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旸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儿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小儿心力衰竭是儿科比较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是患儿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需求的一种心功能障碍疾病,心动过速、烦躁不安、尿少多汗、营养不良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同时患儿还可能伴有呼吸功能障碍、咳嗽、湿性啰音等情况,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近年来,小儿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若不及时进行干预,不仅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还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此次研究我院选取75例小儿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探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5例小儿心力衰竭患者75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的小儿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电脑随机抽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2.14±0.89)岁,其中感染性肺炎1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8例,败血症5例,颅内出血4例,吸入性肺炎2例;观察组患儿38例,其中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8例,年龄9个月~5岁,平均年龄(2.43±0.97)岁,其中感染性肺炎19例,缺氧缺血性脑病9例,败血症5例,颅内出血3例,吸入性肺炎2例。
对照组37例患儿进行强心利尿、镇静、吸氧、维持水电解质等常规综合治疗[1],观察组38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给予患儿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盐酸多巴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213)20 mg和多巴酚丁胺(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145)20 mg,将两种注射液加入到20~40 mL的5%葡萄糖中,使用微量泵不间断的持续给药,每小时2~4 mL,q12 h,依据患儿病情好转情况对药物是使用进行调整,7天为1个疗程。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用药后6 h内,患儿心力衰竭已得到控制,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输出量(CO)得到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Ⅰ级。②有效:用药6~12 h,患儿心力衰竭得到控制,EF、CO得到基本改善,心功能改善Ⅱ级。③无效:用药后心功能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的患者均视为无效。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此次实验研究选用统计学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使用x2检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儿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29/37);使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多巴胺属于茶酚胺类的正性肌力药物,具有扩张内脏血管、提高肾血流量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肾小球的尿量及滤过率,从而达到利尿的目的[2],但是大剂量使用多巴胺会引起患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多巴酚丁胺同样属于茶酚胺类的正性肌力药物,能够有效增强患儿心肌收缩力,同时不会对患儿的肾血管、心率、心肌耗氧量及其周围阻力产生较大影响,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心功能[3]。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联合使用治疗小儿心力衰竭,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不仅能够能够增强患儿的心肌收缩量,改善患儿心肌功能,还能够增加其心肌输出量,并且有效避免了大剂量使用多巴胺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病情,促进患儿康复。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的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患儿的病情得到快速有效控制,且患儿的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能够有效促进患儿康复,减轻疾病给患儿带来的痛苦。综上所述: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心力衰竭临床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有效控制患儿病情,改善患儿心功能,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1] 杜 彪.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心力衰竭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2):83-84.
[2] 蒋 睿.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联合在小儿肺炎合并心衰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5,5(36):126-127.
[3] 邢 博.多巴酚丁胺联合多巴胺治疗小儿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