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写日记的维修班长

2018-01-11 17:33
中国有色金属 2017年15期
关键词:黄铜记日记日记

铜陵有色铜冠黄铜公司维修班班长孙辉军,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保持记工作日记的习惯,现已写有纸质日记10本,约40多万字。日记中既有当天的工作缩影,也有详细的提高总结,这不仅成为孙辉军工作生涯中的一笔财富,也成为黄铜公司一套珍贵的设备使用历史资料。

近日,记者在安徽铜陵有色铜冠黄铜公司采访,无意中发现该公司员工孙辉军的办公桌上整齐堆放着一摞发黄的笔记本——工作日记。

孙辉军,男,现年45岁,1989年铜陵有色技校电气维修专业毕业,分配到凤凰山矿业公司选矿车间从事电工。2006年8月招聘到铜冠黄铜公司先后从事拉拔工、电工等工种。2016年公推直选担任维修班班长。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孙辉军开始坚持记工作日记的习惯,而且一记就是整整十多年。纸质日记共有10本,约40多万字。2015年,随着4G手机普及,他通过“手机云”记录工作点滴,图文并茂,使日记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让记者肃然起敬。

以下是孙辉军工作日记的部分摘录。

累困极了,回家好好补一觉

2008年3月14日 星期五 大夜班

今夜从零点40分一直忙到凌晨5点多,断断续续挤锭121根约70吨重。直径34.5厘米坯料在挤压过程中,虽然生产设备没有大问题,但小故障频繁不断。主要体现在:上模中断次数较多;循环水指标有一次波动;模套与模子配合较松;溜槽处多次卡堵……小问题层出不穷。令人犯愁。

一夜忙个不停,丝毫没有休息时间,人既累又困。目前正处于试生产期,真没有办法,现在只想马上回家好好睡一觉,连早饭都不想吃了。

修好后,单位食堂已关门了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白班

唉!今天挤压机运行不畅,一上午才挤锭21根,离当班任务要求还差许多。上午9点27分和10点54分,辅助操作台的操作面板显示挤压过程中断两次。

事不宜迟,必须赶紧趁大家吃午饭这段空档时间把问题解决。在工友王家斌的帮助下,拆开机电台仔细检查才发现,国外进口的设备有许多“水土不服”的地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修好。

机器总算运转起来了,可是单位食堂人员又下班了。一下午都饥肠辘辘。

“节约”这个好传统不能丢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小夜班

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司挖潜降耗的一种方式。这个月以来,我们电工班共修复电子线路板8个、开关电子插件12个、开关综合保护装置5个,修旧利废价值达2500余元。

挖潜工作不仅无处不在,而且大有作为。

目前,黄铜公司处境十分困难,许多方面有潜力可挖,更要深挖。只要我们黄铜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想一定会渡过难关。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015年4月19日 星期天 白班

俗话说得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电气工作是不容忍犯一丝一毫的错误的,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百上千,甚至几万、几十万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我平时工作中要不停地学习,扎实练好内功,做到学以致用,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2013年,我提出的《燃气加热炉2号炉电加热器及电气控制的改造》合理化建议,收效良好。去年,我的《挤压机挤压筒电加热大修工艺》成果获黄铜公司青工“五小”二等奖。今年,我要再接再厉,腹稿是写一篇关于电气线路的文章,题目暂定为《黄金分割法在电气线路故障检修应用》。

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加油!

细节决定成败,成功在于管理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参观学习

今天一早,公司胡总带领各部门、车间、班组长和生产骨干20多人赴江苏太仓生富公司(台资)参观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受颇多,值得借鉴。一是该公司生产工艺数据和工艺参数完全实行了标准化,做到了有章可循。二是该公司所有进口设备的资料均译制成中文版本,让员工一目了然。三是该公司员工成本意识无处不在,工艺流程管理无空档。

相比之下,我们公司还有许多方面要提升,要下大气力去整改。主要体现在:加大能源消耗信息管理,做到节奖超罚;加强工序环节流程管理,使员工各司其职;狠抓提质增效和挖潜降耗工作,把开源节流落到实处。

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工作日记的美丽背后

10本工作日记,孙辉军坚持记录了十年多时间。10年前,曾在铜陵有色公司掀起记工作日记之“风”,但能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

在机器轰鸣嘈杂的黄铜公司生产车间,孙辉军维修工作间地处相对偏僻的角落。满地堆放着大小不一的电器零配件,室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较浓的油气味,就在一张老旧的办公桌上还零散堆放他的宝贝——电元器件,但桌上一摞整齐的工作日记格外引人注目。

“当初,是什么促使你记工作日记的?是你以前一直就有这个习惯吗?”记者好奇地问道。

“不是,我是从2006年年底才开始记工作日记的。”孙辉军坚定地回答,“那是我来黄铜公司设备安装时,当时是国外的进口设备,设备说明书都是英文字母的,复杂且难懂!铜加工又是新行业、新工艺,跨度大,不像被我在选矿摸的滚瓜烂熟的电气设备。”

“我是为以后少走点弯路,当时就这么随手一记,没想到真能派上用场。现在回头看,真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谈起写工作日记的初衷,孙辉军一脸的喜悦。

“当时并不感觉重要,现在回过头来看的确是个‘宝’,有些关键数据和信息有时真能发挥想象不到的作用。”孙辉军又补充道。

2012年6月,该公司芬兰产的变频行车总线通讯电缆出现故障,发出报警信号时,当时在场人员都傻眼了,不知所措。而此时的孙辉军依稀记得在2007年初的设备安装时,厂家人员就对照说明书进行安装,他当时觉得好奇,就以工作日记的形式对报警信息进行了记载,还画了安装线路草图。

就这样,在他找出当时工作日记后,对照记录轻松将故障排除。“如果不是那次留心把整个安装条目真实记录下来,那次问题就没那么快解决。找厂家上门维修,不仅影响生产,还得付给对方一笔不菲的费用。”孙辉军说道。

现如今,孙辉军40多万字的工作日记已成为他工作的“活字典”。

其实,在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这半年时间里,孙辉军也出现过记日记的困惑期。该公司在试生产后,实行运修合一,没有专职维修工。当时孙辉军既是操作手,又是维修电工,工作很累,时常日夜加班。在这段特殊时间里,他放松了自己,但后来发现记录工作日记有很多好处,这才激发他坚持记录下去的信念。

在孙辉军工作日记里,有篇“23天只为一件事”的记录,至今还让他刻骨铭心。

在2011年圣诞节前夕,公司倾翻机油管发生爆管,造成整个盘卷系统瞬间跳电。在紧急停机后,导致盘卷控制设备损坏,工厂整个生产线陷入瘫痪。当时国外技术人员正处在度假状态,无暇顾及处理。

本身只是个总线故障,但就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全公司上下望着“洋设备”兴叹。

工程技术人员、电工、钳工齐聚现场,在连接好通讯总线后,仍然送不上电。我们每天不停地轮流拆装,从上午8时一直加班到下午7时,个个累得腿发软,晚上睡觉腿都抬不上床。就这样反反复复在摸索、推敲……尽管事故处理毫无进展,但解决问题的思路慢慢越来越清晰。

在20多天后的一天中午吃饭时,苦思冥想的我忽然灵机一动,能否把电源线进行调节下试验?事不迟疑,我连忙丢下饭碗,就从一台设备上进行着手。果不其然,这台设备出其不意地恢复了正常。信心马上就来了。接着对有关联的设备进行调节,最终整个生产系统恢复了正常。

此时,外国工程人员已结束度假回来,看到设备完好如初的一幕,在没有专用软件诊断的情况下,攻克了国外洋设备,感到非常吃惊和敬佩。

——摘自孙辉军纸质日记

在孙辉军的工作日记中,记者看到,既有当天的工作缩影,也有详细的提高总结。在办公桌的柜子里,记者发现还保存着他平时零散记录的4本共5万多字“专用资料”,主要记载着黄铜公司生产设备原理和培训记录,已涵盖公司80%的设备。这不仅是孙辉军工作生涯中的一笔财富,也是黄铜公司一套难得的宝贵资料。

小日记大作为

模定位光电开关接插头国产化线色对照,由于国产电缆插头的芯线颜色与德国产电缆芯线颜色不同,特拍下图以方便维修时替换。

——摘自孙辉军的手机日记

2014年年底,孙辉军自从购买了第一部智能手机开始,爱钻研的他就利用“手机云”记起了工作日记。“这不仅解决了纸上记日记的弊端,而且省去担心丢失、记录麻烦、查找不便等的烦恼。”谈起手机记日记诸多好功能,孙辉军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在日记里穿插各种工作时的图片,日记内容丰富且变得更加生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工作日记在孙辉军创意下,变得“时尚”起来。

打开孙辉军手机记事本,一条条图文并茂的工作日记映入记者眼帘,很是悦心赏目。“这效果是纸质日记无法比拟的,现在我正在将以前纸质日记进行整理,逐步转化为手机日记。”孙辉军高兴地说道。

实现日记智能化记录后,孙辉军现在把更多心思和精力花在日记内容的“价值”上,不再是过去单纯的流水账式记录。

据悉,黄铜公司以前是全进口生产设备,在库存备件用完后,依靠自身摸索,逐渐实行备件国产化替代。

由于该公司设备不断更新,维修环境总是不断变化。孙辉军现在每一次记录,都要进行不断修改、整理、完善、归纳、提高等“五个”步骤,按项目总结形式单列出来,写入“设备故障维修库”日记中,更新成最新“版本”。像这篇《IIB/15拉拔机861故障和排除》的工作日记,他记不清已反复多少次更新了。

现如今,受孙辉军的影响,黄铜公司员工也“染”上了记日记的好习惯。有的工友还通过日记心得与孙辉军进行交流、切磋,在商讨中提高业务能力。在前两天,孙辉军说还有不少工友向他借日记资料。看到自己多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这让一向很低调的孙辉军很是欣慰。

在采访时,曾经并肩作战过的工友沈少平夸奖孙辉军:“我和他10年前刚来公司时,住在工棚里,第一次看到小孙带着小本子画临时照明线路图,至今印象深刻。后来,每次设备安装时,他总会记录在案。很有耐心,能保持下去不容易。尽管我受他影响也在记,但我记得不如他!”

王成楼是2006年刚分配到黄铜公司的大学生,现是该公司设备部副部长,他在电脑上记日记的习惯也快有十个年头了。他说:“当时由于铜加工属新兴行业,许多设备我们很陌生,公司领导就倡导员工们平时记日记,但能坚持记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孙辉军作为一名普通工人,能保持十多年变着‘法子’写日记,很不容易。”

“下一步我将建立工友微信群,把我写的日记与经验同大家分享。通过微信求助互动方式,将维修日记快捷发出,帮同事们提高维修效率。”孙辉军又在盘算着怎样发挥工作日记的最大效应。

在记者现场采访不到两个小时里,由于黄铜公司生产线临时出现设备故障,孙辉军多次被工友临时叫走。“单位真的离不开他,他就是我们单位设备维护的‘大管家’和‘土专家’。”陪同记者采访人员发出感叹。自从孙辉军去年11月份公推直选担任维修班长以后,他比以前更忙了,将以前的工作中心由电气设备,逐渐分散到机械维修、模具组、空压机和循环水的管理和维修上。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只要我在工作岗位上一天,我就会把工作日记记下去。这样既能提升自己,也有利于企业发展。”在记者结束采访时,孙辉军反复强调着这句话。

猜你喜欢
黄铜记日记日记
我身边的新鲜事
坚持记日记好处多
无铅易切削黄铜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黄铜容器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热处理工艺对C46500黄铜脱锌腐蚀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