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对新时代培育医学生基层意识的启示

2018-01-09 14:00许瀚月
青年时代 2017年36期
关键词:医学生新时代

许瀚月

摘 要:《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访谈实录全面细致地讲述了青年习近平在陕北农村艰苦卓绝、催人奋进的基层历练生活,在青年学子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此文立足新时代医学生基层意识培育的迫切需求,浅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鲜活教科书对医学生基层意识培育的启示,期以激励青年医学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感召下,自觉培育基层意识,扎根基层、建功基层,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梦想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关键词: 新时代;医学生;基层意识;健康中国战略

中央党校 《学习时报》从2016年11月28日至2017年3月17日连载19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访谈实录,通过“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板块向普罗大众全面细致地讲述了青年习近平在陕北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近七年(从1969年1月到1975年12月)艰苦卓绝而又催人奋进的历练生活,这位“黄土地的儿子”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建功基层,大学毕业后选择反哺基层,完美诠释了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的辩证统一关系,在青年学子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基层意识是现代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培育医学生的基层意识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迫切需要,更是医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医学生基层意识薄弱的现实状况下,这部采访实录无疑是一本思想丰富、感人至深、弥足珍贵的鲜活教科书,对新时代培育医学生基层意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培育医学生基层意识,要与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的培育相结合

陕北7年是习总书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人生第一站,15岁从大都市北京到贫瘠困苦的陕北农村插队,在长年累月的艰苦生活磨砺和与农民群众的朝夕相处中,他切身感受到了当时农村的稼穑之苦、衣食之难,感受到了农民的不易与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正是这段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经历,培育了他的家国情怀,坚定了他带领群众拔掉穷根、改变梁家河落后面貌的决心,也成为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1]

当代青年医学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实践群体和创造主体,不充分不细致深入地了解基层就不可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继而肩负起改变基层医疗卫生状况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当前,医学生基层实践经验较少,实践渠道较单一,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服务时间较短、满足群众需求层次不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限等诸多问题,且实践地点往往选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或者街道。这对帮助他们全面客观认识当代医疗卫生现状,锤炼坚强的意志和品格,培养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都是极为不利的。

新时代培育医学生基层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踊跃到基层去、到医疗卫生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家国情怀关注国家需要、以人文精神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主动对接“健康中国”、创新驱动等国家重大战略。同时,要激励他们勇于实践、勤于实践、乐于实践,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检验真知,培育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远大抱负。

二、培育医学生基层意识,要与科学就业观和基层成才信念的培育相结合

陕北艰难困苦的环境没有消磨青年习近平的意志,他带领群众修道路、打淤地坝、办铁业社、建代销店、打大口井、发展沼气,把小事当大事干,一步步实现了对梁家河的发展构想。从普通社员、到社教干部、再到大队党支部书记,他赢得了农民群众和各级干部的信任和拥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入党、提干、上大学都是近平奋斗的结果”,[2]访谈实录中短短的三个标题,是对青年习近平基层成才之路的最好概括,值得当代青年用心思考。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医学教育的精英教育属性凸显得更加明显,高门槛、长学制以及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学生就业观的功利化倾向。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当今仍有较大市场,抱持“宁当凤尾不当鸡头”、“大学毕业后理应高人一等,在大城市、进大医院工作才能光宗耀祖”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看不起体力劳动,轻视工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做,不愿到基层去发展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基层意识的培育在定向医学生群体中也显得较为紧迫。服务期间待遇较低的普遍性、服务期满后相应政策的模糊性,导致部分定向医学生对于定向协议存在抵触情绪,在职业规划上感到迷茫与焦虑,服务基层的意愿处于徘徊状态。2014年,重庆医科大学全科定向医学生服务基层意愿调查显示,在校950名学生中有308名(32%)出现过违约念头。[3]2015年,四川首届500名定向医学毕业生中有65名(13%)毕业生正式缴纳违约金并辦理违约手续。[4]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5],若全科医学生“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干不好”,那么健康中国战略就无法实施到位。

基于此,培育新时代医学生的基层意识,必须要与科学就业观和基层成才信念的培育结合起来:要提升高校对医学生科学就业观培育的责任意识,根据市场导向、个人能力大小与知识水平高低等客观因素来正确指导医学生的就业观;要鼓励学生打破传统伦理文化“臣民思想”、“官本位意识”的壁垒,学习青年习近平从点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一心为民办事而又善于为民办事;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立足基层是青年成才的必由之路,到基层就业绝不是“曲线救国”,而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现实的需要,要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健康中国战略,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基层同样可以成才。

三、培育医学生基层意识,要与勤奋好学精神和宏观视野的培育相结合

读书和思考始终贯穿着青年习近平整个七年知青岁月全过程。纵观整部访谈实录可以发现,他几乎什么都在读:从历史政治,到传记小说,再到新闻报纸,光是旁人回忆起来他阅读过的书籍数量就像一个小图书馆;他也几乎什么时间都在读,劳动的间隙、早上起来之后、夜里睡觉之前,他把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放进了书本堆里。这样求知若渴的学习习惯,拓展了青年习近平的思路与视野,让其受益颇深。后来,他在梁家河工作岗位上所发挥的巨大创造力和执行力,同他强大的学习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当代青年医学生有着比当年更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但阅读的数量和种类都大打折扣。不少医学生忙于应付各类专业学习和考试,忙于考研考博,疏于对人文书籍的涉猎,丢失了拓宽视野、增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绝佳机会。读书的功利化倾向导致了部分医学生看问题过于片面、思维僵化,不会广泛联系,更不能在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找到脉络、分清主次、掌握轻重进而因地制宜地解决它。由于缺乏综合性的知识储备和看待问题的宏观视野,他们难以将基层这一概念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去思考,由此造成基层意识的缺失。

因此,培育医学生的基层意识,还要与勤奋好学精神和宏观视野的培育相结合:要激励医学生学习习近平“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求知欲望,勤于学习、敏于思考,认真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要教育医学生珍惜校园时光,沉下心来看书学习,把学习摆在首要位置;要引导医学生将书中智慧大胆实践、细心求证,增强基层实践本领,依托宏观视野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时代征途中快马加鞭、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2]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3]汪洋,张绍群等.定向医学生服务基层意愿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 (25):2997-2998.

[4]陈吉平,邓惠洋.国家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违约原因及应对措施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897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7:48.endprint

猜你喜欢
医学生新时代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骨科带教中的应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