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英语课堂教学问题的思考:基于课堂观察的视角

2018-01-12 12:28张蔚
戏剧之家 2017年23期
关键词:语言输入语言输出高效课堂

张蔚

【摘 要】当今英语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需探讨的问题,因为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语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在探讨高效课堂时,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合理选用教材,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处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是三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三对关系,才能更好地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语言输入;语言输出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3-0114-03

我国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不少可喜的成果。近些年来,本人也对一些教学现象做了认真的思考。当今的英语课堂教学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商榷,因为这四个方面一是具有存在的普遍性与常态性,二是它们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理论的理解方式与认知程度,以及这些对他们的教学行为生成所产生的影响。显然,这是涉及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故撰写本文,希冀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对当今英语课堂教学接触而萌生的一些想法以讨论的形式表述出来。

一、英语课堂活动实施效果的思考

从一个普遍现象说起。当今,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不管学生所处学段是高是低,课型无论听、说、读、写,走动式的课堂活动总少不了,有时甚至“层出不穷”,弄得课堂“热闹非凡”。有的地方的基础教学课堂,老师只能讲十分钟,其余时间要“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开展学习活动。其理由: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然而,据我观课所发现,以上的课堂呈现出的状况大多是:其一,活动安排的随意性大。其二,忙乎少数人,清闲大多数。除参与“表演”的学生忙乎外,多数学生多是心不在焉或置之不理,关注、倾听的并不多。其三,教师对活动通常不做客观、到位的点评与评价。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学生获益是非常有限的。

应该肯定,教学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法,但是,为什么往往未能收到预期效果?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反思的现象。大家知道,“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上世纪初提出的一个教学理念,当初人们认为这是如同“哥白尼天体中心式”的教学变革。正是这个教育理念很快催生了人本主义教育的萌芽。当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新唤醒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相信绝大多数教师对之是耳熟能详的。但是,平心而论,不少教师至今对这个教学理念认识还不到位,抑或是认识了但没有真正在这方面做出认真的实践探究,只是肤浅而片面地认为,在课堂上只要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了。这就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凡课必有活动。因此,不少课堂活动通常是在设计不合理、活动耗时费力、参与面不宽和效果低微的情况下“粉墨登场”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难怪有的学生感叹:爱恨兼具的课堂活动,你该怎样我才能真正爱上你?

同时应该指出,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英语课堂活动从设计、开展到评价,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与学习心理特征。低学段、低年龄学生的课堂活动应以输入为主,并尽量承载于娱乐的形式,输出性活动如表演、讨论、演讲等应谨慎为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输入与能力培养的结合体,也是教与学良好情感构建的平台。总之,课堂活动的形式与要求要随着学段与学生英语水平的变化而改变,既不要墨守成规、“原地踏步”,也不能妄图形式、“拔苗助长”。要知道,专业基础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必备条件和基石。

二、教法与教学模式运用的抉择之思

对课堂教学而言,方法与模式的运用是个永恒的主題,一直为人们所孜孜探索。因此,当今在我国的英语教学领域中,教学方法、模式的实践与探究依然是教研的主流,这是不足为奇的。不同时期的教学,必然会有不同的而且必须要关注的实际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教研要做到与时俱进,道理就在于此。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对英语课堂的教法与模式运用提出思考呢?原因很简单,在长期接触不同学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在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运用中有两大特征:一是不管什么学段,采用的方法与模式基本相同;二是运用国外的方法、模式是主流,如初中课堂盛行“合作学习”,高中课堂提倡“EEPO”,甚至大学课堂也强调“任务型学习”。并且,这种情况在听、说、读、写等不同课型的教学中均屡见不鲜。总体给人一个感觉:所有的方法、模式都是万能的,均适用于一切不同学段的教学。但实际的效果是:学生应付式地参与,学习效果不明显,以致不少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种现象使我产生两个疑问:难道适合于小学阶段的方法、模式,在高中,甚至大学也适用?我国英语教学历史悠久,难道我们就没有自己的方法与模式?

关于第一个问题。相信大家对孔子的“因材施教”育人观并不会陌生。孔子说的“材”指的是“人”,其含义是,施教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实际上,当代教育心理学倡导的“因人施教”就是对孔子育人观的现代解读,以“人”取代“材”。可见,无论是“因材施教”还是“因人施教”,所主张的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指出教法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因而一直得以倡导与践行。然而,当今的英语课堂在不同的学段、课型的教学中往往采取同一的教法与模式,是否有悖于“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之原委?既然“因材”和“因人”指的是依据人(学生)的实际,“施教”是方法、模式的彰显,那么,“实际”二字包含哪些元素?显然,学生的年龄、学习背景、心理需求、生理特征以及知识与智力水平等,肯定列入其中。因此,真正的“因材施教”或“因人施教”必须要考虑这些元素,采取“因人而异”,“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教法。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而采取“千篇一律”、“万众同腔”的做法,那是不科学的。要知道,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等不同学段的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学对象、目的与要求等的差别,故采用的教法、模式也要有层级差异。为此,我一直怀疑在小学、初中阶段就提倡什么“策略学习”、“研究性学习”,在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还提倡什么“任务型学习”之类的做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有违教育规律。

至于第二个问题。毋庸置疑,近三十年以来,国内不少专家、学者介绍和引进了大量的国外教学理论、方法和模式,为提升我国英语教学效果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是,反观以往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引进的教法、模式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果并非达到预期,因而不时遭到人们的质疑,尽管我们总喜欢说某某成果得益于某某教法。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是多元的,如对别人的东西理解不透而产生运用上的偏差、使用的学段不恰当、实践的时间不足以及评价的方式欠客观,等等,都有可能。然而“水土不服”这个因素着实值得重视。应该承认,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在对国外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尝试、实践与摸索中走过来的,总期盼在这当中得到“制胜宝典”,但到头来似乎又被困窘于这些方法与模式的迷雾之中,造成别人的东西学不好,自己的教法自信又慢慢失去的局面。不少英语教师往往视国外的教法与模式为样板,总喜欢吃“现成饭”,不愿、甚至不敢依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做创新性的突破。结果呢,我们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跟着别人跑,已经跑了半个多世纪了,至今还在别人后面“呼哧呼哧”地跟。这种做法很值得反思。学习别人好的东西是要提倡的,但教法不可模仿性地照搬、照用,只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创新性地学习、实践,尽管教学有其诸多的共性。因为一个教学方法或模式的形成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教学对象、文化经济以及社会形态都有密切的关联,而且这些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我国是英语学习的大国,而且英语教学的历史也较长久,英语教师与研究者已经具备一定的平台和条件,完全可以通过教研寻找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基于此,我认为在汉语语境下教授英语,不要形式地强调某一种方法,而应实事求是地突出某一个特色,如小学阶段应强调“游戏性学习”,这符合儿童的天性和智力接受;初中阶段注重“兴趣性学习”,因为认知语言学揭示,这个阶段是培育学习外语兴趣的关键期。这两个学段都不宜提什么“策略学习”、“探究性学习”之类的、对学生而言是超前的东西。到了高中阶段,“策略性学习”应唱“主角”,乃因高中生已经拥有如此的能力与必须。大学阶段提倡“自主性学习”,研究生阶段强化“研究性学习”。总而言之,不宜过多强调对某一种教学模式或方法的运用,况且,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多种方法与模式同用的综合体,很难辨别哪种方法能起多大作用。教学方法与模式的采用要按国情、学生学习要求的变化而改变。

三、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双向互动关系之思

语言学习十分注重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外语(二语)学习更是如此。这里主要谈笔头输出问题。客观地讲,当今无论在哪个学段,绝大多数英语教师对语言输入与输出这两个概念的理论认识是有的,但实践又如何呢?我将自己的观课发现按学段总结为:小学英语课堂输入不系统,而且输出只强调口头形式,忽略笔头途径。初中英语课堂中,输入(读、听)为主,输出以口头形式多见,而笔头输出(除听写与写作)时间约占课时的十分之一左右。高中英语课堂的输入与输出与初中差不多。在大学与研究生的英语课堂中,笔头输出量更是少得可怜。概言之:当今的英语课堂中学生的笔头输出不受重视。课堂上如此,课后又如何?我曾就课外输出这个问题咨询过高中生和大学生。高中生反映说,课外除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外,很少做其他类型的笔头输出。大学生的回答是,看得多,但说得少,写得更少。主要原因是没有写的任务,再说写也是“电脑写”,何必“劳驾”手?我认为,不少英语教师对语言学习中的笔头输出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学合理的输入和输出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之一。在谈到二语习得问题时,克拉申(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观点“i+1”被看作是最科学的输入方式,历来被人们廣泛接受。与克拉申这个观点相对应的“可理解性输出”是斯温(Swain)提出的,他认为可理解性输入与输出都是二语成功学习的关键,只讲输入而不讲输出或只讲输出而不讲输入都不行。而后,人们将克拉申的“输入论”与斯温的“输出论”当作二语学习的重要指导理论。教学实践也不断证明,这“两论”是对的。然而,这里只提笔头输出,原因是,无论在课堂内外,它都是“矮子”。实际上,英语学习中恰当的笔头输出起码有四大益处:一可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认知心理学揭示,看和听都是短时记忆,唯独写能延长记忆的长度,“写一遍胜过看三遍”的说法依据就在于此。许多学生感到单词难记忆,这与少写有直接关系。二可帮助学生规范书写。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当今,你若翻开学生的英语作业本,定会发现不少书写不规范的现象,这与笔头输出少不无关系。当然,电脑与当今的作业形式(选择题)也在这方面“帮了倒忙”。三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上的不足。输出,尤其是笔头输出,是最能客观检验学习效果的。不少单词,你看似明白,但一写起来往往会出错;一些句子,你能读懂,但一写起来就会遇到语法或措辞上的困扰。究其原因,少写应“首当其冲”。四能帮助学生锻炼思辨能力,并让他们感受成功学习的喜悦。这里指的是写作时的思辨锻炼及由此带来的成果。再说,从语言学习的目的要求而言,能说会写是基本要求。不少学生可以“叽里呱啦”地说,却只能“糊里糊涂”地写。这种现象师生都应重视。因为从现实看,在非英语语境中使用英语,写乃是主要途径。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在非英语语境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都应通过听、说、读、写四个语言技能训练方式来科学、合理地处理输入与输出关系,并随着学段的变化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这个关系做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可否这样把握英语学习中的输入与输出关系?低学段如小学、初中或初学者的输入要强于输出,目的是做好语料积累,建设好“知识银行”,为以后的构词谋篇夯实基础。假如这个工作没做好,输出无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不知道那些“教师只用十分钟,其余时间要交给学生”的小学和初中英语课堂是如何进行教学的。在中等学段(指高中)应关注输入与输出的基本对等,因为这个阶段是他们积累学习经验、形成方法的关键期,输入与输出都至关重要,再说他们在这个时候已经拥有一定的“输出资本”。同时,这时候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输出质量。到了高层学段(大学、研究生阶段),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做到提倡输出大于输入,并且是系统性的、创新性的输出。

四、结语

综上三点的探讨目的是采用讨论的方式间接地披露当今我国英语课堂,尤其是基础英语课堂的三种现象。由于这些现象极为普遍而实质又很隐晦,故许多人不会对之予以十分的关注,更不会将它们当做问题来看待。我一直认为,当今主要影响英语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不是技能的缺乏,而是教学理论知识的不足。英语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关注教研,着力提升自己的理论和教研水平。这样才能对教学问题拥有准确而深刻的认识,并具备能力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再思考,最终寻找到应对问题的“良方”。

参考文献:

[1]Baker,J.& Wastrup,H.The English Teachers Handbook——How to teach large classes with few recourses[M].London:Continuum,2000.

[2]Hadley.Teaching English in Context[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3]Jack,C.Richard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4]Widdowson,H.G.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8.

[5][美]黑尔,斯蒂.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M].刘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6]王永亮.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学生需求模式建构[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5(04):54-57.

[7]王永亮.Taking Stock of Grammar-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 in 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Pragmatic Competence[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7(1):44-47.

[8]王永亮.跨文化传播的症结及其消解——基于我國五套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配置之检视[J].英语广场,2017(09):73-76+80.

猜你喜欢
语言输入语言输出高效课堂
可理解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课堂的作用
高中英语“以说促写”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