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踝关节的坐骨神经阻滞是踝关节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近年来,在踝关节的手术中多以传统性解剖定位下区域坐骨神经的阻滞麻醉为主[1]。但传统麻醉方式具有盲目性,对患者恢复不利。因此,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使用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下区域阻滞在踝关节手术中的麻醉,现报道如下。
择该院接收的82例踝关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对照组(41例),研究组(41例)。对照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 45~85 岁,平均(61.23±4.12)岁;体重 55~75 kg,平均(61.14±4.30)kg。 研究组男 17 例,女 24 例;年龄50~84 岁,平均(62.20±3.59)岁;体重 55~75 kg,平均(62.17±3.67)kg。两组基础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行传统性解剖定位下区域坐骨神经的阻滞麻醉,对于坐骨神经的阻滞采取后位法(腘窝阻滞),患者呈俯卧位,在半腱肌与股二头肌头部及膝部的皮肤皱痕处画固定三角形做为标记,选其平分线的60 mm外的10 mm处作为穿刺口,注入0.50%的罗哌卡因共20 mL;对于股神经的阻滞患者需呈仰卧位,在趾骨联合处的顶点作为穿刺点进行穿刺,注入0.50%的罗哌卡因共10 mL。研究组使用超声引导实施麻醉,对坐骨神经的阻滞同样采取后位法(腘窝阻滞),俯卧位,于膝部皮肤的皱痕上方的80 mm处标记腘窝边界。采用超声仪器进行股骨扫查,可见坐骨神经的横断面,再保持远端扫查,将坐骨神经的交叉点识别出后,于交叉点距离10~20 mm处进行纵轴方向的由外及内的穿针,达到坐骨神经时,注入0.50%的罗哌卡因共20 mL;对股神经的阻滞患者,利用无菌探头在腹股沟的终点处进行垂直股动脉的搏动位扫查,可见股神经的横断面后实施进针,达到股神经后,注入0.50%的罗哌卡因共10 mL。
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详细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麻醉效果进行针刺疼痛度评分:无痛且完全阻滞为0分,轻度疼痛且阻滞不完全为1分,疼痛剧烈且无阻滞为2分。
研究的数据,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行分析处理,计量单位以(±s)形式表达,两组间对比用t为检验,计数资料用[n(%)]的形式表达,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麻醉完成及麻醉起效的时间比对照组更短,阻滞效果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的麻醉效果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的麻醉效果情况对比(±s)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 麻醉完成的时间(min)麻醉起效的时间(min)阻滞效果(分)对照组(n=41)研究组(n=41)5.49±1.21 3.16±2.14 4.31±3.67 3.16±2.13 3.71±0.62 2.74±0.53
研究组的并发症的出现情况较少,发生率是4.88%(2/41),对照组是 19.51%(8/41),研究组比对照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踝关节手术中麻醉效果与局麻在股神经及坐骨神经的周围扩散相关,传统性解剖定位下区域的阻滞麻醉中效果会因麻醉医师实施麻醉操作熟练度不同,患者具体病情不同等因素,对患者需要进行反复的穿刺探查,易导致神经损伤或是出现阻滞不足等现象,以引起并发症的发生[2]。且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影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前,以超声引导实施麻醉,实施定位更加准确,具有高成功率、直观、少并发症,直观等优势[3]。据相关研究显示,超声引导辅助进行踝关节的阻滞麻醉效果中,麻醉效果成功率为100%[4]。
该院使用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下区域阻滞在踝关节手术中的麻醉,其中研究组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完成的时间是(3.16±2.14)min,比对照组短,在麻醉起效的时间与阻滞效果比对照组更佳,与毕路甲等[5]相关研究结果类似。研究组在并发症情况比对照组少,发生率4.88%(2/41)比对照组更小,与羊丽丽等[6]文献研究保持一致。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使用超声引导辅助定位下,麻醉医师在实行穿刺时能够直接对目标神经和周围神经结构清晰观察,能够顺利避开其它组织结构,因此能够减少对血管及神经造成的损伤,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通过超声引导,可以经扫描结果对股神经及股骨神经具体部位进行准确麻醉,对麻醉用药的剂量及浓度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对股神经及股骨神经进行有效保护。在超声引导辅助手术作用下,麻醉医师对麻药剂量的控制及对麻药扩散动态进行观察,能够有效降低霍纳综合症的发生。且因注药点与神经距离较近,可以进行多点注射从而实施有效的神经包绕,从而局麻的起效时间会更快。药液对主要治疗神经部位较集中,因此神经的阻滞时间相应也较长。因超声引导定位精确,从而对局麻毒性对其他组织的作用也相应有所降低。但是关于两组长远效果,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比传统解剖定位下区域阻滞在踝关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更好,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1]李耀松.超声引导下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在足部清创术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6):15.
[2]谢亚明,徐杨,吴军珍,等.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的ED95[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2):134-136.
[3]刘文娟,江伟,曾真,等.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最小有效剂量探讨[J].山东医药,2016,56(6):82-83.
[4]刘义山,杜建龙,黄修鸿,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有效性对照探究[J].重庆医学,2016(1):53-55.
[5]毕路甲,栾丰年,陈辉,等.超声引导下经腘窝坐骨神经单次阻滞用于踝关节术后镇痛的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3):61,131.
[6]羊丽丽,纪建松,赵中伟,等.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和腰麻用于踝部手术的效果比较 [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1):3337-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