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如何走出一条切实增效的实践之路

2018-01-08 19:56陈中宏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实践数学

陈中宏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不仅从内容上进行深刻的改变,更要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引导学生学习方面进行改革,这就为教育教学的过程出了一个大难题。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教学过程一直饱受社会各界诟病,如何能够贯彻落实新型教育观念的要求,带动教育教学向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像初中数学这样一门学科性非常强的学科,教育教学要进行改革更是困难重重。通过对初中数学学科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了学科特点,并且指出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不良现状,为其日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其走出一条切实增效的实践之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践

数学是一门学科性非常强的学科,而且它具备了其他學科没有的高精确性、高实践性以及高严谨性,在这样的学科特点的要求之下,教育教学的科学化发展就会比其他课程更加难,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会更加苛刻。初中数学作为承接小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中间部分,其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不仅是小学知识的提升以及高中知识的基础,而且还是整个初中阶段学习的重中之重,因此,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将会直接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初中数学课堂的科学化进步。

一、初中数学走出一条切实增效之路的必要性分析

在整个中国教育历史上,数学一直都是教育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还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门学科不仅成为教育界与学术界关注的学科,而且是人们生活实践当中必须要用到的一门学科,它为学术的精进以及社会的进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服务。而反观我国传统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不免有些犯难,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显得非常“有特色”,然而这种“特色”不仅仅影响了初中数学的整体学科发展,更影响了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之下,学生扮演的角色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扮演的角色逐渐被深化,导致大部分学生已经慢慢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创新意识也随之下降,整个初中数学的课堂失去了活力,完全成为以老师为绝对主导的课堂。这种现象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而言,都是一种折磨,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教师也无法轻易让学生学会知识,这对于任何一个涉及初中数学教学与学习的人来讲,都是一种发展的阻碍。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改变初中教学的现状,使其向科学化、生动化、人性化方向发展就成为总目标。初中数学只有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创新与改革,才能摸索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合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适合初中数学学科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而且这种改革对于学生学习观念的培养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科学合理来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数学发展困境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很多地区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在不断地影响着教育个体的发展,也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升。

1.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分离严重

在当前很多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非常畸形的现象,那就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分离非常严重。本来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一起解决教学问题、双向发展的过程,但是现在却发展成了“教师只管讲课,学生不爱学习”的现状,这和教学与学习的分离是有密切关系的,一旦学生的学习无法跟随教师教学的脚步,而且学习中的问题也解决不了,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导致厌学症,教与学分离就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罪魁祸首。

2.学生没有课堂地位,教学参与率低下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当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开始上课之后,学生无法进入状态,而且会感觉数学课堂与自己好像没有多大关系,主要充当好一个听课的学生就好,而教师却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根本不理会或者不去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听得懂,是否能够接受其所讲的知识。整个课堂中,教师成为完全的主体,学生成为附庸,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感觉不到自己对数学课堂的影响,这样,学生在课堂当中就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当然也就无法参与到课堂当中去,更无法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与思考,整节课堂只有寥寥几个学生能够听得懂,其他学生几乎参与不到课堂中来。

3.教师不根据课程、时代、学生发展的要求去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很多“有资历,教龄长”的老师是最有话语权的,当然不能否定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但是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当中,教育的发展变化也非常快,这个时代学生的特点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学生了,而且部分老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要求似乎表现出不赞同的态度,这就使得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时代发展格格不入,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对老旧知识的依赖上,更体现在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守旧上,不能够依据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课程改革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创新,使得整个数学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法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也就直接阻碍了教学效率与学习成绩的提升。

三、走好初中数学切实增效的实践之路

初中数学的切实增效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既要改变教师的思想,同时还要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身心发展特点,综合来讲,这是一项统筹兼顾的工作,只有按部就班地进行创新,才能够真正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1.教与学互相融合,听与学互相促进

明确了“教学分离”的现状,我们就该认真思考,一定要摒弃掉这种不健康的教学方式,要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对教学过程有一个明确的掌控,而且还要将学生兼顾到,在讲课的同时,询问学生的听课感受,根据学生初中阶段的接受能力去讲课,保障学生的学习思路能够跟得上教师的教学步骤,让学生的学习符合每一节课的知识结构走向,这样才能做到教与学相互融合,教师与学生相互协作沟通,学生听到的知识才能真实地体现在其学习过程当中。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而且也是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到的一个方面,不仅符合学生在当前时代的发展特点,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真正去体验课堂,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真正地完成由教学附庸向课堂主人的转变。

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认识到教师已经不是课堂的主人了,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要将课堂主人的权利转到学生手中,从教学方案、教学活动的设计到教学步骤的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做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作为课堂主人的有益之处,慢慢去适应自己的主体地位,并且在主体地位上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对知识进行研究与探索,学会如何与老师沟通,达到自己最理想的学习效果,让这种课堂地位的转变发挥出最有力的作用。

3.依据科学发展观制定教学方法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民创新的社会,尤其是在学校教学方面,这种创新必须要落到实处,让其产生真正实质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不能盲目地创新,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仔细研究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研究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研究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根据众多的科学依据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地加入有实际作用的教学活动,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感受数学课堂的有趣性,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程度,让学生感受到传统的课堂已经不复存在了,自己已经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快速、科学、健康地成长。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是初中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只有从学生的学习实践出发、从教师的教学实际出发,沿着教育改革的科学路线进行改变,才能够真正走出一条切实增效的实践之路。

参考文献:

[1]蔡丹,李其维,邓赐平.数学学业不良初中生的工作记忆特点:领域普遍性还是特殊性[J].心理学报,2013(2).

[2]蔡铁权,叶梓.促进合作学习的概念图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1(4).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实践数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