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谱和谐曲 同圆发展梦
——湖北各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速写

2018-01-10 02:39范杨文灿
民族大家庭 2017年6期
关键词:示范村创建活动民族团结

文/本刊记者 范杨文灿

2017年10月13日,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座谈会暨湖北武陵山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在恩施州咸丰县召开。会上,宣读了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命名的决定并授牌。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湖北全面深入开展,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创建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丰富创建内涵,提升工作效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示范典型,发挥着积极的带动引领作用。

武汉市——探索大城市深入开展创建的路径

“谋划长远发展,突出创建重点,强化示范引领,深入开展创建。”武汉市民宗委副巡视员陈家良说,“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城市民族工作的基础,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前沿。”

创建之初,武汉市以社区为重点开展创建活动,明确了“123456”的社区创建工作目标,即每个社区建立1个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社区干部和志愿者2支工作队伍;开展民族基本理论政策、各民族文化和风俗常识以及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理念等3个方面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目标责任、信息报送、协调服务和动态管理4项工作制度;对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政策咨询、走访慰问困难、帮扶纠纷调处、权益保障等5方面服务;建立少数民族人员和民族工作情况台账、设立群众咨询热线和少数民族服务窗口、编印少数民族群众服务联系卡或服务指南、制作永久性民族宣传专栏、设立社区“民族之家”活动场所、举办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有民族特色的主题活动等6项工作措施。

社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有新创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新形式,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各类服务有新成效,防处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有新办法,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有新举措,并逐步将创建范围由社区、学校推广到“三进”“七进”,乃至以“区”为单位整体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其中江岸区“五抓五促”创建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大城市中心城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新路子。

近年来,在深入开展创建过程中,武汉市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层次,创建活动呈现出了由民族工作部门推广到政府各部门和市民共同开展;由注重形式和物质到物质精神并重,尤其重视文化认同和用心交流等适应新时代的新变化。

恩施州——走稳“后创建”时期的特色创建路

“恩施州以创新机制为突破口,围绕中心抓创建、抓好创建促中心。”恩施州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向莉萍说。

2016年8月,国家民委命名恩施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进入“后创建”时期的恩施州如何借助创建存量继续发力?

“高位推进,不断创新载体和方式。”向莉萍介绍,恩施州已在2016年底将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重要内容之一,融入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在创建过程中,一大批如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国网恩施供电公司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创建 “示范点”,建始县红岩寺镇—高坪镇一线串珠式的创建 “示范线”,“来凤—龙山”毗邻地区区域民族团结进步协作共建共享共赢“示范面”,织牢了点面结合的创建网。

找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恩施路径,依法管理,真情服务,帮助更多长期在恩施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同胞落户恩施,成为“新恩施人”,享受当地良好的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

恩施州现已拥有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和来凤县等4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 (市)和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向莉萍说,“我们争取再用几年时间,将全州8个县(市)全部打造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

第二,中层干部要有完成任务的恒心。也许会有中层干部埋怨上级交给任务时条件不齐备,或因为条件苛刻想过放弃。但中层干部作为部门管理者,从上任第一天起,就应该从能做事的人转为做成事的人了。完成任务不能只靠现有条件,大概走走过场,那只能让上级认为你没能力、不会干。而是要冷静分析任务的具体情况和预期达到的效果,充分发挥自己的办事能力,抓住完成任务的“关键点”,好好利用现有的条件,带领自己的团队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坚持到底圆满完成任务。

宜昌市——使民族团结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我们通过建立巩固统筹协调、网格管理、协作共建等社会化机制,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积极性。”宜昌市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白华介绍说。

“民族地区全范围、散居地区有重点。”用这个思路,宜昌市在重点服务窗口、学校、社区、企业等创建活动“六进”载体方面,探索出了创建活动的丰富经验。

其中,散居地区如秭归县九畹溪镇、西陵区常刘路小学“民族文化+传统体育+团结教育”创建活动;长阳自治县资丘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文化进校园”典型;高校创建中,三峡大学“少数民族学生联谊共处+各民族学生结对共建”活动;西陵区环城北路社区“网格服务暖人心、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创建等等。

此外,宜昌市还充分发挥民族特色项目在促进民族地区小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探索出的“特色村寨+农家乐+就业岗位+农业产业”模式深化了创建内涵,在服务全局性中心工作方面展现出了强劲活力。

2017年以来,宜昌市共培育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10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各级各类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不断涌现,该市民族团结“朋友圈”的关注度、受众越来越多。

襄阳市——用好“三会一站”建立创建长期机制

“立足全市各民族群众实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襄阳市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路表示,该市在这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

刘路介绍,针对襄阳市多民族散杂居的现状和民族工作特点,该市将全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创建范围,作为工作重点。

以2012年起每年开展的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创建”活动为例,该活动帮助在襄务工经商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诚信守法经营,安心在襄阳生活创业。

再如,前后跨越7个年头的“三会一站”(襄阳市伊斯兰教协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涉及少数民族领域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新疆工作站)的建立,大大简化了工作开展的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关乎少数民族群众切身利益的大小事得以高效解决。

“这些年我们的竭诚努力和服务,是希望在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刘路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融入团社组织,襄阳市成立有拉面行业联谊会等行业协会,组建有拉面行业、新疆籍经营户等志愿服务队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这些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会一站”工作机制搭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为在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勾画出了一幅在襄发展的前景图,是触摸得到的团结发展的荣誉和成果。

荆州市——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活动上下功夫

“我们把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重点创建的内容不断扩大,创建的措施不断创新。”荆州市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世国介绍,“在深化社区创建活动的同时,荆州市还开展了援恩和精准扶贫工作,开启了各民族融情之旅等等。”

进一步扩大创建活动,相关工作由点到面、系统推进、全面铺开。2017年8月14日至16日,通过“手拉手喜迎十九大,心连心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红领巾感动假日——鄂博·楚星少年手拉手”夏令营活动,126名来自新疆博尔塔拉州的师生同荆州的师生结对子、交朋友,其乐融融。

为了强化服务理念,协调矛盾纠纷,使创建活动的内容更加具有实效,2017年上半年,荆州市为当地新疆籍务工经商人员举行了两次法制讲座,为50多名新疆群众答疑解惑、出谋划策。此举,进一步畅通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荆州安居乐业的渠道。

“2017年荆州市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活动方面探索发力,确保全市创建工作提上新水平。”张世国说。

黄冈市——通过优化服务管理机制培育示范点

“黄冈同襄阳、荆州等省内城市一样,都属于典型的多民族散杂居地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员来到黄冈求学、务工、经商。”黄冈市民宗局民族宗教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丽介绍说。

“在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体系方面,我们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切实维护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做实服务中心的工作。”

黄冈市建好流出地与流入地联系协作、信息共享机制,鄂东片区各市(州)间互帮合作机制,市直各相关部门配合协作机制等“三大机制”。做好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和困难帮扶、法律援助、子女入学、宗教活动场所问题等“四大服务”。强化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进行入境、入住、从业、守法、离境情况登记的“五大管理”。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对执法部门开展有关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民族风情教育,对流动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法制、政策、城市管理等“三大教育”。

在优化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黄冈市涌现出了浠水县国税局、麻城市公安局鼓楼派出所,黄州区城区东门、桐子岗等5个社区,浠水县清泉镇,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黄冈伊利乳业有限公司和黄梅五祖寺等一批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点。

咸丰县——“六村”同创让创建更贴近群众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族人民群众是主体。必须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充分调动各族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咸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兵如是说。目前,该县正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

找准路径,一项项具体举措正在咸丰有序推进。依托村(社区)党支部等活动阵地,打通民族团结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将创建工作重点向村寨延伸,形成“六村”同创(特色产业示范村、洁净卫生示范村、生态宜居示范村、基层党建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文明和谐示范村)的咸丰模式,制定出台《咸丰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施方案》《咸丰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标准及评分办法》,并从宣传教育、创建活动开展、民族文化挖掘传承、传统民居保护、民族关系等方面开展工作。

王兵介绍,这几年该县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利用 “1+6”(民族团结进步加“六城”同创),目前全县创建了一批省州县级示范单位、集体和个人,唐崖土司世遗公园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网咸丰县供电公司职工林丽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发展和创建两相宜,希望老百姓可触可感可得到变化和收获。王兵表示,该县还将立足民族文化的厚土,抓好文化、环境和教育等这些该县良好资源。“当这些思路、目标和谋划都可以实现的时候,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效将会勾勒出我们武陵山区‘咸庆丰年’之地的华丽前景。”

猜你喜欢
示范村创建活动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之歌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粉墙黛瓦下做强“黄桃IP”吴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十佳工作品牌 “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
省妇联精心组织开展“我爱我家”主题系列活动 大力推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创新发展
爱,是一曲温暖和弦——记漳浦地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活动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