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明 庄大雨
摘 要:近几年,“跑操”项目在中、小学大课间活动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实践观察,跑操对提高学生身体耐力素质、规则意识、班级文化凝聚力,有较为显著的作用,笔者借助所在学校长达四年的跑操实践摸索,不断改进,试图找寻“跑操”项目开展的若干关键点,并阐述关键点控制的操作方法,以便给同行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跑操;大课间;关键点控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10-0011-02
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于2014年进行了跑操项目的推广,并通过每年一度的“跑操”比赛,促进该项目成为传统赛事。我校经过几年实践,摸索出“跑操”项目成功开展的训练和管理办法,并在全区比赛中连续五年获得区跑操比赛一等奖。下面尝试通过罗列若干跑操关键点控制,分享我校在该项目上的推广心得。
关键点一:宣传先行,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又是最好的动力,为让学生对跑操产生浓厚的兴趣,学校收集较好的跑操视频资源,在学校电视台统一播放,视频中整齐划一的步伐、响彻云霄的口令、变化丰富的队形展示,让学生羡慕不已,纷纷议论,眼神中全是崇拜。当学生们得知视频中的同学和他们同龄时,他们更是啧啧称赞,当老师告诉同学们本校也将推广时,他们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学生是跑操的主体,老师更是跑操运动的关键点,没有老师的贯彻执行,跑操项目是不可能顺利推进的。这里所指的老师应该是与跑操相关的体育老师、班主任、配班老师等所有人员。在推广初期,利用全体教师会议,分管体育副校长以冬季锻炼、课间操展示为契机,从学校计划、场地安排、人员保障到采购服装等各个环节和老师们达成共识,为下阶段推广训练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点二:整体联动,确定方案
有了兴趣的激发,人心的凝聚,跑操即将进入实施阶段。跑操是一项团体项目,项目推进,方案先行,这需要学校、学科及部门的整体联动。在学校德育处的牵头下,教学处、体育组、音乐组共同商讨,拿出包含跑进路线、音乐选择、文化渗透等方面的跑操方案。笔者所在的南通崇川学校经过几年跑操的实践,不断推陈出新,优化方案,学校2018年又推出了最新版的跑操方案,有以下几大特色:
1.内、外场结合
根据学校400米标准操场的优势,我们采取了内、外场结合的方式,内场是人工草坪区域,学生沿四个巨大的“CCXX”字母(“崇川学校”的首字母),跑出图案;外场是跑道区域,八条跑道又分为内、外两个环流方阵,每个环流方阵由若干班级的四路纵队组成,在跑道上均匀分布,跑操时内、外两大方阵按顺、逆时针相反方向跑进,这样安排流动性大,像两个方向的“鱼群”一样,可观赏性强。
2.方阵与图案相结合
在跑操推广初期,采用中规中矩的四路纵队,沿跑道绕圈跑,几轮跑下来后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兴趣点越来越低,跑操质量不能保证,虽经强化,但收效甚微。后经研究,按视觉审美的要求,推出几种不同图案、不同队形、不同跑进方向的方案,师生新鲜感十足,一周后,年级主任主动提出申请要交换跑操队形,跑别的图案。
3.跑步与啦啦操相结合
有观点认为跑操仅是单纯的跑步,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之前跑操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一个字“跑”,跑下来相当累,队形也较难保持整齐,优化后,在跑步的中途,听音乐节奏停下来做啦啦操,两种不同形式的转换,使师生眼前一亮,这样既丰富了跑操的形式,又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
4.常规口令与校园文化的结合
在跑操中最常见的是“一二一,一——二——三——四——”口令,口令一致,学生劲头十足,鼓舞士气,但一直喊就显得较为单调,因些,我校将文化与跑操运动结合起来编写了一篇运动版的崇川“三字经”,内容如下:
雄赳赳,气昂昂。练跑操,身体强。守纪律,不争抢。快静齐,我最棒。
手握拳,看前方。脚踏实,挺胸膛。听节奏,口号响。勤锻炼,斗志扬。
珠媚园,歌飞扬。和风暖,花绽放。勤于思,善于学。乐于行,心向阳。
知礼仪,有理想。心相印,梦飞翔。上与善,记心上。崇川娃,正成长。
以上内容,事先录好在音乐中,各班利用晨读课让学生背熟,在跑进过程中,合着音乐一起诵读,全校一样的声音,让运动的操场顿时充满着文化的味道,刚劲的“一二三四”与优雅的“三字经”互为映衬,很有场面感,学生都称赞这种感觉真好。
关键点三:常规训练,练赛结合
1.练
(1)练动作:标准的跑操动作是跑操成功的前提与基礎,为此,学校通过三个途径训练学生的跑操动作。首先,以体育课为主阵地,老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按类施教,在教动作时,编了一段口诀:“头摆正,眼看前;肩不摇,腰收紧;手脚动,身体直。”简短的口令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动作在较短时间内被掌握,针对少部分学生跑步时身体摇晃的现象,我们采取了先原地、再跑进的方法分解教学,效果较好;其次,安排体育组老师将摆臂、抬脚、身体姿势等录好分解、完整、慢动作三段视频,配上动作讲解及动作要求发在学校群里,让各位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看,班主任选择午休、班会课、活动课带学生一起练习;最后,评价考核,体育老师、班主任老师通过体育课、活动课进行伙伴结对、四人小组、男女生分组等多种结合方式进行考核,让学生在乐趣中接受检查,而学生因不服输的劲头,在不同分组考核时都想争第一。
(2)练队形:队形的整齐是跑操“场面感”最关键的环节,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完成目标。首先,“间距感”的训练,前后学生一臂距离,在鲜明鼓点音乐节奏中,前后排学生通过在10、20……50米摆放标志桶进行定距跑训练,反复练习,找准步数,不断巩固步频与步幅的节奏感及横向间的看齐能力;其次,年级间的“同步启动”训练,之前整体合练中经常出现音乐一响,有的开始跑动,有的还在原地左顾右盼,没过多久操场出现“肠梗塞”现象,通过商讨决定让所有学生一起听音乐,数节拍,当听到音乐后,班主任带领全体学生在原地跑两次“一二一”,随后一起向前慢跑,过程中学校将拍摄的现场视频发给各班观看,学生们一看就知道需要提高的细节,经过反复听音乐,学生建立了较好的“间距感”。
(3)练微笑:“微笑”是一张名片,跑操训练中加上“微笑”的环节,跑操运动更加阳光,当学生们在训练过程中始终嘴角上扬,保持“微笑”,学生的眼神就变得炯炯有神,他们会在不经意间忘却疲劳、忽略辛苦,而这一细节能对全场的跑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跑操的画面一下子变美了。
2.赛
(1)常态赛:跑操要想成为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需要不断给学生以适度刺激——比赛,学校跑操比赛由两部分组成,即:每日打分与阶段性比赛相结合,在每日打分中,体育组老师每天分配到各出入口、各年级进行进退场及跑操的打分,当日公布,每周评出优胜班级,期末统计所有数据,作为评选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经过每日打分,各班名次已经揭晓,在此基础上进行阶段性比赛,各年级每日打分前五名的班级参加校级比赛,学校邀请家长委员会、专家一起现场打分(表1),评出最终名次。
(2)上级赛:笔者所在的区自2014年开始就在区级层面进行了比赛,学校每次都认真准备,准备的过程也是学校师生跑操水平再度提升的好时机。做好训练的同时,还做好赛前动员工作,围绕跑操比赛低年级练习写话,中高年级学生在跑操训练后,写出的感受更感人,一名六年级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写道:“汗水流到嘴里是海水一样的咸,训练后身体的巨大反应是柠檬一样的酸,进步获得的表扬又犹如吃了奶糖一样的甜。对,训练的艰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迎着阳光,我们抬头挺胸,不畏炎热,就是这样顶着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把现代少年的意志、猛劲儿、冲劲儿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次又一次重复的练习,一个又一个坚定的脚步,都是小学生活中宝贵的财富。”当学生们在广播里听到自己的作文片段时,渴望获胜的愿望更加强烈,训练更加投入,此时,跑操训练已经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助推剂,有了每一次的全情投入,才会有最后丰收的喜悦。
关键点四:学生立场,安全管控
跑操项目起点是学生,终点也在学生,所以更应该做好安全评估,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后有序开展,具体做好以下三个关键点控制:
1.疾病了解,健康檔案
根据学期初统计的各班学生体质监测表,将不适宜运动的学生建册成档,结合每天上报的缺席、生病学生需要做好适当安排,做到既不带病跑操,也不借病缺练。
2.前期提醒,及时消除
跑操每天必练,从安全角度出发,首先,要引导学生穿好运动服、运动鞋;其次,每天在下楼之前要提醒学生检查鞋带是否系好,衣服口袋是否有直尺、小刀、钥匙等尖锐物品,做到安全隐患提前消除。
3.过程关注,确保安全
开展大课间跑操活动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和精神品质,有一定负荷要求,一般将心率控制在130次/min左右,跑操的锻炼效果更明显。过程中,首先要激励学生坚持到底,提醒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跑操的节奏;其次,也要关注突发情况的发生,如,有些学生在跑操过程中突然出现身体不适时,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快速退出跑操队伍,有些学生的鞋带松了,还要教会学生不能在原地蹲下,要快速退到场地边上才是正确的。
跑操是一项运动,是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兴奋剂,跑操还是一种文化,是可以让学校更富内涵、班级更加凝聚、同学友谊更加深厚的黏合剂,以上有关跑操项目的关键点控制,是在大量实践、长期坚持、不断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相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继续探索,安全、有序、多样的跑操运动就一定能实现促进学生体质增强、成就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