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逊媛,尹燕滨
(中医外科诊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6)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发生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多样,以细菌感染、炎症反应、毛囊皮脂腺导管受阻以及皮脂分泌过多为主,其发病群体多为青少年,常发于上胸背部与面部,非炎症性皮损分为开放性粉刺与闭合性粉刺,炎症性皮损消退后常存在色素沉着、红斑以及瘢痕等,对青少年社交以及心理都造成严重影响[1]。多通过局部外用药物、口服抗生素、口服异维A酸、抗雄激素以及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临床治疗,但忽略了中医药如疏郁消痤汤治疗本病同样疗效确切,本次研究对自拟疏郁消痤汤运用于肝郁气滞型痤疮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在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本诊所收治的肝郁气滞型痤疮患者中,选择经西医诊断确认痤疮Ⅰ~Ⅲ级、符合中医肝郁气滞型痤疮者,排除男性、对所涉药物过敏、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后,随机挑选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年龄12~44岁,平均(31.2±2.4)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2.1±2.3)月;对照组中年龄14~43岁,平均(31.1±2.2)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22.3±2.1)月,两组一般资料如年龄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给予对照组罗红霉素(浙江广科药业有限公司,H20084449)口服,(5.0 mg/kg)/次,2次/d,消炎后停用,给予异维A酸(泰尔丝,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H10930210)口服,(0.5 mg/kg)/次,2次/d。
给予对照组自拟疏郁消痤汤,白芍9 g,郁金10 g,茯苓10 g,连翘10 g,香附15 g,柴胡15 g,生地15 g,丹皮15 g,夏枯草15 g,栀子15 g,枳壳15 g,川穹15 g,白花蛇舌草30 g加水煎剂,取300 ml分2袋,口服,1袋/次,2次/d。
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完成6月后随访。
显效:中医临床体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60%≤症候积分减少≤100%;有效:中医临床体征、临床症状好转,30%≤症候积分减少<60%;无效:中医临床体征、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症候积分减少<30%。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治疗前后血清T、E2水平测定。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治疗显效24例,有效22例,无效
4例,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疗显效14例,有效
25例,无效11例,治疗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43,P<0.05)。治疗前,两组T、E2水平均高于正常值(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T、E2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明了痤疮的发病机制,但普遍认为性激素水平异常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显示青春期女性卵巢功能发育不完善,E2分泌较少导致T水平相对升高是痤疮发病并加重的原因[2]。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T、E2水平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两组T水平均有一定降低,与相关研究取得一致。
中医认为痤疮属“肺风粉刺”范畴,多由脾胃积热与肺经风热导致,因此多通过调理脾胃、清泻肺热进行治疗;认为女子以肝为本,肝郁则气滞,气滞则气血不通、痰饮积聚,郁而化热,凝滞肌肤发病,同时过食肥甘厚味,脾胃积热,发于腠理,是为痤疮[3]。本人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自拟疏郁消痤汤,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疏郁消痤汤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方式,且治疗后患者血清中血清睾酮与雌二醇水平均有所改善,提示自拟疏郁消痤汤治疗肝郁气滞型痤疮疗效显著,兼具改善机体血清睾酮与雌二醇水平作用,具备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