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芳
每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另一个是精神世界。与此相应,人的成长也有两个方面——身体的成长和精神的成长。而“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李政涛教授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一书,就是在告诫和激励我们教师,要建设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努力促进自己的精神成长,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高贵之人。
诚然,当前的教师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尚谈不上理想,但李政涛教授认为,“当代教师面临的最急迫的现实,不是物质的现实,而是精神的现实”,且“精神的现实却只能依靠自己来改变和救赎”。客观地说,我国教师的物质现实正在不断改善,但精神的现实有没有相应提升,还真不好说。其实,教师物质现实的改善,解决的只是“生计”问题,而精神现实的改善,却关乎教师的“生长”问题。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谋求教师精神宇宙的重建,确实是个非常紧迫而有意义的问题。
李政涛教授在他的书中,不仅仅是提出了问题,更是给出了重建教师精神宇宙的建议和思路,这也正是《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一书深受广大一线教师“追捧”的根本所在。要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老师,以下几点是不可或缺的:
一是要善于品味教育的味道。书中有篇《教育的味道》,其中说,“教育的味道,一定是生命成长的味道。”说得如此的简洁、优美而又深刻。环顾现实,我们不得不反思:教育的味道有没有变淡?教育的味道有没有变异?身为教育工作者,有多少人去细细地品味过教育的味道?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教育味道之“不浓”。也许是我们的教育被赋予了太多外在的东西,稀释了教育的味道;也许是我们的教育太过注重外在的形式与手段,遮蔽了教育的味道。作为一名教师,确实有必要细品教育的味道。一个精神贫乏的老师,是不可能品尝到教育的味道的;一位精神富有的老师,则能时时感受到教育的无限美好。
二是要坚持“在成事中成人”的价值取向。李政涛教授在书中很多地方提到“在成事中成人”这一价值取向,建议教师“把每一次任务的完成,都当作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同时也是提升和发展他人的过程”。这是对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的生动诠释,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具有莫大的价值:成事即工作,成人即成长,每位教师都应该把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作为自我成长的平台、学习的课堂。而可悲的是,我们很多教师把成事与成人硬生生地给割裂了开来。这种割裂的结果是,我们很多老师把工作纯粹当成了一种外在负担,失去了很多自我成长的大好机会。李政涛教授甚至把这种成事与成人的割裂上升为“中国教育的最大病根”,可谓入木三分,一针见血。人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成长和精神的成长。教师的成长,其本质是其精神的成长。只有始终保持成长的姿态,才有可能成为一位精神富有的教师。
三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现场学习力。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能力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李政涛教授认为,除了提升教学能力,学习能力更是“教师自身重建的重要途径”。因此,他提出了“现场学习力”这个概念。现场学习力,简单地说,就是在现场中学习的能力。正如第斯多惠在《德国教育培养指南》中所说:“学校对你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校,你的全部活动,每一社会关系都会促使你不得不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确实,无论教育、教学的现场,还是教研的现场,都是我们教师学习的场所。工作之地,就是学习之所;工作之时,就是成长之机。教师的工作应该与学习相融合,这既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职业的最大优势。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注重现场学习,没有与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相呼应,成不了精神富有的老师。
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精神富有的人,应该是个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在于身处热闹与喧哗中的表现,而在于面对孤独与寂寞时的状态。有人在孤寂中彷徨无聊,被孤寂所击倒;有人在孤寂中反刍成长,走向成功与幸福。教育是安静的事业,甚至是寂寞的事业,教师的成长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定与自信。而这一切,非精神富有、精神力量强大之人,断难做到。
良好的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李政涛教授在书中有个判断:“如今的教育并不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并不缺少教育思想和教育著作,也不缺少教育学的教授和博导,但唯独缺少灵魂。”缺乏灵魂的教育培养不出有灵魂的人,而只会造就柏拉图所说的“奴隶”——以从别人那里接受来的“指令”来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没有灵魂的教育是可怕的,而有灵魂的教育,自然需要有灵魂的教师。教师的理想、信仰、道德、人格、思想、学识,是有灵魂的教育的底色与本色。而这一切,非精神富有、精神力量強大之人,也难承担。
做个精神富有的老师,是教师自身幸福的需要,也是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浙江省春晖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