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有方法,作文有策略

2018-01-10 12:01阎永锋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画意事物分数

阎永锋

【技法阐释】

看图作文,就是先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按照命题要求并围绕着图画内容(或意思)写一篇作文。通常情况下,需要观察的图画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多幅的,可以是油画、国画,也可以是速写、漫画;而要求写成的作文可以是对画面内容的生动叙写与赏析,也可以是对画面内容及其特征的客观说明,还可以是对画面含义及其所含哲理的揭示、分析与阐述。

看图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只不过所给材料不是文字,而是图画。大家对看图作文不会很陌生,因为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练习看图说话、看图写话了。在高考中考作文试题中,看图作文也时常出现。要想写好看图作文,既需要“看图”时讲究方法,又需要“作文”时讲究策略。

首先,看图要抓住重点,作文要突出中心。任何形式的图画也都是通过画面内容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感情、表达观点与看法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画意”,而“画意”既是观察的重点,也是作文时所要突出的中心。怎样弄清“画意”呢?方法只有一个:认真而有重点地观察。大家不但要格外关注图画的标题,因为大多数标题都是对“画意”的高度概括,更要格外关注那些处于图画中心位置、前排位置的人物和景物,那些色彩相对鲜艳和浓重的人物和景物,因为这是画家刻意描绘的重点,是最能突出“画意”的地方。重点抓住了,“画意”自然也就弄清楚了,围绕着“画意”来写并把“画意”写清楚、写具体、写准确,作文自然也就切合题意了。

其次,看图要讲究顺序,作文要条理分明。文有文序,图有图踪,如果不能按照合理的顺序去看图,那么观察所得必然杂乱、零散,只有按照“图踪”去观察,才可以把整幅图的内容有机地联接在一起。“图踪”是什么?“图踪”就是画家作画时遵循的那个顺序。如果画面以人物为中心,那么较常用的观察顺序是先重点后一般、先主要后次要、先人物后事物等;如果画面以事物(景物)为中心,那么较常用的观察顺序是从前到后、自上而下、由远及近、先中间后两边等;如果画面比较复杂,那么就应该是各种观察顺序的综合运用了。一般情况下,观察的顺序就是作文时结构谋篇的顺序,按什么顺序去“看图”就按什么顺序去“作文”,这样,才能使写成的作文既符合图意,又条理分明。

再次,看图要善于比较,作文要抓住特点。因为所给的图画只能反映事物静止时的状况或者事物运动中的一个瞬间,从中很难直接发现事物的发生、发展、结局及事物的变化情况,因此,要想了解事物的全过程或全貌,就必须拿图中的情景与日常生活中的类似情景进行比较,拿同一幅图中两个不同方位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获得对事物全貌的认识,通过比较来获得画面的本质特征。而作文时要想把事物的始末写清楚、写具体、写准确,要想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写出来,也必须进行认真的、反复的比较。不比较,事物间的细微差别就发现不了;不比较,暗含在画面中的“动态”的内容就没有办法得到;而离开了这些内容,是很难写好看图作文的。

最后,看图要展开联想,作文要生动形象。写看图作文最忌呆板,而观察时只看不想是导致呆板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如前所言,画面再丰富,也不可能画尽所有内容;画面再生动,也只能是一张“静物”。所以,要想把作文写生动、写形象,就必须在观察时展开大胆地联想和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把事情的细节弄到手,把事物的变化弄到手,把动态的人物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弄到手,并适时地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中去,既写了图上画的内容,又写了由画的内容而想到的内容,作文不但会更丰富、更充实,也会更加生动形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看图作文。

【名家示范】

母爱的礼赞

丁建元

夜晚的牛棚里,静静地站着一只高大的母牛,母牛的前腿下卧着一只牛犊,一位年轻的母亲坐在木凳上,怀里抱着熟睡的孩子。一盞马灯亮着,低低地垂吊在人与牛之间。皮毛上长着黑白斑块的母牛微微向外斜立,头部伸入在黑影里,大约已经浅睡。头颈短粗,弯弯的犄角向前伸翘。身躯和四肢都为灯光所照,灰白的大片的皮毛闪着淡淡的金色。劲健的四腿垂直有力,宽平的三角状的胯骨,肚腹饱满但不显沉赘。画家用心表现了母牛后腿前的乳袋,半球状的乳袋充实、丰满,生长在柔软皮肤表面的细毛紧贴着,明亮而光洁,那甘甜的雪白乳汁就聚贮在那里。四根指头般的乳头,圆挺、鲜红,被小牛含咬后依然有着湿润的感觉。

小小的牛犊儿已经吸足了奶,欢蹦得久了,有了倦怠,便收起了野性,趴在地上,整个身子蜷成弓形,脖子紧贴在草上并且伸开,后腿一只压在身下,一只歪斜地伸展,黑色的尾巴收拢到胯下,耳朵自然向后贴起,秀美的大眼睛恍惚合上了长长的睫毛,方正的肉乎乎的黑鼻头上渗出了油油的汗粒。在它安适惬意的姿势里,有着安顺的性情,也只有靠在母亲的身边才会有如此的幸福,它可以甜蜜地入睡了。坐在凳子上的母亲也累了,她守着她的牛,也守护着自己的孩子。

塞冈第尼以他扎实的造型功力,以坐姿体现了只有劳动妇女才会有的结实的身体。那高大的山地里的意大利妇女,在体关节的屈弯中有着匀称平衡的力感。她的怀微微开着,似乎刚刚喂完最后一口奶,然后让婴儿舒展开恬然睡去。细看去,母亲的脚尖是跷起的,那当然会很累,但她会让稍稍分开的双膝成为平平的眠床。母亲粗布棉衣,头戴旧风帽,显瘦的脸,腮颊上有受着风雨寒气的皴红。她白天要在山地里辛苦地劳作,归来后又要饲喂牲口,照料孩子。虽然一切都在静态之中,但塞冈第尼依然注重细节的刻画,母亲那粗壮的向内弯的胳膊,适宜地搂托着婴儿的脑袋,护住小腿。那两只手,那握紧农具、抓摸山土的手,绝不是贵妇人白皙修长甚至戴着戒指的手,而是手掌宽厚,手指粗短,皮肤有着泥土的原色。左手相当有力地捂在婴儿的胸前并且散开五指,右手却轻柔地搭过孩子的腿又斜搂着,与左手照应,构成了一个安全的怀抱。母亲实在是太累了,她的头沉沉地垂下,眼皮沉合,但她的头不是直垂,而是歪垂着,在睡中也对着怀中的孩子。她的脖颈与肩膀形成一道斜线,那斜线似乎拉紧了护子的左臂,与双手、双膝共同构成了一个温馨的睡榻。母亲的身体,原本就是孩子的床。虽然不堪乏困,不堪累顿,但她在本能里依然有着戒惕的感觉。

那盏马灯吊在画的正中,正好处在人与牛之间,无论在构图的形式上,还是在意蕴的暗示中,都具有了象征性。它以它的光芒同时映照着两对母子,通过光的整体性把人与动物统一起来,形成了浑然的氛围与意蕴。突现于光前的母牛的乳袋和人母的前怀,使最生理的内容经过光便有了神性的内涵,那淡金色的朦胧里包含着辉煌的本质。那光纯洁、温存、宁和、祥静而慈善,无数的细微的光的粒子,从灯盏向四周发散着,在屋棚里浮颤。质朴的光,圣明的光,宗教般深沉的光,它从强到弱,逆光,背光,直到光所不及的角落。那暗褐色的重影,它把睡意、爱意、怜意、暖意融成了动人的诗意。

两个母亲,两对母子,不是主体与副体的关系,后者不是以人为本而设喻。这里没有重与轻,没有中心与边缘,而是让牛与人构成了最简单的丰富。塞冈第尼恰恰从他幼年放牧的记忆里,从他深深的体验中来阐发母爱的始基性,那人间包括诸多动物在内的被赞为崇高情感的最初的本原。

人有着和动物相似的母爱,但是惟有人才会铭记、珍藏这份母爱,并把这种爱凝固成恩情,去真诚地回报、缅念他们在世的和逝世的母亲。这只有人才能理解并且继传着的德行,使他能在报答中时时检点自己,并且会从动物那里得到人性的启示……

(选自《生活报》)

【鉴赏品味】

《母爱的礼赞》是一篇融叙写、赏析、说明、评价于一体的看图作文,作者所面对的是意大利画家乔凡尼·塞冈第尼的绘画作品《两个母亲》。请看原图——

《母爱的礼赞》一文具有以下特点:

1.重点突出,顺序合理。作者不但把观察重点锁定在了画面中两个母亲的形体和神态上面——这正是画意所在,还调动生花妙笔,把最能表现画意的内容写准确、写具体了;先写那对“牛母子”,再写那对“人母子”,最后才写到“灯”,这显然也是其观察画面时所采用的顺序。

2.善于比较,抓住特点。作者所面对的是一幅静态的画,但在文章中我们却读到了许多“动态”的内容,如“小小的牛犊儿已经吸足了奶,欢蹦得久了”等,而这些“动态”的内容显然是作者将“图中景”与类似的生活情景相比较的结果。

3.联想丰富,描写生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但很容易分清楚哪些是写实的内容,哪些是联想和想象来的内容,还分明地感觉到了联想和想象的内容在全文中所占比重之大,以及作者非凡的语言表达能力。

【佳作展示】

巴掌之吻 教育之痛

一考生

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是耶?非耶?报以无奈苦笑。

仅从表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责备,而对虽然一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吻,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励进步之可取与苛责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别,在这幅漫画中,我们应看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化,都足以使家长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其背后折射出的无数个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并非是个别家长所为。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并不在乎分数背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指导学习作用时,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经很接近满分”这一事实,而是只看见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况,辨不清“无论55分还是61分都说明孩子学习状况不佳”,而只关注比上次进步了6分。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免要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粗暴的分数对待,对分数的执着,到底因何而来?

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考试分数的普遍关注,但有没有更深层、更本质的原因呢?將分数进退当作唯一依据的背后,不正是我们缺乏对孩子成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对除学习外其他方面忽视遗忘吗?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君不见今年校园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凭巴掌与吻一味注目分数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木?

所谓求全责备与宽容鼓励之异,在向教育敲响警钟,内里显现的教育观念之弊,正中痛点。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知道”,“改变”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审视日常中我们早已熟悉的情景,以此为契机,给孩子的成长路上正确的引导与培育,帮助他们获得除了分数的其他优良品质与综合能力,以真正的吻报以最大的鼓励,以真正的吻对待他们的教育报以决心与坚守。

巴掌与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对未来的教育报之以歌。

【亮点简评】

这是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的一篇考场佳作,既符合看图作文的写作要求,又非常难得。

当年的作文试题的漫画是这样的——

佳作的突出特点有三:

1.观察细致,画意把握准确。考生不但关注到了两个孩子的分数变化及其脸上“印记”的变化,还关注到了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不但对其进行了准确概括——“巴掌与吻”,还对画意的深刻内涵作出言简意赅的揭示——“教育之痛”,这就为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由画及理,论述层层深入。考生没有将议论停留在对掌和吻的对与错、是与非等表面层次的简单评判上面,而是透过现象见本质,直陈目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失当与失策,并对“更深层、更本质的原因”进行了挖掘,对其危害性进行了揭示,同时给出了改进的建议。如此论述,既有纵深,又有说服力。

3.语言出彩,彰显较高素养。佳作不但语言凝练、自然流畅,而且骈散结合、句式灵活多变,尤其是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的娴熟运用,既使表达更加准确,又见文采、见文气、见性情。

[作者通联:黑龙江富裕县教育局]

猜你喜欢
画意事物分数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奇妙事物用心看
衣情画意
春天来啦(2则)
妹妹,别把我惹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