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雪梅,苏春媚
(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广东 广州 510120)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脊椎骨折中常见类型之一,该种骨折一般多需采用手术方式予以内固定治疗[1]。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疼痛感较强,加之患者行动受限,极易在患病后伴有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护理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n=41)与参照组(n=41)。其中,男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3例,女性患者39例。最小年龄23周岁,最大年龄75周岁,中位年龄(44.6±7.6)周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分析结果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参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具体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介绍手术治疗环节与注意事项,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负面情绪予以干预,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术中护理人员应配合医师进行治疗。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与患者家属共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同时,患者出院前应对其进行健康指导,降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出院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早期康复性训练能够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在患者术后6~8小时后,其疼痛感有所降低,此时可引导患者踝关节及膝关节屈伸运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脊椎活动范围,增强其活动适应性。术后2~3日后,护理人员与家属共同协助患者佩戴防护腰围,并在床边站立,护理人员酌患者实际恢复情况给予适量活动建议,从而保障患者早日康复。
本研究采用SPSS 19.0软件对比8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相关数据,实验组与参照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数据行t检验方式,采用(±s)表示。两组腹胀、便秘、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病情况行x2检验,采用(n,%)表示。差异性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护理前SAS评分(57.68±2.03)分,参照组为(57.03±1.94)分,t值为1.4822,P值为0.1422;实验组护理后SAS评分(32.63±1.18)分,参照组为(44.43±1.75)分,t值为35.7976,P值为0.0000;实验组护理前SDS评分(55.27±2.29)分,参照组为(55.64±2.31)分,t值为0.7283,P值为0.4685;实验组护理后SDS评分(34.94±1.16)分,参照组为(43.60±1.41)分,t值为30.3701,P值为0.0000。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胸腰椎压缩性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数据,护理前2组SAS及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SAS及SDS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实验组:腹胀2例,占比4.88%;便秘1例,占比2.44%。实验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并发症3例,占比7.32%。参照组:腹胀5例,占比12.20%;便秘3例,占比7.32%;尿路感染2例,占比4.88%;肺部感染2例,占比4.88%。参照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并发症12例,占比29.27%。分析实验组与参照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并发症情况,组间差异性明显(x2=6.6090,P=0.0101),实验组腹胀、便秘、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参照组。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体,患者在骨折后有躯体功能恢复难度较高,部分患者生活质量有所下降[2]。因此,临床中大部分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其术后恢复效果较差。针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护理人员应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缓解其不良情绪,从而提升患者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促使患者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提升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护理中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