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友欣
【摘 要】当前,地方高校在应用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在软硬件设施上进行加强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应用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创新。互联网时代,影视传媒人才培养要满足时代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网络课程体系、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网络电视台、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多元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等。这将成为实体的人才培养条件的补充,有利于提升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影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3-0138-02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传媒业,更对国内影视传媒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应对互联网的发展,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是当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问题。美国纽约电影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在影视传媒教育的基础上,注重互联网技术与人文素养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可供参考。国内周星、项仲平等学者均在呼吁数字化时代的影视教育创新。周星教授认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改变了当今的传媒教育模式,变化表现在:一是传媒的基本原理发生了变化;二是教学模式的变化;三是教师的教学模式遭遇新媒体的挑战。浙江传媒大学项仲平说:“在步入新世纪的当代,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在我们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随着各个专业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的提高,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也要适时改进,及时更新,要下功夫造就一代真正能站在影视传媒业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综合水平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代表的地方高校,影视传媒类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硬件、实践平台、课程资源等方面,尤其是信息化建设方面,和专业院校相比差距明显。如何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影视传媒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下刻不容缓的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应用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呢?这种模式对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何意义呢?之所以进行应用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创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利于教学理念的更新。互联网和新媒体不仅是传媒技术,还是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将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观念,使教学理念更为先进和开放。这将和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互补,有利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完善。
其次,有利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提升。本课题将尝试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慕课、翻转课堂等互动开放的教学。课内与课外,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这不仅有利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提升,还有利于提高应用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质量。
再次,有利于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实践教学平台的短缺是地方高校影视传媒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创建网络实践课程平台,建立互联网影视工作室,改变实践条件不足的问题,将极大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最后,有利于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当下的教育评价机制存在诸多弊端,以考试为主的单一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下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要求。尝试将网络评价和企业、行业评价、课程评介有机结合,教学评价更为多元,更为合理。
陈伟平在《影视传媒人才培养》中说:“人才培养涉及三个核心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用什么来培养;三是怎样去培养人。”[2]
我们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互联网发展和技术进步、媒介融合、大数据、大视频正在改变传媒行业的需求。当下影视传媒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影视传媒人才的培养目标如何设立?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地方高校纷纷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然而, 地方高校在影视传媒人才上还不具备足够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的发展对影视传媒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地方高校的影视传媒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地方高校在影视培养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网络资源不够、网络实践平台较少、网络教学方式缺乏等。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改变和更新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模式,适应互联网时代影视传媒发展的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媒介融合对影视传媒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例如媒体急需的融媒体记者等。在互联网时代,媒体对传媒人才多学科知识、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素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互联网+时代影视传媒人才培养不仅要强调应用性,而且要适应互联网时代对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需求。
那么,用什么去培养,怎样去培养呢? 这个问题主要涉及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库建设、教学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这个问题是地方高校普遍存在且比较严重的问题。怎么利用互联网建立或共享教学资源和平台?怎样进行互联网平台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呢?
首先,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影视传媒专业课程资源建设、课程体系的革新。目前,影视传媒教学在课程体系、教学资源上较为陈旧,许多教学资源、课程体系等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进行互联网模式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就是视听兼备,较之传统的学科,在传播方面有突出的优势。《摄影基础》《电视摄像》《影视语言》《微电影创作》《纪录片创作》等适当转化成教学资源。摄影、摄像、后期等课程还可以制作成微课小片段,以微纪录的方式呈现。这种课程资源建设方式,有利于弥补传统课堂文字较多、理论性强、比较枯燥的特点,以生动的形象满足影视传媒人才培养重实训的要求。
其次,有利于加强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模式的革新。地方高校在影视传媒人才培养上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实践教学平台。由于影视传媒的特点,培养应用型影视传媒人才需要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高质量的实践实训平台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而实验设备由于淘汰率高,更新比较快,也需要不断增加资金。因此,很过地方高校在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在导播平台、直播平台等方面,地方高校普遍存在不足。通过建设互联网平台,可以弥补实践教学平台方面的不足。通过建立网络电视台、网络直播平台、网络实习实训平台等,不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专业训练,还可以保存和展示学生实习实训的成果。网络实践平台虽然不能完全代替实体的实习实践平台,但完全可以和实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互补。这将极大改变地方高校实验条件不足的状况,同时满足互联网时代对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要求。
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还可以健全影视传媒人才的培养评价机制。目前,地方高校影视传媒教学的评价机制主要分为课程评价、实践评价。最近,地方高校为了培养应用型影视传媒人才,加强了和媒体、传媒企业的合作,在课程评价、实践评价之外,增加了行业评价。
当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更加多元化,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学生实习实训的作品可以实现网络评价、企业评价和课程评价相结合,这将从不同的层面完善现阶段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使地方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更为多元,也更为完善。
參考文献:
[1]项仲平.构建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体系[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5):23.
[2]陈伟平.影视传媒创新人才培养[M].上海:三联书店,201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