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心理对就业压力的影响

2018-01-09 00:35陈国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就业大学生

陈国娜

摘 要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界,乃至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所处的地位特殊,大学生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期望,而就业是其从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开端,对其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而社会就业岗位没有同幅度的增加,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诸多心理问题,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因此,关于如何培育大学生积极的就业心理,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心理压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學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中国以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之下,在高校里面实行的是“统包统分”,毕业生不愁毕业后没工作,长期以来,高校不注意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当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市场经济,将过去那种“统包统分”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就业指导观念落后等,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择业也由“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各个地方,各种形式的人才“供需见面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但是市场机制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有本科生做,本科生做的事要硕士生做。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

2大学生心理对就业压力的影响

2.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能力包容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能力;二是工作能力。求职择业时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性别、年龄、身体健康、胖瘦、高矮、甚至面貌的丑俊等生理方面的因素。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2.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人们时常把当今的世界称为竞争的时代,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竞争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亦是如此。(1)敢于竞争:当今的时代,竞争机制已经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生的整个过程。学习生活一开始,同学之间便开始了学习成绩的竞争,人人都希望得到好成绩.在大学阶段,竞争更为激烈,评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推荐研究生等,无一不和竞争联系在一起。但是大学生自身的竞争意识在过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强化,有的大学生面对竞争的挑战显得手足无措。深化改革的今天对大学生强化竞争意识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客观环境。迎接新的挑战,强化竞争意识是大学生在择业前最基本的心理准备。(2)善于竞争:要想在求职与择业中取得成功,仅仅敢于竞争还不够,还必须善于竞争。善于竞争体现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 在求职与择业竞争中,应注意期望值是否恰当。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准备投出自己的简历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自我认识。 在求职面试时情绪一定要轻松自如。在面试时,要克服情绪上的焦虑和波动,如果一个人能够自始至终地以良好的情绪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他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endprint

正确对待挫折 学生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比男大學生挫折更多,这是现在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女生择业难,并不是社会对女生的需求量小。女生们要顺利地择业,从根本上说,在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并以其优势去参加竞争。

2.3职业能力不足

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的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具体表现在:(1)没有很好地自我认知,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2)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3)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导致大学生工作不适应的主要因素。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发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

2.4知己知彼,成竹在胸

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是否了解企业,是目前大学生求职的障碍,即便找到了工作,也会有一个不短的适应企业的过程。企业需要有价值的人,一些企业人事经理表示,现在企业评价大学生已经不完全看重学校和专业,关注的焦点是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能为企业做出成绩,带来价值。

3对策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在面对就业压力时,要正视问题,放松屯、情,学会自我屯、理调适。所谓自我必理调适,就是自己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的屯、理进行控制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维护屯、理平衡,消除必理困扰。大学生学会自我屯、理调适,能够帮助自己在择业遇到困难、挫折和屯、理冲突时,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化解困境,排除困扰,改善困境,寻找最佳途径实现自己择业的理想和目标,不至于因受挫而使情绪一落千丈或丧失信心。因此,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必理调适的积极作用,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増强承受挫折、化解冲突和矛盾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屯、理状态,促使屯、理健康,顺利就业。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毕业生求职时必须认清形势,充分认识自我,合理评价预期。在求职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盲目的追求兴趣或是专业配对,在先就业的前提下,慢慢择业。积极应对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逐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应该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活动,营造积极乐观的校园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以便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改善其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车宏生,王爱平,卞冉.心理与社会研究统计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赵波,陆晓花.大学生压力应对与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07).

[3] 王小英,张明.心理测量与心理诊断[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唐柏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6.

[5] 佐斌.大学生心理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6] 陈宇红.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就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