叉河道水利设施设立预警断面。在水源保护区外设置突发事件缓冲区,利用现有水利工程,或通过建设导流渠、节制闸、调水沟渠、拦污坝、蓄污湿地等工程措施,实现导流、拦截、调水、降污功能;在跨水系的路桥、管道周边建设围堰等应急防护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泄漏进入水体;经常发生翻车事故的路和桥,可采取迁移、改道等措施。
3.3.2 农村面源的环境风险防范。面源污染是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以致发生“水华”现象的重要诱因。重点强化引滦明渠沿线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置,提高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的比例;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限制养殖业规模,提高畜禽、水产养殖的集约化经营和污染防治水平,减少含磷洗涤剂、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3.3.3 固定源的环境风险防范。将明渠1 000 m范围内的固定源建档立案,实施动态管理。重点监控对水源地影响较大的重污染行业和重金属等一类污染物排放企业,定期排查事故隐患。
4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引滦水源保护项目办公室,天津市引滦水源保护有限责任公司.工程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 王海英,武丹,卞少伟,等.近五年引滦入津工程天津段水质评价研究[J].生态科学,2014,33(3):520-526.
[3] 刘元海,陶阳.生态化小城镇建设环境管理对策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133-136.
[4] 孙秀英,苏昌永.引滦工程沿线存在的水环境问题与治理对策[J].水利水电技术,2001(8):58-60.
[5] 刘万宏.引滦入津工程水质保护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