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月
摘 要:不管是社会发展还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变得越来越显著。数学教育在初中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信息技术也随之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而且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都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通过实践教学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以及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地进行探究改革,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载体;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不仅有着很好的教学功效,而且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所谓以技术为载体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熏陶,同时信息技术还有助于让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一目了然,把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将对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优势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体现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完全按照应试考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虽然学生也能学习到数学的重点,但是知识的整体思路没有条理。如果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把要讲述的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制作成一个PPT,把要讲解的知识分门别类、由易到难地呈现出来,学生不仅能一目了然,而且能有效地掌握当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者,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上,教师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批改作业,对于作业中的问题教师也只能系统地去讲解不能做到面对面地去指导,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还能做出针对性的指导教学,省时又高效。最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会在板书上占用很多时间,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课堂效率,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并通过网络技术拓展更多的课外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勇于探索,全面
发展。
二、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探究式教学研究
(一)让数学知识更直观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会逐步接触到一些几何图形的学习,这时教师如果只是按照教材讲解,学生很难对该部分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但是如果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把图形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构建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各式各样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多媒体多方位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数学概念性知识更灵活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学生会慢慢接触一些概念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就是让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背诵,最后就是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这时教师就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时,就有很多的概念性知识需要学生去铭记,并加以掌握,这时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把每个公式的形成特点通过图片和分解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就能够一目了然而不是盲目地死记硬背。学生只有在真正地了解了数学知识点后,在日常的习题练习中和生活运用中才能得心应手。
(三)提供丰富的探究式学习资料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能只限于课堂知识的灌输,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加强学生课外的知识巩固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很多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也是延续了传统的方式,给学生限定一个范围,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以试卷或者书籍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课外的训练。这种方式除了让学生花费大量的金钱去买之外,并没有收到显著的效果,很多学生只是走了形式买了教材,而没有对里面的习题有真正的解读。但是教师如果能够提倡学生运用互联网工具就可以轻松地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料和详细的解题思路,进行丰富的课外学习。
例如,在学习中遇到重点、难点的题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网站搜索有针对性的习题進行练习,让学生做到对知识点可以灵活变通,举一反三。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教育方面也做了很大程度的改革,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探究的主要方向。与此同时,这种探究式的教学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使课堂氛围更活跃,教学质量更高。因此,信息技术的高效运用很好地摒弃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对于初中学生整体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张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学习情境[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14).
[2]苏莉莉.浅析探究式教学在职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0(11).
[3]曾沛.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