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志锐+杨慧芳+周鹏飞
摘 要:高中生学习历史,除了要了解更多历史知识外,还要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历史时空观便是其中翘楚。人教版教材采用“专题”加“模块”编订,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但其缺点是割裂了历史发展的系统完整性;同时教师亦缺乏细化时空观的教学实践。要改变上述困境,培养学生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的时空观念必然要从丰富教材内容、调整教学模式、树立学生自主意识
入手。
关键词:高中历史;时空观;教材
一、“时空观”的概念意涵
1.“时空观”的概念
“时空观”在历史学科中包含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两部分,前者主要指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等相关信息在历史过程中按一定时间顺序产生、发展、变化的状态,也就是历史事件不仅有年代纪事的概念,还有逻辑时间的概念;后者主要是指历史现象、历史时间以及历史人物在历史过程中产生、发展、变化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如:地理、环境、位置、场所等。概括起来说,历史“时空观”就是指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特定的时间、空间联系的观念。它要求学生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等涉及的时间、空间有明确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前后及相关历史事件间的有机联系,并对此产生准确的评价。“时空观”是学习、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是形成历史思维的前提。
2.掌握“时空观”的意义
历史长河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时间、历史空间基础上的,离开了具体的时间、空间,历史事物的存在便没有了意义。历史“时空观”内含对历史事物与相关时间、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过程,学生在这一思维的指导下,自然而然便能以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来认识、理解与看待历史。高中历史教学若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可以较好地弥补人教版专题教学的不足,便于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形成框架,帮助构建历史体系,避免孤立的、片面的论史论事。
二、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的现状研究
1.教材现状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课程版本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这五个版本,这几个版本各适用于不同地区。就其内容而言,这几个版本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中国史的内容占据大半江山,其内容又多偏向社会政治的流变,尤以政治史为最,且采用编年体形式编写教材;第二,世界史内容相对较少,同以权力更替为主线,且缺乏足够的地图帮助学生理解,文字描述难以立体展现历史事件与时空的有机联系;第三,编写内容遵照老一辈历史学家的评价,难以摆脱阶级立场,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学生难以自主学习,教师全权掌控学习进程。
2.学生现状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及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空间不确定,对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不同表述容易出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时空观念,对古今中外历史地名、疆域变动相对陌生,对重要战役的演进路线几近抓瞎。同时在构建历史框架时,学生对中国史的权力更替掌握相对较好,难以理清世界史的发展过程,不能将世界史与中国史进行纵横向对比。表现在知识树上则是:只知道零散的、重要的知识点,不能连成知识脉络,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3.教学现状
历史教师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掌控着历史课程的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进度、教学评价甚至教育成果等,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时空观”的认知、细化、实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时空观”的塑造。笔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及与其他同事、同行的交流中发现,部分教师对于历史“时空观”的认知存在一定偏狭,将其简单地看成一定年代时序和地理位置,较少将其延展开来,没有将历史“时空观”的目标细化到实处,即对中外历史、前后历史进行比对。比如在讲到某课时或某环节时,不能将某个事件的前因后果铺陈开来,也不能对具体的历史线索进行梳理,只能就事谈事、单一分析,最后再要求学生死背、死记该知
识点。
三、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的培养措施
笔者所在地区使用人教版教材,采用专题式模块教学。该形式相对之前的编年史教材,显得新颖多样,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使学生对某一专题有更深刻透彻的认识。但在专题史教材中,每个专题相对独立,这就破坏了历史的整体性,使学生难以直观把握歷史事件的先后及某一事件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因此学生难以理清历史线索,把握历史规律,增加了学习难度。鉴于此,专题史教材的编订,可以适当增加某一事件的背景知识,同时增添大量的地图、表格等,给学生直观的历史感知。
在新形势下,教师一定要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参考文献:
[1]齐健.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庆忠.高中历史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