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笑
摘要:依据技术美学的基本观点,对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进行重点分析,指出工业遗产美和传统艺术美一样,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和显现。在此基础上,探讨和阐述工业遗产审美价值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涵,并指出正确认识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对于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业遗产;审美价值;重要意义;技术美学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2.089
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如何认识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很多人从传统的美学观念出发,认为工业遗产形象丑陋,缺乏艺术性,曾经污染过环境,因而主张彻底予以拆除。这种看法势必影响到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深入发展,因此必须予以纠正。本文拟从技术美学视角出发,突破传统美学观点的束缚,对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进行重点分析,以期能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有利的前提和依据。
1技术美学的形成和基本观点述评
自19世纪中叶欧洲工业革命爆发后,机械生产普遍取代手工生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然而,当时机器生产出来的批量产品大多显得简陋粗糙,缺乏文化内涵,结果导致技术与艺术的脱节和对立,因而迫使一些工业家和艺术家开始研究产品设计问题。到19世纪下半叶尤其是进入20世纪,机械生产已经能够生产出功能齐全、性能优异、造型美观的新产品,这些新产品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也引发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巨大变化,进而产生了新的实践美学——技术美学。
技术美学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作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932年,美国瓦斯机械公司采用技术美学生产出新式暖炉,受到消费者的欢迎。1944年,英国创立世界上最早的技术美学学会组织,目的是提高英国工业产品的质量。紧接着,在法国也掀起工业美学热,并制定《工业美学宪章》,为技术美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日本、比利时等国都先后创办了各种研究和实验机构,促使技术美学研究形成高潮。20世纪50年代末,捷克斯洛伐克设计师和艺术家佩特尔·图奇内正式提出“技术美学”概念,为各国普遍采用,标志着技术美学走向新的阶段。此后,技术美学的理论研究和實践探索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对技术美学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发展较快。有关专家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技术美学的实践经验,主要探索了技术美的概念、本质、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等一系列问题,并取得一定成果。例如,李泽厚(1986)认为,技术美是技术领域所表现的美的形态,其本质在于人所创造的产品实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技术美学关系到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问题;樊鸿昌、贾杲(1991)认为,技术美作为人的审美意识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功利性以及道德认同性等特点。1997年,徐恒醇发表文章对此前技术美学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标志我国技术美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后,有关专家学者在继续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加关注技术美学的应用探讨。例如,钱静(2003)提出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技术美学对工业弃置地的景观再生具有深远影响;梁媛(2009)探讨技术美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并总结其发展趋向;郭焕宇(2015)根据技术美学理论分析当代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特征,并为相关项目提供设计参考,等等。这些成果初步阐述了技术美学与现代工业景观建设、工业建筑改造等的关系,是在实践领域里的有益探讨。
但到目前为止,在学术领域还很少有人从技术美学角度对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进行专门研究,因而致使人们对工业遗产审美价值的认识仍然局限于传统美学的视阈之内,从而严重影响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开展。因此,本文从技术美学角度对工业遗产审美价值进行研究,无疑具有一定意义。
2工业遗产审美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工业遗产是指工业文明的遗存,主要包括工业产品、工业建筑以及工业旧址等,它是技术革命不断更新的产物。自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多次技术革命,如以机械为主导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电力为主导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和以信息为主导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等。在此过程中,旧技术、旧工艺、旧产品以及旧的工业建筑等不断被淘汰,其中被保存下来的部分就逐渐成了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是工业时代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和显现。在工业时代,每次技术革命都促使生产技术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并推动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一般说来,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技术既要完成从主观目的性向客观现实性的转化,也要按照美的规律来改变外在世界,以实现物质与精神、功能与审美的有机统一。因此,工业技术活动及其生产成果既蕴含着善的目的,又蕴含着科技的力量,它是以感性形式呈现出的一种功效之美、智慧之美和真理之美。当然,工业遗产所蕴含的技术美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对此米盖尔·杜夫海纳指出,技术对象“只有丧失生机、失去用途、脱离自己的环境时才变成审美对象”,即使这样,最经常的目的也是为了使人得到知识,而不是为了审美乐趣。实际上,工业技术活动及其生产成果本身就具有美的意蕴,因为它在满足了人们的某种物质需要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某种精神愉悦。只不过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作为工业技术活动及其生产成果的幸存者——工业遗产,虽然已经失去了原初的环境和用途,但却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记忆符号和人们怀旧的独特观赏对象,从而获得新的感性意义。从本质上看,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和传统艺术的审美价值一样,都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和显现,都是人类审美创造活动方式的重要反映。正如美国著名美学家托马斯·门罗所指出的,走向科学的美学不认为一部汽车的美“低于一幅画或一首诗”。
工业遗产反映了工业时代技术美学的基本特征。在技术美学看来,技术美主要有形式美、功能美、科学美、技术美、劳动美等。其中,形式美属于自然美,其他则属于社会美。由此可见,作为技术美物质承担者的工业遗产,其审美价值也应包括上述内容。首先,工业遗产具有自然美,主要体现在材质、色彩、结构和形态等方面,即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质感,不同的色彩表现不同的含义,合理的结构表现平衡与稳定,简洁的形态表现秩序与明快等。例如,在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参观各类机床时,就能体验到其外观质地的质感美、乌黑铮亮的颜色美、构件形块的结构美以及外部轮廓的简洁美。其次,工业遗产具有社会美,主要体现在功能、科学、技术和劳动等方面。功能美是指工业遗产的实用美,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状况,满足观赏者的某种怀旧情结;科学美是指工业遗产的反映美,它反映科学理论的和谐、简洁与新奇,反映科学实验的严谨、准确、有序与韵律;技术美是指工业遗产的综合美,它反映工业时代的生产技术水平、产品技术水平以及操作技术水平,具有机械美、时代美和精确美。例如,从1948年至2010年,辽宁创造的1000个“中国第一”,就充分体现了当时工程技术的先进性、工艺流程的独特性、科学技术的影响性,以及现存工业建筑和工业产品的珍贵性。此外,工业遗产还表现了劳动美,特别是英雄人物的精神美,反映创新者和创业者所具有的智慧美、人格美和崇高美。总之,无论是工业遗产的自然美还是社会美,它们都是工业社会长期发展的伟大成果,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美。endprint
3正确认识工业遗产审美价值的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不仅能够纠正传统美学对工业遗产审美价值的狭隘理解,促进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理论研究,而且还能够纠正人们对工业遗产审美价值的传统偏见,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特别是旅游利用的实践发展。
3.1正确认识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有利于促进工业遗产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进入本世纪后,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TICCIH)于2003年公布的《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虽然对工业遗产价值做了全面阐述,但重点在于其历史、科技、社会、建筑或科学的价值,而将美学价值仅限于建筑设计和规划方面。我国于2006年公布的《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虽然对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做了进一步阐发,但总体上还是局限于《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的基本看法。在此前后,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对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如单霁翔将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归纳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刘伯英提出艺术审美价值概念并概括出工业遗产中美学价值的要素等,但总体上仍然囿于传统美学的视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工业遗产审美价值的正确认识。因此,从技术美学出发,研究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能够丰富工业遗产理论内容,进而提高人们对工业遗产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科学理解。
3.2正确认识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有利于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自19世纪中叶欧洲工业革命爆发以来,机器生产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問题,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成为大面积乃至全球性的公害,成为现代化社会的众多危机之一。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就开始争议工业遗产是保留还是铲除的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甚至有人认为工业遗迹就是工业城市身上的一块块疮疤,必欲铲之而后快,从而导致工业遗产保护不力。因此,从技术美学角度研究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在充分考虑工业遗产保护的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正确认识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无疑会提高人们保护工业遗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3正确认识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有利于推动工业遗产利用特别是旅游利用工作的迅速展开
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是工业遗产留给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们进行工业遗产利用特别是旅游利用的基本依据之一。把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性利用特别是旅游利用,既是我国老工业城市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上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工业遗产大多分布在老工业城市,比较完整地、真实地反映了老工业城市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进程和工业风貌,并构成了鲜明的和突出的独特意象,具有十分珍贵的审美价值,是改造利用尤其是旅游利用的宝贵资源。例如,沈阳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有“东方鲁尔”、“制造业之都”、“共和国装备部”等美誉,令人感到“神秘”、“好奇”和“惊叹”,因而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魅力和旅游吸引力。沈阳老工业城市如能抓住和扩大这种优势,全面加以利用特别是旅游利用,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必将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泽厚.谈技术美学[J].文艺研究,1986,(06):45.
[2]樊鸿昌,贾杲.技术美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1,(1):2429.
[3]徐恒醇.当前技术美学研究的三大误区[J].哲学动态,1997,(11):2629.
[4]钱静.技术美学的嬗变与工业之后的景观再生[J].规划师,2003,(12):3639.
[5]梁媛.技术美学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及发展趋向[J].中外建筑,2009,(6):152154.
[6]郭焕宇.技术美学视野下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审美特征[J].工业建筑,2015,(3):5458.
[7][法]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8][美]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9]熊伟翔.设计中的技术美及其具体表现[J].美术学刊,2011,(11):8283.
[10]辽宁省档案局(馆).辽河儿女的丰碑[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等.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12]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事业法规文件汇编(1949-2009)下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13]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06,(4):1114.
[14]刘伯英,李匡.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J].建筑创作,2006,(9):24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