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
摘 要:在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便是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使得这一教学能够突破应试教育的枷锁,进而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文章将结合一些相关的资料,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的有效思路。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教学思路
一、引言
就目前教育领域的情况来看,虽说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理念正在施行,但是随着这些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对于实质性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尤其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从小养成优良的品德,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被寄予厚望。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关注,使得这一课程教学方式需要得到有效改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够发现这其中是存在问题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造成了阻碍。因此,教师需要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切实的考量,然后对这些问题展开针对性的改革与改进。文章将以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为例,来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对这一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
二、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进行改进的原则
当教师要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进行改进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改进原则。其一,需要在改进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课堂教学而言,真正的主体从来都是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将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来,进而使得学生的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能力得以形成。其二,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改进,首先就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起于思”,只有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真思考的时候,他们才会对这个问题上心,进而去深入探究。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分析,如此才能够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其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管理方法。这一方法其实与新课改理念不谋而合,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要让他们在课堂探究活动中亲自参与。这样一种方式,才能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才能够使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改进意识得到增强。
三、改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策略
1.借助角色扮演方式,进行情景再现
遵循改进教学方式过程中的原则,想要使学生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产生兴趣,那么就一定要使改进的教学方法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地迎合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情景再现的教学方式,将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营造得更加轻松、和谐,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会让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以提升。
以三年级下册《谢谢你,平凡的劳动者》这个单元为例,在教学这个小节的知识时,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生活在他们周围的不同的职业的劳动者有所认识,借由这一小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生活与这些人的工作是离不开的。因此,为了使学生对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工作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可以采用“哑剧表演”的方式来对一些情景进行再现,让学生以此种形式来将自己对这些劳动者的感恩以及赞扬的心情体现出来。比如,在开展哑剧表演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机选择一些表演对象,如环卫工作者、农民等。在这里,为了更加贴近留守儿童的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着“农民”这一主题展开哑剧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农民的日常行为用艺术性的语言表现出来,要懂得使这些语言能够将农民的质朴、淳厚等品质凸显出来,还能够使学生对一些平凡农民有初步的了解。而且大多数的留守儿童也都是爷爷奶奶或者是在家的其他亲戚在抚养。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农民,所以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更加深入,这样一来,便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变得更加高涨,从而使得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超过预期。而且不少留守家庭的学生的家长大部分为了生活在外打拼,他们其中有不少人成为这样的一群劳动者,借用此种方式来让这些学生了解家长在外的辛苦。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演记录下来,上传到专门的交流平台,通过与其他教师分享交流,找寻更好的教学方式。
2.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他们的“脚步”有所限制,进而使得他们对一些教材之中的内容没办法有透彻的理解,因为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只有兴趣才能够驱动学生学习的脚步,因此教师在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的时候,需要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从而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说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以三年级上册的《我爱我们的学校》这个单元的知识为例,在教材之中所提及的学校生活以及一些设施、建筑之类的都丰富多彩,但是在实际学生所生活的学校中其实并不是这样。由此,此时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授方式的优点,将一些其他学校的校园生活用视频或者是图片的形式呈现。在这种直观的视觉刺激下,学生自然便会对教材中的内容有所了解。當然,在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教材上的内容,不能够凭空想象。有的时候,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外国校园的情况给学生作一定的呈现,目的是让学生提升眼界,不要让自身局限于小格局之中。此外,对课文中所提到的一些校园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制作成一个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放学后回家观看,以此来补充课堂所学的知识,让他们对校生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这一方式也能够让留守儿童回到家之后有事可做,进而使得他们能够对这些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再者,留守儿童大多都会觉得孤独,因此,教师可以专门开设一个聊天平台,将一些有关日常教学的内容发布在上面,并且在上面记录一些典型的案例。学生回家后,可以先看这些案例,然后在上面与他人进行交流,如此让学生能够对集体更加热爱,最终使得他们更加热爱班级、校园。现今科学技术发展得极为迅速,在教育领域中日渐普及。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进行如此的改进教学后,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这个小节的教学内容,将他们所生活的校园用视频之中的方式呈现出来,借由此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3.有效结合实际生活,引起学生共识
对小学生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其本质的目的是让学生的优良品德以及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的培养。由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一些知识与道理传递给学生,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之中,以此来做到“知行合一”,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更好的塑造。
以六年级下册《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单元为例,其中有提到关于“节约用水”的内容,在向学生介绍相关教学知识的时候,为了能够打破以往沉闷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水资源比较或者是极为匮乏地区的生活情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对这种“寸草不生、枯瘦如柴”的现状有直观性的了解。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对水资源的重要性有新的认识,进而使得他们对水资源匮乏的内涵有深刻的了解。此外,部分留守儿童会因为一些家庭缘故而使自身的性格变得比其他人孤僻一些,教师以开展实际活动的方式,能够使这些学生的性格变得更加活泼。而且在实践活动中,这些学生也会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如此便能够使他们的交际能力得到提升。当然,教师还可以结合这个小节的知识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一些水资源匮乏地区的情境进行模拟,如“学生每天所用的水需要定量”,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重要性有切身的感受。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将节约用水的意识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培养起来,并且希望学生能够带动他们身边的人,也开始节约用水。
4.需对学生多加鼓励,增强学生自信
这里所说的“鼓励”,并不是普通的鼓励,而是一种艺术性的鼓励。教师在将这种艺术性的方式应用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中的时候,需要注意“适度原则”,要懂得有所侧重。教师可以借助表情、语言或者是动作等鼓励方式,来让师生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也能够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加如沐春风。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小学品德与社会《祖国真大》这个单元中涉及“壮丽河山”这一内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来模拟导游这一角色。在正式教学前,让学生去对有关这一点的知识进行资料收集,然后在介绍的时候,将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在聆听了学生的介绍后,教师可以作如下的评价,如“听了你的介绍后,我感觉这个地方的大致景象已经呈现在了我的面前,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去看看”。这样一种评价方式,既能够体现出对学生的赏识,又在评论语句中渗透进了对学生的呵护与关爱。这种鼓励性的评价,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来。当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候,评论的语言不能够太过单一,要懂得改进,不能够一味地说一些类似于“你真棒”等言语,这样很容易会使学生出现听觉疲劳的情况。而且,对于部分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自信心需要得到增强。因为照顾他们大多都是长辈或者是亲戚,这两个群体基本上都不会对他们的生活进行过多的干预。爷爷奶奶是出于一种宠溺心态,而亲戚则是处于一种“自扫门前雪”的心态。对于亲戚来说,他们只需要照顾好留守儿童的饮食穿着便好,对留守儿童一些心理上的变化,他们缺乏关注。所以借由此种“鼓励”的行为,能够使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得到增强,使他们能够更加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当地景点宣传材料,让学生在参与这一活动过程中,既能够与同学之间有更好的交流,又能够使他们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四、结语
教师要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最终的目的还是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由此,在改进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改进时的原则,然后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如借助情景再现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结合实际生活以及需对学生多加鼓励,以此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进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吴秀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改进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17(37):1.
[2]陈利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文摘版),2017(8):21.
[3]张丽芳.以生为本,创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活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1):284.
[4]吴盛华.试论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5(2):130-131.
[5]覃 俊.小學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点滴思考[J].学苑教育,201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