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华军
(国有彰武县柳河林场,辽宁 阜新 123000)
杨干象(Cryptorhynchuslapathi)是我国杨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主要危害杨柳科植物。杨干象危害杨树尤其严重,可使杨树保存率降低,树木难以成林、成材,增加造林成本。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视,造林规模逐年增加,杨干象危害也随之加重。
彰武县柳河林场地处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122°31′ E,42°23′ N。地势平坦,平均海拔81.3 m,年均气温7.1 ℃,无霜期152 d,平均相对湿度为61%,平均风速3.8 m·s-1,年平均降水量510.3 mm。地下水位1~3 m,适宜杨树生长。
杨干象1年发生1代,以卵或1龄幼虫在寄主枝干中越冬[1]。翌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卵也相继孵化。幼虫首先在韧皮和木质部之间绕枝干蛀道取食危害,形成圆形坑道,幼树被害处表皮成红褐色,下凹显油浸块状,并由小孔排出红褐色丝状排泄物。蛀孔处的树皮常裂开如刀砍状,部分掉落而形成伤疤。5月中下旬在坑道末端向上钻入木质部,做蛹室化蛹,6月上中旬开始羽化。羽化后经6~10 d爬出羽化孔,羽化盛期在7月中旬。成虫羽化后会到嫩枝条或叶片上取食以补充营养,形成针刺状小孔。取食时间多在10:00以前和傍晚,白天潜伏于土块下或苗木基部土缝中,7月下旬开始交尾产卵。
杨树选取柳河林场2014年栽植的杨树。药剂选择40%的氧化乐果、2.5%的溴氰菊酯、90%敌百虫、20%速灭杀丁。
本次试验于2017年进行,采用不同药剂、不同时间和不同方法,对杨干象越冬幼虫进行防治。并调查防治情况。
根据以往经验,防治杨干象可选用多种药剂,如氧化乐果、菊酯类杀虫剂等[2],为选出高效、经济的药剂种类,进行药剂筛选试验。根据市场上的农药价格,按照防治成本基本相同原则,将各种农药配制成相应的浓度(见表1),进行防治试验。试验共采用4种药剂,对应实验区号喷洒,以清水为对照。试验重复3次。先在树干上幼虫排粪吐屑孔做标记,每个小区标记100个孔,而后对整株树干进行喷雾处理,5 d后对每个孔中的幼虫死亡情况进行调查。
表1 药剂种类及浓度
幼虫不同时期3种防治方法对比试验:分别在4月20日、5月5日、5月20日,使用氧化乐果药剂与水和机油混合稀释30倍,并在试验地分别按药剂注射、药剂喷雾和药油灌孔封膜3种方法进行防治。其中药剂注射:将药剂稀释成水剂,用注射器向虫蛀孔注射1 mL;药剂喷雾:将药剂稀释后,均匀喷施到标记树树干上;药油灌孔封膜:用细竹片将药剂与废机油混合制剂涂入虫蛀孔内,再用地膜缠绕被幼虫蛀食处,以防止机油外溢。选择3个区,每个区分别选择30株受害杨树做好标记,然后分区进行水剂注射、水剂喷雾和药油灌孔封膜处理,5 d后分别对3种作业方式进行解剖调查。
表2 杨干象死亡情况统计表
通过对调查结果(见表2)进行方差分析和LSD检验发现,不同处理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氧化乐果药剂的防效最好,与其他药剂防效相比达到极显著差异,氯氰菊酯效果次之,与氧化乐果外的其他药剂的防效相比差异极显著。通过防效与经济性综合评价,氧化乐果为最佳药剂。
表3 不同时间、不同方法防治情况表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在幼虫防治过程中,无论什么方法都显现在4月20日,即幼虫危害初期死亡率较高。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防治的效果也逐渐地降低。药剂注射方法在杨干象整个幼虫期均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效果;药剂喷雾在幼虫危害初期时防效较好,在接近化蛹时表现欠佳;药油灌孔封膜在幼虫危害初期防治效果较好,在幼虫接近羽化期时,防治效果较药剂注射法有所下降,但高于药剂喷雾法。防治效果顺序:药剂注射>药油灌孔封膜>药剂喷雾。
[1] 辽宁省林学会.森林病虫图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 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化学保护[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