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琴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的最初级阶段,而数学在小学阶段是重要学科之一。在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好奇心较重而且活泼好动,虽然乐于接受知识但不能够在课堂上完全集中注意力。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以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2B-0073-02
小学高年级数学是向中学数学过渡的重要阶段,而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数学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再加上某些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比较强,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本文将以苏教版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教学中,若想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必须定制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如今,某些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只把规定的课程教学任务作为例行任务,学生的学习进度需要全面配合教师,完全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必然不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效果受到教学目标不明确以及明显的教师中心化现象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方法不当
某些教师在安排课程进度与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选用合适的方法,因此取得的教学效率必然不高。比如,教师按部就班地安排课程进度,并提前为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中,学生只需根据教师的引导被动地听课,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充分吸收即可。这样的教学方法显得非常呆板,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内心自然感到厌烦枯燥,久而久之甚至对学习数学产生抵抗心理。
(三)教学理念陈旧
虽然在新课改的教育方针下积极主张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但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理念比较落后,不能根据课程的改革积极更新,依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比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小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背离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四)教材把握不准确
某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并没有全面把握,有时根本抓不住教学的重点。虽然表面看起来课堂讨论进行得非常激烈,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课堂内容脱离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比如,在讲授小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小数》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以及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即可,但是某些教师却注重让学生掌握多位小数的运算,由于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所以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课程教学的难点、重点知识做准确把握,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教授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
古语云“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就小学数学课程预习而言,可以理解为与其将所需要预习的内容详细罗列,不如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这样便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注意总结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较重,很多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预习愿望,但是由于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了解甚少而会从心底产生畏惧感,预习兴趣就在这种感觉下逐渐被磨灭。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传授一些有效的预习方法,这样学生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能够针对重点难点知识有效率地开展预习。比如,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教师可采用引导性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为学生预留如下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进行思考:一个长方形如何才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让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这两个图形的底与长是否发生了变化?根据已有的知识设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具体计算方法是什么?由于这些问题目的性较强,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有明确的预期方向,他们会主动探索如何将长方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并借助工具比较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长、宽与底、长)的关系,同时还会对生活中具有平行四边形形状的物体进行仔细观察,这对于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非常有利。教学中不仅学习平行四边形时需要采用这样的预习方法,同样在学习梯形、三角形等图形时,也应当有方向、有目的性地开展预习,预习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灵活多变,只要能取得一定的预期成效即可。
(二)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互动氛围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进行学习。而课堂是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小学生的年龄与认知能力来说,他们虽然天性爱玩儿,但依然保留着极强的探究能力,因此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要保持师生间的充分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搭建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师生之间的默契,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心无障碍地向老师询问。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讓学生对某个重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不管正确与否,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做出努力,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乘法和除法》一课时,可以通过课件中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首先,进行情景导入,教师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吃桃子吗?一斤桃子4.5元,五斤桃子多少钱?”“如果列数学式该怎么表达?”等同学们说出答案后,教师再次提问:“4.5×5与4.5+4.5+4.5+4.5+4.5的计算结果相同吗?想一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从“买桃子”这个生活题材引入,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导入方式便于让学生们接受。
(三)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们也能发现,在小学苏教版的数学教材中,诸多数学思想需要从数学公式的推导与运算规律的揭示中引出数学概念。很多知识比较抽象也比较模糊,如果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被动式地学习,可能某些学生会觉得乱糟糟的。但如果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良好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正确展开想象、正确思维,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则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更直观正确的理解,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动手做两个一模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工具剪对图形进行裁剪并移动与拼接,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自由讨论交流,从而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并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了解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当、教学理念陈旧、对教材不能准确把握以及脱离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这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策略的探讨。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并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努力,以此达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高效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蓝炎培.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J].习得攻略,2015,(22).
[2]陈艳.以苏教版为例谈小学数学教学成效提高策略[J].教学研究,2016,(9).
[3]刘世江.以苏教版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兴趣[J].读与写杂志,2013,(3).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