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文
(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 西安 710082)
木本油料植物是指植物体内(果实、种子或茎叶)含油脂8%(或现有条件下出油效率达80%以上)的植物。木本油料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提供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木本食用油属有机高端消费产品,茶油号称“东方橄榄油”,是我国的特产,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长期食用茶油,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牡丹籽油所含的亚麻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是花生油的100倍,核桃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在预防糖尿病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椒目仁油富含α-亚麻酸,是生物制药的重要原料和高级营养滋补油。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是缓解食用油供给矛盾,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农民就业与增收、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居民营养结构、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
陕西全省国土面积20.56万km2,森林面积887万hm2,森林覆盖率43.06%,因地貌和气候类型特征的区域差异性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理单元。从南到北地理条件差异大,气候变化多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木本物种资源丰富,山区面积广阔,是木本油料资源大省,现有木本油料林125万余hm2。其中核桃、油用牡丹、花椒、长柄扁桃、油茶、仁用杏、沙棘、漆树8个树种面积116万余hm2,油桐、文冠果等其他木本油料树种资源面积8.6万余hm2。
陕西木本油料植物资源分布范围广泛,推广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树种主要有核桃、油用牡丹、花椒、长柄扁桃、油茶、仁用杏、沙棘、漆树等。
表1 陕西省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分布一览表
陕西木本油料产业现正处在大力发展阶段,已有产量的面积为3.6万余hm2,年产量为8万t,产值18亿元。延安、韩城、汉中、安康、商洛等地已初显经济效益,产值可观。
陕西省地域狭长,地貌类型多样,以桥山、秦岭为界,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和渭北旱原,南部为秦巴山地。从北到南纵跨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三大气候带,各区域都有适生的木本油料树种,其水热条件适宜大多数木本油料树种的生长。
陕西木本油料种植历史悠久。核桃在陕西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958年毛主席指示将“商洛每户种一升核桃”的经验推广;野生牡丹起源中心在陕西,据《中国植物志》及《陕西树木志》记载,分布有紫斑牡丹、矮牡丹两个濒危野生种和杨山牡丹一个极危野生种;据《韩城县志》记载,明清两代,陕西韩城花椒栽植就有一定规模,产品“远发江淮”;油茶是陕南秦巴山区群众经济收入和食用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郑县一颗千年“油茶王”,现仍生长旺盛,区域内百年以上的油茶树随处可见;陕西是山杏原产区之一,陕北、渭北各地广泛栽培;沙棘以耐旱、耐瘠薄等独特的生理特性,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分布,全省天然沙棘林面积16万hm2,居全国天然沙棘林第二。
陕西木本油料栽培区林地面积1 240万hm2,其中无林地189.9万hm2。在无林地中,适宜种植木本油料树种的面积约32.4万hm2;此外,有17.3万hm225度以上坡耕地、2.3万hm2的边角地、沟边地畔、工矿塌陷治理区等边际土地可用于发展木本油料林。全省适宜栽植木本油料树种的土地资源约52万hm2,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
全省现有各种木本油料树种60余种,推广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有核桃、花椒、油用牡丹、仁用杏(山杏)、沙棘、油茶、长柄扁桃、漆树、文冠果、元宝枫、油桐、乌桕、山桃、杜仲、油橄榄、水冬瓜等近二十余种。
这些木本油料树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一是对土壤要求不严,中性、微酸性、微碱性、石灰质土壤均有其适生树种;二是不占用良田耕地,广大农村四旁、河滩、山坡、沟谷、地边、丘陵、沙荒地、闲散空地等都可以改造利用;三是抗灾能力强,可以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净化空气、清洁环境、调节气候、绿化美化环境;四是栽培容易,经营成本低、科管简单易学,不与其他农作物争肥、争水、争农时。
陕西现有木本油料资源总面积达125万余hm2,涌现出了一批核桃、花椒、油茶种植基地县。秦巴山地有13个县列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县,陕西金籽茶油公司被命名为“全国油茶重点企业”;陕南秦巴山地和渭北黄土高原为全国核桃的主产区,黄龙县已成为核桃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的示范样板县,商洛核桃“洛果”已形成品牌,洛南县飞鹏食品有限公司冷榨核桃油获中国杨凌农业博览会后稷特别奖,核桃油生产在局部已形成产业优势;扁桃油、文冠果油和蛋白粉、苦杏仁苷、皂苷等下游产品已经面市,木本油料产业在陕西已蓬勃兴起、初具规模。
陕西地处内陆腹地,“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漆树研究院、西安油脂研究设计院等多家科研单位,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科研实践,在核桃、花椒、牡丹等的繁殖和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家林业局长柄扁桃、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落户陕西。从木本油料树种的良种选育、栽培技术、种植基地管理到木本油料的加工、营销等技术较为成熟,为陕西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创新驱动力。
陕西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5%,是新时代林业实施生态脱贫的关键区域。木本油料产业涵盖一二三产业,从种植、加工、剩余物利用、产品销售以及园区观光,可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是实现绿色增长、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民再就业、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地方财政收入与精准脱贫的多赢之举。据此定位为:
(1)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全省重点发展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产业,新发展木本油料基地3.3万hm2,总种植面积达到141万hm2,建成木本油料重点基地县50个、产业化示范园区100个,年产木本食用油20万t,综合产值超过800亿元。
(2)明确“核桃、油用牡丹、花椒、长柄扁桃、油茶、仁用杏、沙棘、漆树”为陕西发展木本油料林的八大树种。
(3)把发展木本油料林产业建设作为陕西林业生态脱贫的精准措施之一。
(4)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木本油料林“地上油库”。
以新时代林业生态建设战略部署为总揽,紧密结合陕西“一带二城三库百园”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行动方案,按照全省自然地理条件、木本油料树种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研究不同地域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潜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全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为“一个产业中心,五个产业带”。
3.2.1 关中平原木本油料产业中心
区域特点:本区为关中盆地、渭河阶地、黄土台塬。是陕西经济文化核心区和丝绸之路新起点,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人口密集。南暖温带气候,年降水量500~720mm。
主栽树种:核桃、油用牡丹、花椒。
发展方向: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密集的科研院所、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木本油料产业集群。推动核桃、油用牡丹、花椒产业示范园、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积极开展核桃、油用牡丹、花椒等木本油料优良品种的收集、选育、种植、采摘、精深加工研究,加快木本油料食用油及其副产品开发利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培育跨地区经营、产供销一体化的木本食用油龙头企业,引导木本油料加工企业向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聚集,形成集科研、繁育、加工、综合利用、贸易流通为一体的产业中心。
3.2.2 陕北毛乌素沙地长柄扁桃、沙棘产业带
区域特点:本区为风沙滩地地貌。北部为风沙滩地,南部为丘陵沟壑区。中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小于400mm。
主栽树种:长柄扁桃、沙棘、仁用杏等。
发展方向:在北部沙区依托林业沙化治理工程,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与沙化治理紧密结合,在宜林(沙)地、退耕地、工矿塌陷沙地治理区重点发展长柄扁桃示范园建设,加强榆林长柄扁桃原产地保护;在南部沙化丘陵沟壑区依托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发展仁用杏示范基地。同时,加强长柄扁桃优良品种的培育,研究解决沙棘采收及加工技术。
3.2.3 陕北黄土高原沙棘、仁用杏、油用牡丹产业带
区域特点:本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西南部是梁状丘陵,中部和东北部为峁状丘陵。北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400~550mm。
主栽树种:沙棘、仁用杏、油用牡丹、长柄扁桃等。
发展方向:依托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在宜林荒地、陡坡耕地、河谷两岸、灾毁地、工矿塌陷治理区发展沙棘、仁用杏产业基地。东北部以仁用杏、长柄扁桃基地建设为重点,中西部以沙棘基地建设为重点,中南部以油用牡丹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扶持引导当地木本油料产业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3.2.4 渭北旱塬核桃、油用牡丹、花椒产业带
区域特点:本区为黄土高原南部,地貌呈黄土塬、破碎塬和低山丘陵。北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540~640mm。
主栽树种:核桃、油用牡丹、花椒等。
发展方向: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西北以核桃基地建设为重点,中南部以油用牡丹基地建设为重点,东部(韩城市)以花椒基地为重点。同时,依托核桃、花椒产业现有资源,重点向核桃、花椒种苗基地、种质资源库、低产低效林改造和后续深加工产业等方向发展,引导种植基地与科研、企业合作,研究开发核桃、花椒新产品,进一步提高核桃、花椒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扶持培育具有较强实力的核桃、油用牡丹种植、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建成核桃、油用牡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建园、集约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的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
3.2.5 秦岭南坡核桃、花椒、油用牡丹产业带
区域特点:本区为秦岭南坡土石山区地貌。暖温带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700~1 000mm,为丹江、汉江、嘉陵江及南洛河的上游及源头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主栽树种:核桃、花椒、油用牡丹、油茶等。
发展方向:本区域核桃、花椒、牡丹、油茶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产业优势。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加强低产低效林改造提升,在保持核桃、花椒、油茶产业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油用牡丹,打造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强化核桃、花椒低产低效林改造,积极推进油茶、油用牡丹产业基地建设,在丹江、汉江、嘉陵江和南洛河沿线建立核桃、油用牡丹产业国家级示范基地,在凤县建立花椒产业国家级示范基地,在商南、镇安等地集中连片建立油茶产业国家级示范基地。同时积极开展核桃、花椒、油用牡丹、油茶系列产品研发,促进木本油料产业基地建设与加工销售同步协调发展。
3.2.6 秦巴山地—汉江盆地油茶、漆树、核桃产业带
区域特点:本区为秦巴山地中低山区及汉江盆地,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年降水量800~1 600mm,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区位生态重要性极高。
主栽树种:漆树、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
发展方向:本区域漆树、油茶、核桃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规模。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在强化核桃、漆树、油茶低产低效林提升改造的同时,积极推进漆树、油茶、油用牡丹产业基地建设,在汉江沿线和秦巴低山区建立油用牡丹、核桃产业国家级示范基地,在白河、旬阳建立油用牡丹产业国家级示范基地,在南郑、西乡、汉滨等地集中连片建立油茶产业国家级示范基地,在镇巴、平利、岚皋、镇坪建立漆树产业国家级示范基地,在宁强、勉县建立核桃产业国家级示范基地。同时积极开展秦巴山地核桃、油茶、漆树等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加强油茶、漆树籽深加工的研究、开发,促进木本油料产业基地建设与加工销售同步协调发展,建成油茶、漆树产业发展的商贸聚集地,形成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
按照全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各市、县(区)应根据当地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现状及气候、林地等资源情况,科学布局木本油料生产基地,明确产业定位、区位布局、建设重点以及目标任务等,要把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与国家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地方林业重点工程紧密结合,并将其纳入地方生态扶贫攻坚的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尽快形成区域性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作为推进新时代林业建设与精准扶贫的亮点工程。
积极推广“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协会运作、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木本油料林产业生产园区建设。以规模化种植基地为基础,依托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产业示范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带动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木本油料林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鼓励农户和返乡下乡人员通过订单林业、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分享收益。
着力提升木本油料林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坚持质量兴林,实施林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木本油料林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支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强化品牌保护。引导企业争取有机林产品认证。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鼓励生产经营主体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一整合资金,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纳入整合和统筹范围的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可优先集中支持生态扶贫木本油料林产业发展;中央财政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产业贷款项目予以贴息支持。二明确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种苗生产、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等关键环节;三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力度。国家开发银行将贫困地区林业产业作为重点支持产业;四加大商业性金融投入。要积极支持引导,建立健全融资机制,出台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五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受益度。推行以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组织联动机制和“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组织模式,积极鼓励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劳动力入股,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支持科技研发。扶持木本油料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强化具有地域特色、抵御晚霜等自然灾害能力强的新品种选育,支持引进优良种质资源。积极研发适宜木本油料种植、采收(沙棘、花椒的机械化采收)和加工的机械设备,提高生产加工机械化水平。
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加快技术成果转化速度,完善省、市、县三级培训推广体系,建立健全技术培训网络和技术培训队伍。创新公益性林技推广服务方式,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林业科技推广。鼓励地方建立林科教产学研一体化林业技术推广联盟,支持林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