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痰瘀互结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2018-01-12 12:11黄宝坤李生鹏王兴榆
关键词:同治血脉津液

黄宝坤,李生鹏,王兴榆

(河南省汤阴县32145部队96分队,河南 安阳 45615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therosclerotic,AS)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AS病变累及全身的大中型动脉,靶器官损害以急性冠心病和急性脑卒中事件最为突出,二者造成巨大的医疗经济支出,同时,我国AS的发病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对其发生发展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迫在眉睫。

AS的发生发展的机制十分复杂,西医目前尚未有一种学说单独全面的解释CAS的发病机制,较经典的学说包括血管内皮损伤反应学说、血管壁慢性炎症反应学说等[1]。西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抗炎降脂稳定斑块为主,他汀类药物是AS治疗的基石,但他汀随着剂量的升高药物不良反应也会呈几何倍数升高,其不良反应包括肌痛、肝酶升高、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增加糖尿病发生率等[2,3]限制了他汀药物的使用,中医药以其相对较少的副作用和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疾病的特点在临床上发挥了独特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在血脉,痰浊留滞血脉之中是AS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中医从痰瘀互结角度出发形成了痰瘀致病论,痰瘀同治论,丰富了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治疗方式,同时弥补了他汀类药物的不足。

1 痰瘀致病论与动脉粥样硬化

《丹溪心法》谓“痰挟瘀血,遂成窼巢”,朱丹溪提出痰瘀同病理论,因痰瘀皆属阴邪,同源相生而互结,动脉粥样硬化病在血脉,痰浊留滞血脉之中是AS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医学正传》说“津液粘稠,为痰为饮,积久渗于脉中,血为之浊”另一方面,血脉中之瘀亦可致痰,《诸病源候论》中说“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聚积而不消散,故成痰也。”血中之痰浊是痰与血的混合物,是造成痰瘀互结的初始阶段,痰瘀互结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理过程[4]。于俊生[5]从高脂血症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与血瘀的关系出发探讨动脉硬化的中医病机,认为动脉壁内皮细胞损伤是CAS的始动因素,而血小板聚集,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脂质浸润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均属于“瘀血”的范畴。丁元庆等人[6]认为CAS的发生发展以络脉失养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痰,瘀,毒”结滞,久病入络,故病程长且不易逆转,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为毒邪留滞络道,痰瘀胶结,邪气深入的表现。饮食不当损伤脾胃,肥甘厚味不能化生精微,反而凝结成痰浊,痰聚气阻,血行不畅而成瘀,瘀血可导致气滞,由于气滞血瘀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影响水液代谢和分布,产生水湿停留,凝结成痰,形成了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痰瘀同治理论体系[7]。

2 痰瘀同治论与动脉粥样硬化

考古籍之记载实孕育了痰瘀同治理论的雏形,最早如《黄帝内经》中的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其中的乌贼骨配茜草,《金貴要略》中苇茎汤,鳖甲煎丸,当归芍药散,《医宗金鉴》之海藻玉壶汤,《医林改错》之癫狂梦醒汤,都体现了痰瘀同治[8]。中医认为痰是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中相对稠厚的部分,痰,又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是指可以咳出来的痰液,以及瘰疬,痰核等,无形之痰是指停滞在脏腑经络中不见形质的痰液,但可以根据症状确认[9]。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邪致病以易于蒙蔽神明,阻滞气机,积聚成瘤,泛滥肌肤,宿痰失道为特点。近年来,对痰的物质基础认识有血脂,血糖,免疫球蛋白,自由基,有学者对566例辨证为痰证的患者行血压,血脂,血液粘稠度等检查,结果表明痰证病人突出表现为血液粘稠度高,粘滞性,聚集性和凝固性增高,而脑血流量减少[10],血液属于中医学津液的范畴,痰证病人血液的变化与中医学认为痰是由水湿津液凝聚而成,痰性粘滞的理论是一致的。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血脂是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及类脂如磷脂的总称,以往中医谓之“脂膏”,灵枢《五隆津液别》说“五谷之津液,如合而为膏着,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血脂为人体营血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水谷精微,血中的脂质也属于精微范畴,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11]。血脂与痰瘀的关系在于,痰为津液所化生,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血脂也由津液所化生,性质较稠厚。研究结果显示,痰瘀同治的代表药丹蒌片具有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型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治疗代谢综合症、抗血栓、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TC,LDL、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2]。

中医药治疗具有多靶点治疗的优势,中医基于痰瘀互结,形成了痰瘀致病论与痰瘀同治论,丰富了我国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治疗方式,为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同治血脉津液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松龄血脉康胶囊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张家界: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的篇章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四水同治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