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四化”推进校本化课程建设

2018-01-09 13:43姜小燕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四化研究性校本

姜小燕

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我校秉持“以人为本,致全、致高、致远”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长远发展,以让每一个孩子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为目标,立足“四化”加快校本化课程建设步伐。

一、精准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

文化课程校本化。对于高考科目课程,基于本校学情,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起点、内容、对象、受益面等“减负”要素和“增效”策略的研究。在校课程改革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教师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重新确立教学标高,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科学定位教学关系,精准处理教学内容,合理确定训练量。对于非高考科目课程,适度强化,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文理分科后,针对学生学科领域片面发展问题,本着基础性、实用性、趣味性原则,成立文综、理综备课组,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形成统一的导学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分别对文理科学生“补短”,提升文科生的科技素养,涵养理科生的人文情懷。

德育课程系列化。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制订了《蕲春一中德育课程规划》,梯次化、系列化安排德育课程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公民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及青春期教育、网络文明和生态文明教育等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微专题,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德育系列,再依托“四课三讲两台一操”等载体将其落实。现在,精心打磨的班会课、每周一节的心育课、每周一次的周末讲堂、每天早晚的激情跑操等已打造成我校的德育精品课程;新生入学教育、爱国主义歌曲大家唱、传统文化博览、50里远足、游学夏令营等更是我校每年坚持的德育活动。省内外不少学校慕名前来参观考察。

活动课程常态化。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整合,开辟第二课堂,形成落实的长效机制。如,实行校园卫生分班值周制,布置假期家务劳动作业等,强化了学生的劳动体验。成立校园志愿者队伍,在校内,提供志愿服务和文明监督;在校外,进社区,上街头,开展义务劳动和主题宣传活动,参与县城“三城联创”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定期到繁华街口站岗值勤。这些实践活动课程,将课堂延伸到大自然和社区村庄,构建了一个可实现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有机整合的综合课程平台。

二、以学定教,课程管理人本化

统筹规划。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主导来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对校本化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条块计划。例如,根据学生德育目标,每学期开学前,就对全学期的班会课做好系统安排,内容细化到周,主题落实到人。

整合开发。针对作为国家课程的调节、补充与拓展的校本课程建立了申报、论证审核制度,引领教师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执行能力。校本课程开发遵照“成立小组—需求调查—教师研讨—资源调查-教师竞标—学生选用—跟踪评价—有机整合—动态调整”的程序进行编制与实施。例如依托蕲春作为教授名县、医圣故里、红色老区等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成果,我校编写了地方教材《爱我蕲春》。全书共四章二十八节,系统介绍了蕲春的历史、地理、气候、物产、历史人物和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成就,对学生进行砺志和热爱家乡教育。

高效实施。达成课程目标的关键是强化课程的落实。对于高考课程,我们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扎实打牢知识和能力基础。课堂教学中,强力推进学习小组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与体验的习惯和能力;强化基础年级的基础知识过关和课后习题处理,英语学科的考纲词汇过关、理化生的实验探究。对于学生选修的非高考课程,做到“七有”: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组织、有指导、有课时、有场所。

多元评价。改变单一的课程评价方式,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教师考评与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家长鉴定、社会评价相结合。不看起点看进步,注重学习过程的动态化考评。树立“以评促学”理念,规范课程模块学分制管理,严格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逐生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册》。

三、需求主导,课程选择个性化

在校本化课程建设中,加大学生自主选修的力度。

选课走班有序推进。充分尊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用不同的课程支撑不同的学生发展。2013年春,黄冈率先试点体育音乐美术课“选课走班”,根据当时的教学资源开设了武术、球类、健美操等10个教学班,打破行政班建制,同级学生自主择班上课。

第二课堂量身定制。我们还注重将课程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常布置观察、制作、实验、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体验性、研究性作业。每年的寒暑假,要求学生完成家务劳动、人物访谈、社区公益活动、民风民俗考察等刚性作业,假期结束即进行验收评比。

在打好全体学生共同基础的同时,还致力于部分学生的课程定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各得其所。开设了“课外活动超市”,开办兴趣特长班20多个,同样实行学生自选走班教学,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针对尖子生培优,实行导师制个体课程定制,适当调高教学标高,指导他们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学校开设了奥赛课程、AP课程等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满足他们超前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抢占名校自主招生的制高点。近三年来,我校部分同学享受到这些课程的红利,其中共有22人被北大、清华录取。

研究性学习自由组合。采取“学生自愿组合,教师交叉指导”的模式,打破班级界线,共成立了621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双向自选,课题小组商定,教师对应包组,扎实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被授牌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重点研究项目全国先进实验学校”。

四、凸显主体,课程学习自主化

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程学习自主化。我校践行“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采用接受与体验、发现、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教学中,强制执行先学后教的“三不”原则,即学生没自学的不教,学生没做的不讲,学生能解决的不越俎代庖。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环境,学生自学、互学、互查、互督成为课堂常态。

课程内容问题化。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我们强调以学定教,以问题组织教学内容,编制导学案,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则顺学而导,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智慧启迪、思维点拨。

依托“四化”推进校本化课程建设初见成效。我校两次为黄冈市课程改革推进会提供参观现场,并在大会上作课改经验介绍。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是蕲春一中教改的愿景。以校本化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探索,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蕲春县第一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四化研究性校本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