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胶州志》看道光时期胶州方言的音韵特点

2018-01-09 02:25张续龙
关键词:胶州中古官话

□张续龙

从《胶州志》看道光时期胶州方言的音韵特点

□张续龙

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的《胶州志》中,“方言”及“方音”两节保存了许多直音、讹音、变音材料。笔者辅之以民国时期山东其它县志中的方言注音语料,分析并总结这些材料所反映170年前胶州的语音特点,并将其与现代北京话、胶东话作比较,以探讨胶州方言一百多年来的语音变化及其原因。

道光;《胶州志》;音韵;方言;声类;韵类

一、引言

方志是记录特定时期内某一地区各个方面的文献资料,著名方志学家张国淦曾指出:“方志之书,至赵宋而体例始惫。举凡舆图、疆域、山川、名胜、建制、职官、赋税、物产、乡里、风俗、人物、方伎、金石、艺文、灾异无不汇于一编。”[1]今人一直利用方志中的材料研究经济、政治、地理、移民等方面的问题,而忽略了方志中含有的方言语音和词汇资料。我们知道,“凡土语,限于一方,不能流行者,谓之方言。”“方言之录,亦人民所需要者也。兹据采访,并参为威志,取其流行最普遍通者,约略志之,并加注于下。”[2]方志记录的方言语音资料是能够比较准确反映方音的。因此,我们挖掘并分析方志中的方言材料,从而充分地描绘并总结出道光时期胶州方言的音韵特点,使得方志“志一方之风俗”的作用得到充分地显现。

二、道光《胶州志》及其包含的注音材料

从行政区域划分上看,胶州今属于山东青岛市,但明清时期的胶州辖高密、即墨二县;从山东方言分区上看,胶州方言属于胶辽官话的青莱片,东区的东潍片,但又处在东莱片与东潍片的交界处。

道光二十五年(1845)刊的《胶州志》,共四十卷,分一图、十一表、十志、

十三传、三记和四考,第十五卷的《风俗志》下辟有邑人张群雁编写的“方言”和“方音”两节。据笔者统计,《胶州志》的“方言”一节共收录106条胶州方言词汇,在生僻字下皆有注音,注音方式有直音、反切。据张氏所说,“取毕拱辰先生《韵略》之字,择其反切为方言以备采”,即部分反切取自《韵略汇通》。“方音”一节共收录84条“变音”与“讹音”材料,其中“变音”主要说明声母和韵母的演变,“讹音”皆是说明声调的演变。现将其摘录如下(个别字用繁体字表示)[3]:

方音:虹曰酱。雹曰拔。港曰蒋。日曰义。人曰仁。血曰歇。肉曰幼。熟曰述。渴曰磕。饮曰哈。额曰叶。尾曰乙。谢降曰谢酱。场园曰场完。胶河曰焦河。岳庙曰迓庙。(以上变音,以下讹音)俱讹具。祠讹祀。韦讹苇。憎讹赠。箪讹但。羹讹梗。咸讹颜垠讹认。黎讹利。潜讹浅。卑讹比。樊讹范。陬讹凑。扃音迥。跻讹济。颜讹雁。珍讹枕。缄讹减。緅讹绉。絺讹耻。龚讹巩。缁讹止。雌讹次。亏、窥皆讹愧。谋、牟皆讹木。颓、魋皆讹腿。惭、餐皆讹粲。(以上本皆平声)靡讹迷。几讹机。殍讹瓢。轨讹规。范讹繁。窘讹迥。颡讹桑。衅讹欣。懿讹夷。殉讹旬。茗讹名。颋讹廷。绍讹韶。鄙讹卑。菡萏讹函谈。颖、郢皆讹盈。估、沽讹孤。赳、纠、咎皆讹鸠。菲、匪、篚、斐皆讹非。(以上本皆上声)莉讹黎。諡讹尸。遂讹随。暇讹霞。值讹姪。孳讹兹。勘讹堪。屡讹吕。付讹夫。邵讹韶。堠讹侯。纬讹维。玩额完。(以上本皆去声)戚讹妻。揖讹衣。翕讹熙。匿讹泥。服讹符。俗讹徐。局讹拘。逸、佚皆讹夷绤讹兮。(以上本皆入声)

《胶州志》记录了如此详细的语音材料,又“算是开辟了山东史志专门记录方言词汇的先河”,因此,有必要对其“方言”、“方音”进行音韵上地研究。张树铮(2002)将《胶州志》作为一种材料来论证清代的山东方音,但似乎忽略“方言”材料;钱曾怡主编的《山东方言研究》只是对“方言”、“方音”两节所含有的部分语音现象进行了简单描述。我们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查出注音字与被注字的《广韵》及《中原音韵》的声韵地位,将其与北京话、胶东话①进行比较,以此来分析一百七十年前胶州方言的语音特点及演变。

三、胶州方言声母演变

(一)零声母

(1)中古“影疑云以微”五个声母,发音方法和部位各有差异,但今北京话皆合流为零声,只有少数疑母细音字读n声母,如“牛凝拟疟”。《胶州志》中“影疑云以微”五个声母全部合并,读零声母,如:

至于少数疑母细音字读n声母,则缺少语料来说明。

(3)玩(疑)讹完(匣);場園(云)曰場完(匣),这两条语料皆是古匣母字读零声母。朱声琦(1997)认为喉音与牙音发音部位接近,关系极为密切,因而常常互谐,即喉牙声转。[4]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可从谐声字、异文、一字两读等方面皆可论证,如晓,中古喉音晓母,谐声偏旁是尧,中古属于牙音疑母。《中原音韵》时期,“完”已经是影母。这说明胶州方言的部分匣母字的演变与中原官话是相似的。

(二)见组字

(1)近海曰港沟,港音蒋;虹曰酱;港曰蒋;谢蒋曰谢酱;胶河曰焦河,这五条语料皆是见系开口二等字读精系三等尖音,说明道光时期的胶州方言中见系开口二等字声母受到韵母的影响增生出一个i介音,从而发生腭化。也就是说,见系读尖音的现象至少在170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三)精组字

(四)中古全浊声母的平声

(五)其它

“不爽快曰褦襶,上音赖。”褦(泥代开一去蟹):赖(来泰开一去蟹),说明泥、来母出现混读现象。全《胶州志》只有此例。我们推测泥、来的混读也是部分相混,而不是全部混读,因为“饭臭曰燍,下曰恼;线一扎曰一绺,音柳”中泥、来二母是明显分开的,况且《胶州志》中不止此两例。今晋语中存在泥母、来母相混的现象比较多,尤其是山西东南部的上党片;又据《潍县志》及《莱阳县志》,明洪武年间,山西大批地移民迁入胶东地区,[6]故我们推测,泥、来二母的混读是晋语的底层残留。

四、胶州方言韵母演变

(一)咸山摄一等开口喉牙音入声字及觉韵部分字的读音

(1)道光《胶州志》中,觉韵部分字读a韵母,如路泞曰浞,锄加切;岳庙曰迓庙。“浞”字中古崇母觉韵,“锄加切”是崇母麻韵,即“浞”读a;“岳”字中古疑母觉韵,“迓”字疑母祃韵,即“岳”读ia,这与北京话中古觉韵部分字读au或o不同。又如民国《莱阳县志·礼俗志》下设的“方言”部分:“角曰甲;隅曰角,音如夹”,[7]两例皆是中古觉韵字读a韵母。今烟台、潍坊等地区的部分字仍保留这种现象,如“牛角”中“角”的韵母就是ia。

(2)《胶州志》中,中古咸山摄一等开口喉牙音入声字读a韵母,无明显的例字,只有一条“渴曰磕”,二字同属于山摄开口一等字,张树铮(2002)的博士论文用现代山东方言反推清代胶州方言。现代山东东部方言中,“磕”字读a的分布地域要比“渴”读a的地域大得多,故认为“磕”音a为通例,即“渴曰磕”的含义就是两字皆音a韵母。[8]中古咸山摄一等开口喉牙音入声字读a韵母的现象在民国县志中也存在,如《莱阳县志·礼俗志》:“飲曰喝,音如哈。”[7]《牟平县志·文献志》:“飲曰哈,亦曰喝,土音仍讀曰哈。”[7]《昌乐县续志·方言志》:“以聲畏人曰喝咄,音哈奪。”[7]“喝”字中古晓曷入开一山,“哈”字疑合入开一咸,即“喝”、“哈”皆读a韵母。

(二)蟹山摄合口端系、精系字韵母的读音

(三)其它

中古果摄见系一等字的读音,在今山东东西区读音有明显的差异。中古果摄见系字的韵母从东部东莱片、东潍片的合口呼到西齐片、西鲁片的开口呼,在地理上表现出鲜明地过渡态势,而鲁中地区则是山东方言东、西两区的过渡地带,如表1“可”字:

表1 山东方言例字读音(从西到东)[9]

五、胶州方言声调演变

在声调方面,《胶州志》与北京话有同有异。相同点如平分阴阳、全浊上变去;不同点则是《胶州志》中的声调特点,如调类的合并以及入声的归派。

(一)中古入声的演变

《胶州志》中涉及入声的语料共四十八条,其中能说明入声归派问题的有二十六条,如表2:

表2 《胶州志》中古入声字的声调演变

由表二可知,《胶州志》中,清入声归阴平,但有的归上声,个别字归阳平;全浊入声归阳平,但有的个别字归阴平、去声;次浊入声归去声,但有的归阳平、上声。虽然入声字的归派很复杂,除去个别字的读音,总体上还是与今胶东话得声调归派相似。全浊入声归阳平,次浊入声归去声,这是北方官话方言的基本特点。清入声归上声是划分胶辽官话与邻近的北京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等的首要标准。按《中国语言地图集》,清入归阴平是冀鲁官话的语音特点,青莱片的莒照小片就保留清入声归阴平的现象;因分区的标准不同,钱曾怡等人将此小片划为胶辽官话。次浊入声归阴平在今即墨普遍存在。造成胶州方言古入声归派如此繁杂的原因,我们推测是人口的流动。“语言本身没有生命,不会扩散;它的扩散完全是人员流动造成的,因而需要联系人民的迁徙、社会环境的改变来研究语言扩散。”[10]一方面是明代山西、河北人的移入,另一方面是清代山东人的移出,导致胶州方言声调具有多个官话的语音特点。

(二)调类的合并

《胶州志》中“方音”中六十八条讹音材料,按声调分为四类,即平声二十七条;上声二十条;去声十三条;入声九条。③由这些材料能够非常明显地看出,无论清浊,上声、去声皆与平声相混。去声(包括全浊上声)已经分读为阴平、阳平,如勘(去)讹堪(阴平);遂(去)讹随(阳平);殉(全浊上)讹旬(阳平),共三十五条,这与今平度型三调类相同;浊声母平声与上声混读,如茗(次浊上)讹名(阳平),这跟博山型三调类相同,属于冀鲁官话,共七条;至于清声母平声与上声的混读,如羹(清阴平)讹梗(上),近二十条,则令人产生怀疑,待详考。

将地方历史文献中的语音材料与如今活的地域方言结合起来,可以为研究方言语音的历时演变提供有利的证据。通过对道光时期《胶州志》中方言材料的声韵分析与总结,我们对其声韵调现象作了深入地探讨,可以说胶州方言在一百七十年间基本保持稳定,即使有个别的特殊现象,也是符合语音演变规律的。当然,有些材料显示的语音特点并不合理,文章并未涉及,如补壶曰穴,音滴;水淡曰澉,音揽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需要指出的,由于笔者见识有限,难免会使得文章有疏漏或遗误之处,希望能得到大方之家的指摘。

注释:

①从语言学的角度讲,胶东话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此处指的是广义上的胶东话,即胶辽官话在山东的分布区域。

②道光《胶州志》中“方言”及“方音”两部分涉及日母字读音的语料共五条,还有一条是“人曰仁”。因其不能说明日母字的读音变化,故未列出。张树铮《清代山东方言语音研究》却将其作为一条说明日母字读音变化的例子,疑有误。

③《胶州志》中的讹音材料实际并未如此工整,如釁讹欣;懿讹夷;殉讹旬,皆列于上声讹平声,实际却是去声讹平声;又如窘讹迥;莉讹黎,声调皆未变;又屡讹吕,是去声讹上声,仅此一例。入声的归派上文已讨论。

[1] 张国淦编.中国古方志考·敘例[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 (日)波多野太郎编著.中国方志所录方言汇编·邱县志·第八篇[M].横滨市立大学纪要,1970.

[3] (清)张同声修,李图等纂.中国方志丛书·山东省·胶州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南京市图书馆藏.

[4] 朱声琦.从古代注音及一字两读等看喉牙音声转[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3).

[5] 罗福腾.胶辽官话[M]//钱曾怡.汉语官话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10.

[6] 葛剑雄主编,曹树基著.中国移民史(第六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7] (日)波多野太郎.中国方志所录方言汇编·第八篇[M].横滨市立大学纪要,1970.

[8] 张树铮.清代山东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2.

[9] 钱曾怡主编,张树铮、罗福腾副主编,山东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1.

[10]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11] 钱曾怡.古知庄章声母在山东方言中的分化及其跟精见组的关系[J].中古语文,2004(6).

[12] 王仲黎.从地方志看140年前祁阳方言语音及其演变[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

[13] 杨苏平.西北汉语方言泥来母混读的类型及历史层次[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3).

[14] 钱曾怡.古知庄章声母在山东方言中的分化及其跟精见组的关系[J].中国语文,2004(6).

H171

A

1008-8091(2017)04-0112-05

2017-05-17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

张续龙(1990- ),男,山东日照人,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15级硕士生,研究方向:音韵与方言研究。

猜你喜欢
胶州中古官话
同气连枝 和而不同——音乐维度下胶州秧歌与北方秧歌的对比关系研究
胶州剪纸的类型题材与价值研究
论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编纂
现代农业的胶州尝试
新出文献与中古文学史的书写和建构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西南官话中古泥来母的今读类型与演变层次
俗话说,官话说
胶州湾大桥胶州连接线下半年动工
上古、中古与三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