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国
摘 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既反映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也反映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是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题中之义,也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因此,从教学实践体悟出发,对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方法和举措做简单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发挥;培养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学教活动的对象,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既反映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也反映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是学科教学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笔者发现,少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由于轻视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致使课堂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教脱节,课堂气氛沉闷单板,导学效果难以达到预设目标。因此,在新时期、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将初中生主体能动特性发挥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必备要求。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推动学教活动的深入推进,实现学教效能的互促并进。鉴于此点,本人现简要议论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方法和举措,请予指正。
一、尊重主体人格,营造兴趣盎然的教学氛围
笔者发现,有少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形成正確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被动从属的学习个体,导致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内在能动学习情感也就无从谈起。而新课改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活化教学手段,提升和挖掘学生主体能动情感和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思想情感、认知探知实际出发,从情感方面入手,采用寓情于景的方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充分放大数学教材、现实案例、教学器材等资源的积极功效,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提升初中生的情感,展示能动特性。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中,教师为达到学生主体能动探究的教学预期,就采用了情境陶冶法,先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器材,展示出学校电动门开关等方面的画面,让初中生受到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冲击,然后将形象直观的电动门运动变化的几何画面通过图形进行表现,展示出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从而让初中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感性的认知,为能动探知学习打下思想根基。
二、强化策略传授,提供亲身体验的实践环节
问题: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作BE⊥AC,DF⊥AC,垂足分别为E,F,连接DE,BF。
(1)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2)若DE=DC=EC,求AD:DC的值。
学生探析指出:根据问题要求,需要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定理。
教师予以指点,强调指出:解题时要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内容。
学生合作讨论归纳解题思路:(1)由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E⊥AC,DF⊥AC,易证得△ABE≌△CDF,即可得BE∥DF,BE=DF,则可证得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2)首先设OE=x,由DE=DC=EC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表示出AF与DF的长,再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D:DC的值。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推导,向学生明确指出,“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学生通过亲身探析和思考探寻,得到其解题的根本路径为“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上述问题教学中,初中生成为解题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实践者,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与教师、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等双边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初中生思考解析问题的活动进程,获取了第一手的解题实践技能和策略,为初中生自主学习、独立探析提供了方法指导和策略路径。由此可见,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发挥初中生的能动学习潜能,有意识地提供初中生独立感知、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环节,教师予以及时的指导和引导,在推动初中生学习活动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认知解析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路径,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和显著进步。
总之,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人格,让初中生在适宜、积极的教学氛围中,实现潜能的激发、主体的展现。
参考文献:
[1]廖爱兰,黄新国.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主体能动激发教育的构想[J].教育评论,2012(4).
[2]徐加新.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潜力[J].教育评论,2013(6).
编辑 李烨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