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邱梅
摘 要:一年来,我校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改革与创新,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交流、指导、练习、反馈”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新课堂;新模式;语文教学;实践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能力得不到培养,个性得不到发展。为此,我校遵循新课程标准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改革与创新,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交流、指导、练习、反馈”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一些老师听课后的感受是:这一届的初二比上一届初二的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强得多,有自己的主见,敢说,课堂上有活力。我们的課堂教学既重视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更重视学生的成功与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因此教师要认真备好预习学案,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如何去预习,而不让它只流于形式。所以我们在设计预习学案时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有梯度地设计出预习题目,不但从预习目标、预习重难点、预习的内容上去设计,还从学法上去指导。比如,预习“诵读欣赏”中的诗歌时,首先要指导学生去反复朗读,再介绍相关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知识,两者结合,使之从中体悟出诗人的思想感情。现代文预习也同样,扣住文本,补充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题目,让学生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设计一些“预习收获”“本课疑问”等环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心智技能,在“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完成预习学案这一环节就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在老师的一步步搀扶之下,由课内的阅读引向课外的阅读,由课内的自学引向课外的自学,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走会跑,从而丢开“老师”这个拐杖,达到“自能读书”的境地。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大脑思考必须有动机,思维动机一般分为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疑难问题产生悬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打开思维的门扉,这就是他们的内因。我们都知道,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所以他们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在小组交流过程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在与别人切磋讨论中使自己的见解得以修正或完整。例如,学生在预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必然会有疑问:“沙漠里都有哪些奇怪的现象?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在反复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应该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课堂上教师的进一步追问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处。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由于学生年纪轻、阅历浅、知识单一等原因,一下子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循序渐进,要根据文本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寻找有利于激发他们兴趣的“敏感点”来做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学习自然有动力。还愁话不会说,文章不会写,成绩不能提
高吗?
三、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语文是工具性学科。叶圣陶先生说:“只有让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教学才算对于极大地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份内的责任。”要使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就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采用无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能力得到更多的发展。而新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效率上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通过学生的预习,课堂的交流,教师的指导,减少了时间的浪费,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最后辅之以练习,既可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拓展、延伸。练习设计要注意灵活多样,饶有趣味,使学生在紧张之余轻松一下,在活泼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能够掌握的不讲,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全面发展搭建很好的平台。
新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培养了一批善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且具备较高素质的学生。由于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学习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真正与教师、文本形成共鸣,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平等对话的平台,学生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思维得到启迪,情趣得到熏陶,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升,而且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德高.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教育,2017(2):71.
[2]鄢邓云.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6(10).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