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友
(四川省乐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 资阳 641500)
心力衰竭在临床上常见,病情危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可导致患者死亡,是临床上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进行研究的课题。分析得出,给予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并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疾病进展,不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因此,临床上对如何有效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本文选取46例患者,对“给予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与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这一课题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7(2015)年8月~2018年7月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46例,知情同意,根据数字表法分组,23例实验组患者年龄55~78岁,平均66.3岁,男12例,女11例;2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6~77岁,平均66.4岁,男13例,女10例;分析两组患者入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实验组的23例患者行常规治疗+急诊内科治疗,纳入对照组的23例患者行常规治疗。
常规治疗:限盐,叮嘱患者注意充足休息,为患者提供常规吸氧支持、洋地黄强心苷药物治疗及静脉注射利尿剂等。
急诊内科治疗:药物选择美托洛尔、厄贝沙坦,美托洛尔起始剂量是12.5 mg/次,2次/d,7d后,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用药剂量≤50 mg;厄贝沙坦用药剂量是15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
治疗后,心力衰竭获得显著控制,心功能分级Ⅰ级或者改善≥2个级别,为显效;心力衰竭获得改善,心功能分级改善1个级别,为有效;不满足以上标准,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100.00%-无效率。
使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获知,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65%对比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65.21%,x2=6.7688,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8例。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Ⅰ级5例、Ⅱ级11例、Ⅲ级5例、Ⅳ级2例,对照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Ⅰ级0例、Ⅱ级3例、Ⅲ级12例、Ⅳ级8例,x2=5.6098,6.5714,4.5720,4.6000,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舒张压(124.8±1.7)mmHg、收缩压(80.2±2.5)mmHg、心率(88.8±1.5)次/min、左室射血分数(44.7±6.6)%均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舒张压(115.5±3.5)mmHg、收缩压(72.3±3.2)mmHg、心率(94.4±1.4)次/min、左室射血分数(30.6±4.1)%,t=11.4626,9.3299,13.0891,8.7030,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力衰竭在临床上常见,属于心功能障碍导致的综合征,可导致患者死亡,尤其是老年患者,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需引起临床重视。目前,临床主要利用药物治疗有效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疾病进展,效果理想。
多数学者认为,美托洛尔可对心脏衰竭患者的循环系统中儿茶酚胺释放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可促使患者心脏负荷明显降低,可明显减轻患者心肌损伤,厄贝沙坦可对患者心脏功能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相关性文献报道,美托洛尔可促使心脏衰竭患者心脏心率明显减慢,可促使患者自律性降低,可对患者房室传导时间起到一定延缓作用,厄贝沙坦可对心脏衰竭患者血管收缩起到有效抑制作用,可抑制醛固酮释放,降血压效果较为明显。
本组研究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给予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急诊内科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更优于常规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值得临床推荐。本组后续探讨中需增加患者选取数量并延长患者选取时间,可对急诊内科治疗进行完善,促使本组研究指导意义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