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颖
摘要:社会经济的繁荣,让人才需求和培养重点发生了巨大变化——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各个教育领域的共识;与此同时,信息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信息技术教育中更应该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创新型人才 培养策略
新世纪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等各项事业日益繁荣,为了进一步增强国力及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力,我们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为本”的发展战略,这也从一个侧面昭示出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转变——不再是“知识贮备型”,而应是有更多创造能力、创造火花的“创新型”人才。近一百年来,人类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而今,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贯穿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当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信息技术的教育开展得好,能够促进人才的创新型转向;创新型人才也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力来武装,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那么,怎样积极地提升信息技术教育质量,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呢?本文拟从“信息技术教育及教育创新的意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点”“借助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策略”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信息技术教育及教育创新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教育及其目的。信息技术教育是应信息科技发展而产生的,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和迅速普及,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以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得以实现的信息的交互与传播技术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应运而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即基本的对信息科技、技术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知识、能力等;二是教会学生相应的信息处理能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因为,当前形势下,信息能力成为了人进行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信息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育对教育创新的意义。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时至今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移动网络技术陪伴着学生的生活,新一代的少年儿童一出生就面对着纷繁的信息世界、网络世界,这是他们见识世界的必然途径,也是他们发展个性的绝佳平台,因为接触到的信息是以往同龄人的数十倍数百倍甚至更多,这样也为他们创造力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外部条件,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也更容易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信息技术教育对创新教育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具体而言,第一,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是创新教育的可靠素材。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在知识与知识间的相互转化与整合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依赖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而这样的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充足的知识储备和相应的实践训练。信息技术教育蕴含的信息技术知识是十分富有综合性、系统性、先进性的,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丰富的知识,所以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同时,计算机科技是将科学、数学、工程等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是多个学科相互融合、作用才逐步完善、形成的,这样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观念在不同学科中相互作用、融合,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第二,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环境是开放性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形成,源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的实现。信息技术能力的学习相对于其他学习内容来说更倾向于技术性,而这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良机,学生可以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增长各方面的知识,拓展自身视野,并不断地融会贯通,潜移默化地催生学生自身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点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国内学者一般表述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其内涵我们可以进一步解读为,作为创新人才,最首要的是要富于创新精神,有创新的意识,愿意主动去创新;第二,要有毅力坚持创新,不断进行创新的探索;第三,要具备敏捷的创新才思,这样才能拥有创新突破;第四,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创新理念、创新知识,能够使创新具备不竭的动力。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应侧重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性是人类生存发展中产生的一种连续品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性需要意识到,创新能力、意识等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不断提高的,分强弱而无优劣之差异,所以应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创新教育机会,不论学习成绩高低都应积极地施加创新教育影响。就信息技术教育过程而言,其中的信息技术知识模块化结构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创新性学习训练,当然这种创新教育虽是均等的但也不是程式化的,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性格特点等相结合,因材施教,以让学生向个性化、全方位方向发展。此外,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连续的工作,而且并不是从某一个方面多施加影响就可即刻达成教育目标,而是侧重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之自主“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
三、借助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信息技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也是让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十分紧密的学科,有很强的应用性、操作性。而且隨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在不断地丰富,因此导致信息技术教育往往是在“教育”的过程中,知识本身的范围已经变化和拓展,所以教师是无法将“全部”的信息技术教给学生的,所以更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并学会举一反三,自主地学习怎样学习新技术,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索,不仅吃到“鱼”,而且掌握“渔”的技能。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起着培养者、引导者的作用,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可以在学习当中通过亲身实践来提升自身,使之趋向于创新型人才的标准。
(二)创设信息技术教学的良好环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然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优良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因为只有在更趋于真实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许多信息技术知识才能真正被学生所认识和接受,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从而产生创新的思维可能性和动力。比如,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地援引其他学科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实现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鼓励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自觉地利用可利用的手头资源来获取学习资料,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创造的能力。再比如教师应积极选用先进的信息教育手段实施对学生的教学,借助智能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实现与学生的智能化互动,通过网络课堂、互动课堂,不仅检验学生知识学习的要点,而且得到数据化、智能化的反馈,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可靠评估,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影响。此外,信息技术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操作信息技术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进行实践探索,这样在实践中让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创造能力。当然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肯定不单是有足够的可供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还在于其能够将理论知识进行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往信息技术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分析、讲解,而今应该多多向全方位、立体的实践过程转向,因为信息技术的知识是应用型的,“用”才能使信息技術知识融会贯通,并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再认识”“再创造”,学生有了自主的学习能力,才不会在面临“新”知识时显得茫然无措,才能够具备创造力,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综上所述,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时代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应积极投身创新人才培养的浪潮当中,不断地改革教育体制教育模式,为创新型人才培养“铺道设路”。信息技术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珍贵的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创新”二字,而创造型人才培养重点在于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创新教育也就是全面深化的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创新是合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需求,应该不断地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创新意识的提升,培养起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成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刚.创客教育:我国创新教育发展的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03).
[2]范春树.信息技术视野下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研究[J].电子测试,2016,(7x).
(作者单位:四平市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