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雯
摘 要:“微课”这一概念目前已经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在某些地区一度引起热议。那么微课有着怎么样的优势呢?但是一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困境,这些困境是如何形成的?从实践经验出发,对比微课的先天优势和实践困境,以期对未来微课教学的改进有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微课;先天优势;实践困境
自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San Juan College)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微课这一概念,微课已经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胡铁生等学者进一步发展了微课教学的理论研究,同时很多一线教师正在实践各种形式的微课教学。笔者所在的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在地区教发中心的组织下,相关网络平台上各年段、各学科微课数量已经突破两万节。全国范围内还有教师将微课扩展到德育、家校联系等多个方面。
微课教学整体发展喜人的同时,不少一线教师在使用微课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也遇到不少困境。
一、小学英语学习中微课的先天优势
就英语教学而言,微课在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是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1.拓展课堂,创造适当语言情境
目前一线小学英语教学基本摆脱了单纯枯燥的语法、词汇讲解,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多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了语言使用所需要的相关情境。而这样的努力在课后基本上毫无用武之地,学生回家的作业仍旧局限在抄默單词以及各种习题上。微课则可以在课后的时间,同样也建立一个特定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下自主学习。通过合理的微课设计,传统回家作业的功能基本都可以在微课中得以体现。
2.影音结合,增强语言学习趣味
在众多学科中,学生最喜欢的课堂常常是英语课,尤其是低年级的英语课。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在英语课上,歌曲、视频以及儿歌等有趣的内容常常出现,甚至在低年级课堂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会被设计在唱唱跳跳中完成,学生自然会被吸引。微课的使用正是将这种影音结合的趣味性延伸到了课外。如果枯燥的抄默单词的作业,变成了有趣的拼词闯关游戏,学生的作业积极性一定会有所提高。
3.文化拓展,突破课堂时间限制
译林版《英语》教材从五年级开始增设Culture time板块,介绍西方文化细节。教材的编辑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一线教师常常面临窘境:教材所提供的文化内容仅仅只有一句话的描述,但这后面隐藏的文化背景确是一句话讲不清楚的。比如五上的教材中有英美两国对警察的不同称呼,那么这种不同的称呼的起源是什么?又为什么被广泛接受呢?要讲清楚这些内容势必要耗费大量课堂时间,而课堂时间的限制常常逼迫教师缩短了这一方面教学的时间。微课的使用则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难题。利用十分钟的微课讲解清楚一个文化内容,时间上绰绰有余,内容上也足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目前使用微课遇到的困境
虽然微课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上的先天优势明显,但是一线教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旧遇到了各种困境。
1.家长配合度
家长的配合度决定了孩子是否有机会在课后的学习中看到微课。这里说的配合度不仅仅是家长主观意愿上的,更多情况下是客观局限上的:大部分家长的回家时间远远晚于孩子到家以及开始回家作业的时间。这就导致很多孩子在家长监督的情况下不能进行有效的微课学习。
2.学生有限的时间管理策略
在缺少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小学生自主使用微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时间管理策略缺失、自控能力差等缺点尤为突出。在微课使用初期,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常常需要半小时以上才能完成一个微课的学习,而一般微课的时长不超过10分钟。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利用微课作为契机,偷偷使用网络打游戏或网上聊天,甚至不惜对家长撒谎。
3.微课本身的局限
目前教师使用的微课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目前教师使用的很大一部分微课仅仅是课堂学习内容的“缩写”:将一堂需要40分钟上完的课,“缩写”为10分的演课,而对其中的教学方式、操练方式几乎不做任何改动。通过这种方式制作出来的微课被很多一线老师视为不错的预习材料。
另外,微课主要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在遇到需要孩子进行自主操练或自主思考的过程,大部分教师采用提示学生暂停视频的做法。这样的做法之所以出现,原因之一正是提到的简单地将40分钟的课浓缩为10分钟的微课。从效果上,这种做法一方面对孩子暂停视频的时间没有控制,另一方面对孩子独立思考的过程无法提供指导。
正是由于优势和困境并存的局面,微课教学持续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只有在正确认识微课优势和困境的前提下,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基础,才有可能将微课教学的热潮推向另一个高峰。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