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佳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介入手术前后优质护理的重要性,它可对患者进行有效地心理干预,从而协助患者释放过大的心理压力,保证神经介入手术可以顺利有着重要临床意义[1]。神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优质护理可大大降低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并发症,明显降低介入手术的风险等级,使介入手术达到最为满意的效果[2]。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介入组收治的神经介入治疗患者40例进行优质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介入组收治的神经介入治疗患者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3岁。颈动脉狭窄17例,椎基底动脉狭窄13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0例。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检测存在血管狭窄并需经介入术治疗。
1.2.1 术前护理
(1)由于患者缺少对所患疾病的科学了解及对高难手术技术存在危险性的正确认识,极易产生畏惧心理,介入护理人员需用简单易懂的言语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并可简要介绍手术的操作步骤、安全性及优点,使患者树立强大的信心战胜疾病;(2)介入术前准备工作的细致程度,是确保手术成功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关键因素。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细致的常规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凝血系列、心电图、肝肾功检查及传染病筛查等;(3)介入部位备皮应选择股动脉,细致清洁会阴部。(4)术前对患者进行床上排尿及排便训练,如患者不能配合自主排尿,需给予留置导尿。
1.2.2 术中护理
(1)协助患者于手术台上采取平卧位,并充分暴露腹股沟处穿刺部位,如患者出现烦躁情绪,需给予言语安慰必要时采用约束带约束四肢,防止患者从床上掉落。(2)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平稳。(3)在推注造影剂时,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的头胀、头昏等异常感觉,护理人员需及时给予安慰,避免因患者的躁动而影像图像的质量。
1.2.3 术后护理
(1)介入术后定时测量生命体征、瞳孔大小的变化、意识状态、严密观察患者肢体运动情况,如发现问题,需第一时间报告医师及时进行对症处理。(2)
患者术后肢体需绝对卧床制动6~8小时;(3)严密观察腹股沟穿刺处敷料有无渗血和血肿的发生;(4)观测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肢体皮温是否适中,肢体近远端血运是否正常。
1.2.4 术后并发症护理
(1)血管支架置入24小时内,极易发生脑出血,其死亡率极高,介入术后护理人员应反复告知患者本人不能用力排便、避免因腹压增加或情绪激动而引起脑出血,同时,患者术后需尽量少量肢体活动,严格禁止患者做屈髋和屈膝动作,避免穿刺处出现皮下血肿。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局部血肿、皮下瘀血,护理人员可应用5硫酸镁进行局部热敷。(2)造影剂过敏:造影剂轻度过敏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造影剂重度过敏可出现呼吸困难、休克、四肢抽搐等严重反应。医护人员应在术前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严格遵行程序进行皮试。(3)促造影剂排出体外,术后如患者清醒嘱其多饮温水,如患者暂未清醒可在正常范围内加快液体输注速度,有利于造影剂排出体外。
1.2.5 出院指导
积极告知患者出院后应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6个月内避免从事剧烈活动,可适当从事健身运动,如散步等。保持积极、乐观、平静的心态,避免过激的情绪出现,指导患者进行健康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便秘,如患者出现便秘情况可给与适量
缓泻剂,以预防因用力排便而出现脑血管意外。
本研究40例介入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仅1例患者因突然翻身出现腹股沟穿刺处出血,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并顺利治愈出院。
脑血管病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预后差等临床特点[4]。神经介入治疗作为新兴的医学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被临床所广泛应用。然而,神经介入术虽具有诸多优势,如伤口创伤小、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耗时短等优势,但其术后还存在某些并发症风险[5]。因此,优秀的康复护理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本项目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率,在保证介入术顺利完成的同时,也加快了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使用。
[1]李宝民主编.神经介入管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
[2]刘亚红,王兴花,吕双春,等.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7(5):477-478.
[3]曹亚兰,臧巧利,沃西文.浅谈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J].中医学报,2013,29(12):270.
[4]刘琪雄,廖 耿,蒋学军.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2):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