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俊华 白继海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保障事业,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既是三地教育事业重要的机遇,也将面临着各种挑战。三地要冲破原有的体制机制,克服地域、学生数量、教师数量等方面的限制,通过区域共建共享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整合起来,促进三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随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其蕴涵的教育资源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通常认为,教育资源主要是指保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是指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质量而开发和建设的各种资源,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师资力量、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教育设施的总和。本研究主要从三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师资力量、晒课活动、教学研究、经费投入、管理体制等方面对三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进行分析比较。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属于升学考试的范畴,所以其在小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受重视程度很低,严重制约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对三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现状和差异进行了分析。
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男女比例为1.24:1,高于北京市小学教师男女之比0.21:1;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其中,25岁以下的教师占15.1%,25-39岁的占78.7%,40-49岁占6.2%,由此可见,中青年教师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既能满足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又有利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教师学历水平基本达到专科以上,其中,本科以上的达到91.8%,且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接受过师范教育;教师专业素养达到较高水平,其中,95.6%以上的教师熟练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53.7%以上的教师对创客教育、机器人教学等新兴教学理念有深入了解,并能将其很好地融入到教学当中。综上可知,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高。
天津市作为直辖市之一,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也取得了较大成就。笔者通过访谈和发放电子问卷了解到,目前天津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男女比例为0.52:1,男女比例比较均衡;教师队伍年轻化,中青年教师占到85%以上;教师学历水平,研究生占7.4%,本科占84.5%,大专及以下的仅占8.1%;在提升教师素养方面,天津市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与北京市、天津市相比,河北省现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和查阅相关统计资料了解到,截止到2016年河北省有小学13274所,在校生541.1万,在职教师35.14万,包括信息技术教师4.1万,占教师总数的11.4%,其中,还包括部分非专职信息技术教师,约占3.5%;教师学历水平,87.4%以上达到大专水平,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小学大专学历以下的教师占到8.2%;针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方面,河北省积极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国培项目”,进行网上学习,在提升专业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是教育厅根据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开展的一项活动,旨在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形成一套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的生成性资源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笔者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查阅到京津冀三地截止到2017年9月的晒课情况,整理如表1。
表1 京津冀晒课数量统计 (单位:次)
从表1可以看出,三地均积极参与了教育厅组织的晒课活动,其中,河北省的晒课量最多,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北京市和天津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所占比例基本持平,三地小学信息技术晒课活动总体差距较小。
教学论文既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方面,通过教学论文能够使优质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得到更广泛的共享。笔者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为主关键词,分别以“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为次要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对2013年至2017年五年内的文献进行高级检索,检索情况整理如图1 。
图1 2013年至2017年京津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文献趋势图
通过中国知网的搜索结果来看,在教学论文数量方面,北京市相关教育论文数量远高于天津市和河北省,而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相关论文数量相差无几;在研究内容方面,北京市涉及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尤其在创客教育和机器人教学方面可以为河北省和天津市提供很好的借鉴。
教育部日前发布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据统计快报显示,教育经费总投入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间的分配占比分别为5.65%、7.21%、45.29%、15.84%、26.01%。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占到了58.15%,超出了教育经费投入的一半以上,教育经费的投入总体呈增长趋势。在各级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情况中,普通小学为11398元,比上年增长8.88%。由于各方面的限制,笔者走访了北京市、天津市小学和教育机构,虽然没有得到具体的增长数据,但随着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教育经费的投入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河北省由于受经济水平的限制,各级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方面投入的经费相对而言较低。并且投入经费建设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造成了经费的浪费。
在我国教育行政实行中央集权制,各级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实际上是中央教育部的代行机构,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行使的权力大小各不相同,所承担的职能和任务也不尽相同。首先,从京津冀三地基础教育发展观念来看,三地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发展。北京市和天津市拥有相对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管理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发挥优质资源的作用促进教育发展。而河北省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管理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更加注重如何开拓更多优质资源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其次,北京市、天津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教育管理部门在设置教育经费时力度较大,经费投入较多。而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相关部门在设置教育经费时要考虑方方面面的情况,导致各方面经费投入相对较少。最后,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地域文化也存在一定差异,京津两地占有一定的地域优势,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的侧重点也会存在偏差。总之,三地教育管理体制均有各自的特点,教育管理部门注重的层面也各有不同。
基于对京津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现状和差异分析的基础上,不难发现三地共建共享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政策壁垒。一项事业的发展需要有强大的推动力,区域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也是如此,必须有舆论、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强有力推动[1]。笔者在研读国外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相关案例时发现这些案例都说明了这一点。在我国,目前尚未制定相应的促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的政策。京津冀三地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同样缺少相关的促进政策。虽然在部分高校已经开展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行动,但由于缺少相关政策的引导,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的范围和模式都受到了局限,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
第二,教育资源管理归属不同。京津冀三地教育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差异,教育资源的管理和分配权限归属不同的部门,使得各种资源利用起来不方便,对接起来很困难,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第三,京津冀三地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京津冀三地教育信息化差距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软硬件开发上[2]。北京作为首都,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全国排在前列;天津作为直辖市又受到北京市的影响,其教育信息化水平也相对靠前;而河北省地域范围广阔,涉及城市、县区和农村,其中,还包括部分偏远山区,整体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比较落后。
因此,构建京津冀三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模式对优化三地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三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京津冀要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的优势十分明显。在地理位置上三地紧密相邻,交通设施便利,这就为三地实现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进行实质性的合作提供了条件。例如:北京市、天津市在河北省建设分校、经常性的实地访谈交流。另外,三地实现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有利于完善传统区域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形成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实现区域之间全体用户共同受益的协同发展[3]。
一是有利于优化三地教育布局。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走访发现,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三地教育布局急需优化调整,而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北京市和天津市教育发展水平较高,不论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还是基础教育资源都比较丰富,通过三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能够更好地发挥京津的“溢出效应”和河北的“虹吸效应”,促进三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是有助于促进三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京津冀三地采取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式有利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使优质的教育以最广泛的形式得以共享,极大地推动三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京津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在全国大范围的实现这种规模的共建共享比较困难,但在一个区域内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笔者通过借鉴我国组织建设实现的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如:CNKI、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库等大型教育数据资源知识仓库和“数字图书馆工程”、网络学院等网络资源建设工程项目,以及区域推进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经验,如“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以及北京朝阳区、上海市、广州越秀区、广州佛山市、浙江慈溪市等地的区域性实践[4]。结合京津冀三地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情况,考虑到教育理念、地域文化、政策冲突、网络技术等问题,构建了三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模式(如图2)。
图2 京津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模式图
由图2可知,本模式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一是教育资源组织管理方,包括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等;二是教育资源的提供方,包括学校、教师、教育机构等;三是教育资源使用方,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其他用户等;四是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各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基础的,教育资源的各参与主体在系统中起主导作用,资源运行平台是系统运行的基础,共建共享机制是系统运行的方式和保障[5]。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是共建共享模式中组织、实施和管理的主体,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和责任。首先是教育资源需求的分析者和规划者,根据京津冀三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学校的需求,制定总体规划,确立实施方针,划拨专项经费,明确各方责任等。其次是教育资源开发的组织和协调者,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统一资源建设标准,鼓励和引导区域内学校、教师和相关教育机构积极加入资源共建共享的开发建设当中,整合本区域内优质的教育资源,搭建资源丰富、交互性强的共享平台。最后是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引导者和践行者。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推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实施和使用,使建设的资源真正为共享服务,为各用户服务。
联盟学校、教师和相关教育机构作为教育资源的提供方,要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和开发标准,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发符合共建共享模式的资源。如:学校和教师可以就相关课程制作微视频、设计课程项目;教育机构可以开发兼容三个区域网络情况的教育软件。
联盟学校、教师作为资源的使用方,也是资源的建设方,对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和需求更加熟悉和了解,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当积极提供反馈,在使用过程中针对资源是否能满足需求、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共建共享要做出合理的评价,供资源提供方及时作出修改和调整,以期能够使所建设的资源真正实现共建共享,促进三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发展。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中心是本模式的核心,是本模式顺利使用的保证。包括线上平台的管理维护和线下实地交流的开展都离不开该中心。同时,该中心会将各用户的反馈信息及时传递给资源提供方,以便资源提供方能及时做出调改,使京津冀三地的各用户可以通过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中心获取最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当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线连平认为,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承载着平衡人口合理流动,为产业布局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重任,构建一个有效的机制,把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各自的资源充分整合起来,能够有效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实现[6]。因此,能否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合理的运行机制,关乎三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模式能否有效实施。
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的实施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与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形式为共建共享做宣传,强化区域内各个主体的共建共享意识;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来负责资源的规划、资金的划拨、资源服务中心的建设,并协调三地相关机构进行配合来保障三地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工作小组还要监督工作,确保专项资金得到合理运用,下属部门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何克抗教授曾谈到,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的开发方式是不一样的,完整的网络课程、技术含量要求高、水平高的教育软件需要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和高投入,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完成[7]。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借鉴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竞争的方式来激发各资源开发者的创作热情,以此来保证资源建设的高效性和高质量。
学校是资源开发的参与者也是资源的使用者。作为开发者,京津冀三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情况各不相同又各具特色,通过三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差异分析,借鉴“一带一路”的经验,三地不同小学应形成“强校+弱校”的模式,成立帮扶小组,责任到人,利用资源建设比较成熟的学校来带动相对落后的学校,使层次不同的学校都能参与到资源的共建共享中,为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奠定基础。作为使用者,各学校、教师和学生应针对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情况提出修改和反馈意见,有助于各资源开发者有针对性地及时做出修改和完善,保证教育资源的质量。
诸多教育机构拥有更加专业的人员,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在教育资源开发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通过市场运作机制使教育机构加入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中来,能够极大地提高资源建设效率,保证资源建设质量。教育机构应成立资源开发小组和对接小组,积极与学校和教师开展合作交流,对接小组做好意见反馈,建设小组全方位开发教育资源。同时,参与资源建设的教育机构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遵循相关政策要求,建设能够供京津冀三地不同区域各小学同步使用的优质资源。
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应遵循“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的原则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京津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差异情况和共建共享的内外动因及优势,提出“由京津冀三地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各用户学校教师参和资深教育机构参与建设的资源互换、共建共享”模式和协同机制,供京津冀三地政府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参考,进而推进区域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进程,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趋势。
[1]刘涤非.我国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与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0,28(10):1491-1495.
[2]秦荣环,杜鑫,郑志军,梁银英.京津冀区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探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4,(09):100-102.
[3]杨文正.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与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珠三角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大事记[DB/OL].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txt/2007-04/29/content_819022.htm.
[5]朱爱芝.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模式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
[6]解艳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亟须制度创新[N].人民政协报,2010-10-1.
[7]何克抗.把脉中国教育资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3,(08):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