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声红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兴趣教学是关键,所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应成为语文学习的重点。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学入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兴趣;方法
新一轮语文课改对阅读教学从理念、内容、体系到目标、要求、评价等都进行了改革,因此,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爱上读书。学生阅读的兴趣,源于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一种喜好,这种情绪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是从学生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所产生的一种主动需求。既然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有效范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文章表达的主题、人物的情操、有趣的故事情节被教师用抑扬顿挫、优美和谐的语调,以及准确的情感处理,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范读出来,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在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会进行范读,使学生犹如被带入当时的情景之中,深受感染。教师的范读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而且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模仿朗读,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对阅读兴趣盎然,也学会了阅读的基本方法。
二、利用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每节语文课前的能力训练成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契机,活动中有主持人,学生为展示自己,积极准备主持稿。每次的发言人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阅读各类课外书籍。本学期开始鼓励学生读四大名著,计划用两年四个学期分四个阶段展开活动,谈三国、话西游、品水浒、析红楼,让学生品读经典,喜欢上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给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介绍好书,激发阅读愿望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学生从开学就为他们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阅读方法。
其次,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總之,教师要多引导学生阅读,鼓励学生阅读好的书籍,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同时要给学生松绑、减负,让学生与书为友。在小学六年学习中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张扬自己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 张东敏.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J]. 科学教育,2011(1).
[2] 周丽萍.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J]. 教育艺术,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