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百萍++尹长丰++叶旸++赵翠侠��
摘要:基于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包括四个方面,即学校平台、基地平台和技术平台、行业平台等。研究认为,专业教育要素需要和“双创”教育融合,实现“双创”能力的显性化目标。最后以课程体系完善为研究重点,提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双创”中应密切关注旅游新业态,清楚识别“双创”三点,即识别“双创”地点、识别“双创”支撑点和识别“双创”空白点。
关键词:“双创”教育;平台构建;社会需求;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2.078
梳理“双创”教育方面文献,重点包括存在问题、解决途径、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平台构建等。以平台构建为例,研究涉及校内和校外(社会)两大平台,两个平台培养培育侧重点有所区别。校内平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主要目的,要求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的保障,创业载体要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校内实验实训场所,普遍提到建设校内创业孵化基地,有效利用校内专业研究场所等,其中,校内专业研究场所与专业特色和学校特色紧密结合,譬如,旅游管理专业提及旅游规划研究所(研究中心),旅游策划咨询中心等。校外平台均提到政府、企业、学校之间的多方面合作,资金、政策支持等,提供必要服务保障和创业创业载体多样化。
1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中,通识性知识为主,专业背景考虑不多,学生具备“双创”基本知识,但专业实践能力不高,专业知识的指导性、前瞻性有待加强。根据旅游行业发展动态需求,以“智慧旅游”为背景,构建以下“双创”平台体系(图1)。
图1社会需求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双创”平台构建
分析图1,“双创”教育平台构建包括学校平台、基地平台、互联网技术平台和行业平台四个方面,其中学校平台和基地平台侧重于专业教育需求,融合相近专业资源,构建交叉型基地,实现平台间大循环, 发挥教育资源价值最大化,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素养;互联网技术平台和行业平台侧重于创业教育需求,满足旅游新业态需求为导向。校内教学条件主要包括模拟实验室、实训场所、创新创业基地、智慧旅游基地、协同创新平台、旅游产品研发中心、专业竞赛、论坛、讲座等,校外教学条件主要包括实习基地、政府机关、旅游企业、旅游观测站场等,形成校中厂(店)、厂(店)中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多维、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按照平台功能分,应该有环境平台和运行平台,其中环境平台重点强调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创新作为创业的先导,以创业孵化促进创新成果落地,涵盖创新创业的全过程。运行平台重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包含虚拟仿真实训、“双创”团队导师建设等。按照平台建设主体分,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其中学校要提供相关信息(如历年创新创业项目选题、成果、成效,存在问题等)、提供政策和服务保障(如教师配备、设施配备等)。社会和企业应该为学生创建实践的硬平台,而学校则应该为学生的基础理论教学创建软平台。
2课程体系设置的“三点”识别
分析图2,专业教育要素构成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人员三个方面,培养目标是核心。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影响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状况,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结构体系及其。专业人员是培养目标实现的主体保障,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组成。教育者组织教学要以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科学组织教学内容,保障实现培养目标;受教育者应该清晰明白所学专业培养目标,主动学习,完成课程体系所要学习的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专业-创业型教育模式中,“双创”能力培养目标显性化,专业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都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显性化,每个环节、每位主体均要贯彻“双创”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创新发展需求。
以课程体系完善为研究重点,既要包括创新创业通识性课程,如创新创业导论、“双创”有关的心理学、法律基础、投融资知识、创业计划书编写、典型创业案例研究、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各种创业主题论坛等,也要开设具有前瞻性的专业性创业课程。根据2016年教育部的《通知》要求,高校要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新型生活服务业就业,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到现代农业经营管理领域就业。以旅游管理專业为例,“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旅游目的地”等关键词越来越被社会关注,代表旅游经济发展趋势。高校大学生创业一般以小微企业为主,运用科技成果和管理思想具有较强创新性,投资风险大,社会需求性强。据此,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时,应紧扣“创新”等中心点,从以上旅游新趋势中识别创业机会,不求大,而求精、新,具体做到三点识别。
2.1识别创业地点
国家政策、社会需求、行业新发展多维导向,乡村旅游创业优势大于城市,因为乡村旅游根植于农村社区,生活在农村社区的普通农民无法掌握管理资源,需要创新人才,创业空间大。受中国“跳农门”思想影响,生源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大学毕业后很少首选农村打拼,即使有少数同学有此想法,也会遭到家长极力反对,或社会不理解。旅游管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少有“乡村旅游”方面系统知识介绍,教师案例选择涉及乡村旅游的不多,学生缺乏乡村实操和管理经验。行业人才城乡供需不平衡现象,存在于众多领域,包括旅游业。近年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乡村需要有识有谋创业人士,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可能完全担负,但应当有责任担负,高等教育中要培养这样的理念、这样的能力。专业培养目标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理所当然包括乡村社会需求,围绕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补充一定数量的乡村旅游及乡村创业知识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活动案例,多数把“三农”领域作为旅游创业方向之一。李海平等(2006)提出以湖州“农家乐”为载体,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王春雷等(2013)提出建设休闲农庄,作为创业实践平台, 支持多个专业协同创业,使其成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创业亮点。endprint
2.2识别创业支撑点
已有研究中,不少学者通过实践调研,建议旅游管理专业在创业中应寻找自己的有利支撑点。一方面,扬长避短,方能创业成功,大学生创业优劣势并存,技术强,管理弱。大学生运用传播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强,因此,可以借助智慧旅游发展平台,在線路预订、资讯提供、旅游点评、行程规划、分享社区、定制服务等方面,展示大学生的技术优势和知识优势。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市场寻找支撑点,创办大学生旅行社 、大学生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知识培训机构等旅游实体企业。
2014年开始,我国进入智慧旅游年,旅游业正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其对接。
互联网时代对旅游业传统营销模式、管理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倒逼旅游企业树立创新理念,改变管理模式。同时,互联网时代也给旅游业带来二次创业机会,众多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展开“互联网+”的二次创业,企业人才需求结构发生改变,需要大量既具有创新意识,又具备综合素养的新型智慧人才,高等院校旅管专业是培养和输送新型人才的首选。“智慧旅游”以融合互联网技术为特征,旅游专业教育向“专业—职业”双业混合教育模式发展的同时,互联网的融合,更有利于旅游教育向“专业—创业”双业混合型教育模式发展。相比其他行业, “互联网+旅游”新业态更为广泛,旅游业“二次创业”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也更加明显,旅游行业创新再创业发展需求与旅游教育创新创业人才供给,二者间正好契合。
2.3识别创业空白点
识别那些被社会创业者(相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忽视或丢弃,但有价值的领域。根据线上线下来分,大学生选择线上旅游创业较多,如加盟百事通、驴妈妈等,对于初次创业者来说,可以解决融创资金和管理经验不足问题,发挥大学生创业的年轻化、技术性优势。“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设计的创业计划书,90%都是以智慧旅游为契机,展示了他们在此领域的优势。根据旅游要素来分,六大要素市场均有机会,另外就是跨界融合领域,如旅游与金融、交通、教育、餐饮、商务等,跨界融合领域有利于旅游管理学生扩大就业面,有利于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互补优势,年龄、经历等相似性背景,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团队稳定,进而提高创业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
3总结
总而言之,根据对众多“双创”文献的分析和总结,受到启发,也有思考。双创教育平台构建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个动态的、系统性工程。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当今社会,应该侧重于智慧旅游发展,或以“旅游+”融合发展为契机,让学生参与高校旅游研究机构和教师科研项目研究中,培养大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鼓励一部分有条件的同学“边学边创”,或“休学专创”,引导多数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合适阶段开始创业。
高校教育中,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增添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知识,以讲座形式弥补课程体系不足,尝试增加地方性创业特色课程。增加投资风险等方面知识教育,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创设、发展与风险知识。学生实习中,在已有实践认知基础上,增加旅游企业风险案例教育和创业基本流程教育,使学生真正“干中学”、“学中干”。
根据旅游发展动态,思考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双创”问题,关注“田园综合体”方面的空白点,在平时的“双创”项目训练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聚焦行业新业态。
研究中以平台构建和教育要素中课程体系完善为重点,其它方面未曾深入分析,以后近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樊亚明 .“双创”背景下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绿色科技,2016,(23):149150.
[2]李国辉,杨阿滨,葛茂奎 .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的积极构建 [J].就业与创业,2017,(2):103105.
[3]杨学儒,杨萍.乡村旅游创业机会识别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7,32(2):89103.
[4]李海平,沈晨仕,孙娴娴.高职旅游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改革 研究——以湖州 “农家乐”旅游为载体[J].教育与职业,2006,(8):2830.
[5]王春雷,刘明广,黄立萍.“ 产品—项目一产业”三位一体的旅游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 旅游研究,2013,5(3):8894.
[6]严锐,张国华,马维娜.地方转型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以运城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8):27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