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启
最近,湖南省桃江县某校发生群体性肺结核感染症状,且感染者大多数是在校的高三学生,消息一出便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很多学生及家长的惶恐与不安。那么肺結核真有那么恐怖吗?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呢?一旦患病又该怎么办呢?
何为肺结核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肺结核”这三个字眼大家可能并不陌生,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这种疾病,很多人只知道它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和认识它。
肺结核俗称“肺痨”,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可侵入人体的许多器官和系统,且不受种族、地区、年龄、职业的影响。临床表现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以及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等。其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染。当人体感染后并不一定是立刻发病,只有在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
在上世纪50年代,链霉素的问世打破了肺结核不治之症的神话,之后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疗药物的问世则可以说是人类在战胜肺结核的道路上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胜利。此后,肺结核的发病率大幅下降,甚至一度被人们所遗忘。然而近年来,肺结核在世界范围内又死灰复燃,已经成为最重要传染病致死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1300万结核病人,仅2015年就有960多万新发病例,而我国的结核患病人数高居全球第三位。也正因如此,每年的3月24日被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有哪些类型
在临床医学上,根据不同的表现将肺结核分为五个大类,即:原发型肺结核(Ⅰ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浸润型肺结核(Ⅲ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结核性胸膜炎(V型)。
原发型肺结核:“原发”顾名思义就是初次或最先,简单来说,原发型肺结核是指初次感染结核菌而引发的疾病,它是其家族成员中对人体危害最轻的一种。当结核菌被吸入到人体肺部且人体抵抗力较低时,它会形成局限性支气管肺炎,也称原发病灶。
此类型肺结核具有发病率低、临床症状轻、预后良好等特点,多见于儿童。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可分为两种,即: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是指结核菌一次或短时间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可以是全身播散或仅局限于肺内。临床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重,可有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则是在机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基础上,由少量结核菌多次侵入血液循环而引发的,具有分布不均且多在两肺上或中野上的特点。
浸润型肺结核:该类型肺结核是临床上最为常见且以成人患病居多,主要以潜伏在肺内的结核菌重新生长繁殖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发热、盗汗、消瘦、胸痛、咳嗽、咳痰甚至咯血等症状。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该类型肺结核是由于空洞长期不愈,呈现出修复或恶化反复交替出现的状态,是肺结核晚期的表现。
结核性胸膜炎:该类型是胸膜感染结核菌或对结核菌过敏反应所致,常见于青壮年,临床分为干性及渗出性两种。前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并可听到胸膜摩擦音;后者主要表现为胸液渗出时,胸痛消失,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何预防
因肺结核具有高传染性、难治愈性等特点,导致人们对肺结核的态度可谓是恐避之而不及。那在日常生活中,若想降低肺结核发病风险,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源头控制:通常肺结核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染,这就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不管患病与否,当我们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更不要随地吐痰。
勤通风:居室或办公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便将室内浑浊的空气或藏有潜在病菌的空气置换出去,保持空气的清新度。
生活有规律:人的一切生理活动呈现出周期性的节律,这种周期性的节律也称“生物钟”,若生物钟絮乱则会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以及适当的锻炼,增强抵抗力。
定期体检:体检可以预先发现或筛查出潜伏的疾病,以便尽早纠正或去除危险因素。当儿童出生时应及时接种卡介苗,以使机体产生免疫、减少结核病发生几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肺结核这一不治之症如今已变得可防可治。一旦患病,一定要到所在地结核病定点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所接受规范检查和治疗,遵行医师的指导,科学治疗及合理用药。在生活上,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少吃或不吃含脂肪高的油腻食品;树立科学的养生观念,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好充足的睡眠。实践证明,只要坚持规定治疗并完成全疗程,90%的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编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