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传迎
摘要: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普通话声调习得的关键时期。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声调习得的教学应采用生动活泼的具身教学法。具身教学法,是利用小学生的身体进行声调教学的方法,将音节高低起伏的变化与学生身体的运动态势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运动去感知声调的变化,从而实现声调习得的目标。声调习得的具身教学法具体包括:发音器官感知法、眼保健操法、摇头晃脑法、伸臂运动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声调习得;具身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5-0045-04
小学一年级是正式的语言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语言学习的奠基階段。汉语是声调语言,声调作为汉语语音的基础要素,其习得成功与否关乎学生整个语言学习历程的结果,理应得到师生的重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能力发展还未成熟,声调又是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知识,传统的讲授法、机械训练法等教学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具身教学法则是一种针对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与声调知识的性质建构的一种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声调习得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将声调变化与学生的身体动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身体动作中感知声调变化,通过身体动作强化学生对声调的理解与辨识,最终达到理解与运用的目标。
一、声调及其习得的重要性
声调与声母、韵母共同构成了汉语的音节。声调是“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而具有辨义功能的一种语音现象。”汉语是声调语言,声调起着区分、辨别音节意义与使语言具有韵律感的作用。声调是由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等相对音高的各种变化形成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的调类主要分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根据不同调类的发音形式与调号的标识符号的不同,我们一般将其简洁地概括为“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或者是“一平、二升、三曲、四降”。
声调是小学生汉语拼音学习的基本内容,贯穿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始终。声调的习得既是小学生汉语拼音学习的必要前提,又是学生感知语音、区别语义与感受汉语之美的基本途径。如果小学生在一年级阶段掌握不好声调的话,会影响其后续的字词音义的学习,导致在其小学阶段之后的语文学习中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影响其语文的继续学习。此外,声调的习得也关乎学生终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应该在汉语拼音学习的初始阶段打好基础。
二、具身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小学一年级声调习得的具身教学法是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现状,在有关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与具身认知理论。
(一)具身教学法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其中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逐渐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开始出现表象或形象图式的阶段。”这一阶段又可以具体分为两个子阶段:前概念阶段或象征性思维阶段(2~4岁)和直觉思维阶段(4~6岁)。在直觉思维阶段中,“他们的思维直接受到知觉到的事物表面显著特征的影响。”而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从表象性思维中摆脱出来,逐渐进行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大多处于6~7岁的阶段,处在直觉思维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的交界处,其思维兼具有这两个阶段的特征。声调作为一种对音节调值的符号表征,既需要直觉思维的表象感知,也需要初步的抽象思维的理解,而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建立在前概念阶段的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具体动作的基础上。而声调习得的具身教学法就是运用身体的不同动作,引导与促进学生运用直觉思维感知声调的物理性质等表面特征,进而运用初步的抽象思维理解不同声调的差异,并建立起完整的关于声调的表象图式或符号图式,以达到真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声调的目标。
此外,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动作,思维不过是内化了的动作,动作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由此可见,动作是儿童感知世界,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身教学法就是利用学生的身体动作进行声调习得的教学,将抽象的声调知识融入到具体形象的动作中,使抽象知识的教学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二)具身教学法与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具身教学法的具体到学生而言则是身体学习法,这是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观与发现学习法的具体运用。布鲁纳认为,“个体通过认知表征获得内部信息加工系统;学习过程是类目化过程;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认知表征是指学习者通过感官系统将外界事物转化为心理内容的过程,是对外界事物表征的内化从而形成认知结构。对于学生而言,认知表征主要分为动作表征、映像表征与符号表征。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表征主要是动作表征与映像表征,具身教学法正是利用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表征特点。声调作为对音节调值的分类,本身是一种类目化结果。学生完成声调习得就相当于在认知结构中建立了一个关于声调的编码系统,可以运用这个编码系统去正确地进行不同音节的发音与语义辨别。具身教学法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身体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去感知声调的变化,去发现声调存在的事实及其意义。这种方法体现了发现学习法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特点,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三)具身教学法与具身认知理论
小学一年级学生声调习得的具身教学法是具身学习的具体运用,而具身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具身认知。传统教学理论存在着身心二元化的倾向,认为学习主要是大脑的功能与任务,而忽略了大脑得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基础——身体在学习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具身认知理论通过突出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打破了认知领域中的身心二元论,其主要观点是“人的身体在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行为活动方式而形成。”具身认知理论成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焦点后对教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身体作为认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逐渐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声调习得作为一个基于身体发声器官参与的学习任务,在需要运用大脑进行抽象理解的同时,更需要身体的切身感受。小学一年级学生声调习得的具身教学法正是利用学生的身体进行声调感知与习得的教学方法,是具身认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生动体现。endprint
三、具身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普通话四个声调的发音本身就是一种身体的动作,发音动作的表现形式可以也应该与其他身体动作联系起来。具身教学法不仅符合声调知识的性质,而且契合小学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水平,增强了声调教学的趣味性,顺应了小学一年级学生活泼爱动的天性。具体而言包括:
(一)发音器官感知法
声带与喉头是发音的主要器官。声调的分类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而音高则是由声带的松紧程度与颤动频率决定的。声带绷得越紧,颤动得越快,声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普通话的声调包括:阴平调、阳平调、上声调、去声调。对于一年级学生进行声调教学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将这四个声调分别通俗地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发音器官感知法就是让学生在发音时感知声带松紧与颤动、感受喉部的动作与气流强弱的变化,从而区别四个声调的发音差异。具体而言:发第一声时,声带是一直绷紧的,声音又高又平,气息均匀;发第二声时,声带是逐渐绷紧的,声音由低到高,气息也是从弱逐渐增强的;发第三声时,声带由略微绷紧迅速转为松弛,然后再绷紧,声音是由高到低再到高,气息是由强到弱再到强;发第四声时,声带由绷紧转为松弛,声音由高到低,气息由强到弱。在进行四声的发音练习时,让学生一只手放在喉咙外部,感受发音时喉部与声带的不同变化,一只手放在嘴前感受气息强弱的变化。为了增强感受效果,可以适当延长四声的发音时间。
(二)眼保健操法
眼保健操法是将《易筋经》中眼保健操的一些动作与普通话四个声调的变化联系起来的方法。具体而言,第一声对应的眼保健操动作是闭目左右看;第二声对应的眼保健操动作是闭目向上看;第三声对应的眼保健操动作是闭目转动眼睛;第四声对应的眼保健操动作是闭目向下看。眼保健操中眼部的动作轨迹与四个声调的音高变化轨迹具有相似性,可以让学生将二者联想起来。在学生做眼保健操时,引导学生一边进行四声的发音,一边做眼保健操相應的动作,将四声发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与具体的眼部动作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通过动作感知并记忆普通话四个声调的不同发音方法,同时又有利于学生的眼部保健。
(三)摇头晃脑法
摇头晃脑法,就是让学生在感知不同声调时摇头晃脑。摇头晃脑法是根据四个声调的不同音高变化轨迹与调号标示方法,与头部相似动作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而言,摇头晃脑法是将普通话四个声调的高低起伏变化与头部向四个不同方向的运动方式一一对应而结合起来。第一声对应的头部的运动方式是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做水平转动;第二声对应的头部运动方式是由低头姿势转为仰头姿势;第三声对应的头部运动方式是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做,先向下低头再向上抬头的运动;第四声对应的头部运动方式是由仰头姿势转变为低头姿势。学生在发出不同的声调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头部动作。这一方法通过头部的不同运动与声调的高低起伏建立对应的联系,利用头部的运动态势强化对声调的识别与记忆,同时又能够带动学生活动颈椎,缓解长时间坐在教室容易造成的疲劳,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四)伸臂运动法
伸臂运动法是将普通话四个声调的起伏变化与学生胳膊的不同动作对应起来,用胳膊的不同动作展现出四声的不同调号标记的方法。具体而言:第一声对应的胳膊动作是左臂或右臂向前水平伸直;第二声对应的动作是左臂或右臂向上伸直;第三声对应的动作是左臂或右臂弯曲;第四声对应的动作是左臂或右臂向下伸直。在学生进行四声的发音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边发音,一边作出相应的伸臂动作。伸臂运动法在将声调的标记方式呈现出来的同时,又将声调的分类具象化四个不同的伸臂动作,能让学生生动地感受到四声不同的发音变化,有利于学生掌握四声的不同特征,识记不同声调的标记方法。
以上四种普通话声调习得的具身教学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例如可以将发音器官感知法与摇头晃脑法、眼保健法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增强身体教学法的效果,巩固声调习得的学习成果,又能使声调习得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同时锻炼了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与注意力分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责任编辑 李幸阳】endprint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