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丽
案例背景:
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情况变化万千,难免会有意外,教师作为课堂掌控者一定要处乱不惊,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结合具体情况,快速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扭转尴尬局面,甚至变被动为主动,为课堂增添色彩。下面从遇到的一些课堂小插曲,谈谈课堂上发生意外的“千变”与“应变”。
案例描述:学生课堂吵架险失控
某学期的一节课,我正给学生复习乐理知识,突然传来一阵吵骂的声音,原来是一位男生跟一位女生吵起来了。
我急忙上前询问原因。
男孩说:“她的头发总是扫到我的脸。”
女孩说:“他总是在弄我的头发。”
原来是“头发”引发的一场“战争”,我没太在意,半开玩笑地跟男生讲:“你往边上坐一下好吧?这样她的头发就碰不到你了。”看似气氛得到了缓和,可是还没等我讲两句话,他们又吵起来了。这下我的脸挂不住了,于是我快步走过去,板下脸跟男孩说:“坐旁边去。”哪知这个小男生桌子一拍站起来说:“老师,你干嘛老指着我说啊?”一边说一边哭了起来。我也很生气,竟然敢拍桌子,于是我更加严厉地说:“两个人都给我出去。”两个学生始终不动,我更加生气,大声说:“班长,把他们带到班主任那去。”
事情到这里告一段落了,课堂上我也没有时间再关注这件事。后来的一天,班主任突然问到我这件事,我顿时想起小男生那带着委屈的哭脸。仔细想想自己还是失误了,而且平时这位男同学就比较调皮,对小男生有一种“调皮”的刻板印象,首先就当众责怪了他,加重了学生的逆反情绪,引发师生间的对立场面,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课程,影响了学生的情绪,而且教师自身的威信也受到损失,不利于以后的教学。
案例反思:
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新课标的探究式教育理念下,师生互动发生越来越频繁,教学意外生成也就越来越常见。教师处理意外事件,应该抱着一颗宽容的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在千变万化的教学中,始终游刃有余,做出最佳的处置。从以上案例中,我的反思就是:
一、消除刻板印象,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其主导和强势的一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受教育对象产生影响。如果教师具有很强的刻板印象则会对受教育者带来一定的影响。“案例”中如果我能先把两个学生分开,换个座位,等到课上完了,再配合班主任进行善后处理,可能效果要好很多。但因为惹起事端的一方是男生,小男生本身给人的印象就是调皮捣蛋喜欢惹事,因此我不假思索就首先将矛头指向他,且在批评的时候,没能多顾及他的感受,使他感觉受了委屈,学生自然不能平静,所以后来又发生争吵,让我火上浇油,情绪爆发,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面对意外事件,教师首先要敏锐地把握事件的性质、发展的苗头,以及课堂变化的趋势,再做出准确的判断,或淡化,或化解,或疏导,或堵截,能够当堂处理的当堂处理,有的则应该先控制事态发展,然后再在课后择机解决。尤其是处理“学生吵架”这类事件,教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对当事的哪一方有偏见,在没有时间分辨谁对谁错的时候,应该先控制事态的发展,不能把原本学生之间的矛盾变成教师和学生的矛盾,影响到课堂。
二、控制自身情绪,提升课堂调控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其中教师随机应变,提升掌控課堂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掌控课堂意味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可预见性、渐进性、现实性的把握,教师既要恰当创设课堂上的学习情境,又要恰如其分地调节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方式做出正确的指导。回想起这些“尴尬”,我想如果现在面对这样的事件,我会比较从容地解决,课堂氛围也会更加和谐。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同样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由于是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手段、方法和策略,其教学效果往往是天壤之别,有的课堂可能单调乏味、令人生厌,而有的课堂则可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心存期盼。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折射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课堂教学既要讲科学性,又要讲艺术性,使我们的课堂具有动感、情感、美感,才会使课堂产生感染力。教师只有不断修炼内功,提升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方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顺利实施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真切体验课堂活动。
三、发挥教育机智,化解课堂“意外”
课堂教育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事件,这些事件有可能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干扰,有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预见不充分,也有可能是教师与学生间、或学生与学生间暗藏着的矛盾。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引起的意外事件,都需要我们教师对这些课堂意外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并妥善解决,以保证课堂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备这种驾驭课堂的能力,即教学机智。有时教师充分准备、精心预设的教学过程在实施时被学生“破坏”或“打乱”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这种现象有可能会越来越频繁。新课程改革倡导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要给学生创造充分发挥和施展的空间,使教学过程更加开放,更具不可预测性。所以在意外发生的时候,教师要冷静,不能总是希望能够很直接、很武断地把“意外”给泯灭掉。比如说教师一不注意出现口误,甚至某些知识点讲解不到位等等,学生都有可能提出质疑。教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不能以权威自居,确实有失误的应该虚心接受。涉及知识点的,可以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多提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毕竟教学不是独角戏,学生的参与非常重要。
课堂上的意外千变万化,考验着教师的掌控能力。处理课堂上的意外考验着教师的智慧和学识,也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和底蕴,及时总结和反思,提高应变能力。音乐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生活,努力分享他们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引导他们走进音乐的世界,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课才会真正地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音乐课上的意外也会更多的是意外之喜。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