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大约两亿,位居全球首位。预计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近5亿人,达到21世纪的峰值。养老成为现在乃至今后很长时间内的重要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数据新闻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等机构联合发布的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九成以上的受访老人目前都住在家里,与配偶或子女一起生活。其中,92%的老人更愿意与配偶同住,超过八成老人表示不喜欢目前市面上的养老机构,主要担心的是养老环境和服务水平,选择家中养老比较安心。这与另一项报告的结果相吻合:我国老年人养老形式较为传统,一般都会选择居家养老,只有不到1%的老年人选择专业机构养老。
通过研究有关养老机构的学术文章、报告和已有的社会调查发现,公众对养老机构的负面印象为:饮食卫生差、服务差、环境差、收费高、设施配备单一、一床难求、远离家人、虐待、孤独、医疗水平低、安全隐患大等。报告指出,高龄人口身体机能衰退,不仅需要长期看护和照料服务,也需要心理辅导和精神慰藉。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受访养老机构床均建筑面积基本都能达到25平方米的标准水平,因此入住老人对居住环境满意率达80.8%,但对服务态度、收费价格、照料护理的满意率依次下降为68.6%、64.1%和61%。有26.1%的老人希望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卫生所,并纳入医保定点管理;23.7%的老人希望养老机构能够多聘请专职医生和护士,提高老人就医质量;还有29.3%的老人希望改善饮食质量。可见,社会上多数养老机构并不能让老人们安心、无忧地入住。
现有的养老院为何不能博得老人“欢心”?民政部培训中心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后赵晓芳指出,在剖析原因之前,先要区分养老机构的性质、规模、档次等。不同养老机构的入住老人诉求差异很大,不能一概而论。“我曾调研过某家高端养老院,老人对于医疗服务和管理层的不满意现象比较突出。”赵晓芳说,入住高端养老机构的老人大都学历高、经济条件好,更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而如今不少新建养老院有大笔资金投入,硬件设施完备,但管理人员素质、服务流程、人文关怀等差得远。
民政部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很多养老机构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模式中,硬件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软件水平难以达到入住老人的期望,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亟待解决。
一些低端的养老院,则面临软硬件投入都不够的尴尬境地。原北京民政教育管理学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郭苹告诉记者,低端养老院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有一些私营养老院纯粹以获利为目的,不以提高老人生活和生命质量为前提,完全没有引入现代养老理念。郭苹曾去过一些低端养老院调研,硬件设施简单,护理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仅仅能保证老人有床睡、有饭吃的初级服务,无法提供精神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在这样的环境中养老的人更显孤独和无助。还有一些相对低端的养老机构,空有想法,苦于资金不够而无法实施。
陆杰华告诉记者,2013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养老产业布局不断完善,为养老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目前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养老服务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虽说养老产业发展不可能三五年就见成效,但还是要结合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实际情况,让这些政策尽快落地,让养老机构的软、硬件指标符合入住老人的需求。
陆杰华还强调了几点:第一,要考虑老年人需要什么。养老机构要把老年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城市、农村、不同的社区,都要有不同的服务模式。第二,国家要尽快出台标准和规范,督促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养老院也可以像医院或酒店那样,有级别、有标识,配合收费分级,让公众对其有更加充分的了解。”第三,纳入第三方评估监管机构,让子女与第三方机构签约,采用日常照顾护理档案等方式,进行统一评估监管。政府要做好管理和服务,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将“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担子一肩挑。第四,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发挥作用,制定养老服务标准,并由市场来检验,打造一批服务好、有口碑的养老品牌,改变目前养老服务行业粗放经营的状态,不能再各自为战了。不好的企业应退出养老服务业。第五,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对于提供优质养老服务和配置专业养老队伍的企业,政府应该扶持鼓励。
老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养老院?赵晓芳说,这个问题很复杂,要区分不同类型的老人,比如城市还是乡村的、健康还是失能的、富裕还是贫困的等。赵晓芳曾经针对城市社区老人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主题是“未来理想的养老模式”。大部分老人还是愿意在家中和社区养老,所以社区养老院是首选,经济条件允许的老人会愿意选择离家较远的高端养老院。“我在社区调研中发现,老人对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需求最强,但更多老人称,退休金无法负担养老院的费用。”所以住在哪儿,还是要看老人的具体需求,比如是否需要照护、对医疗服务有无突出的需求等。
最后要提醒的是,家庭给予老人精神上的满足和慰藉,是其他形式都无法代替的,这是居家养老最大的优势。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责任应得到鼓励和支持。让老人能很好地颐养天年,对政府、社会和个人而言,都是一项重要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