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日伟+李小鲁
在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并对扶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已成为下一阶段扶贫攻坚的重要行动指南。
职业教育有密集的实用技术,有广泛的用工信息,有可靠的扶持政策,有从基础做起的教育环境,在阻断贫困代际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职业教育在“扶贫攻坚”中应该大有作为,也可以大作为。
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在服务国家扶贫战略方面具有先发优势,肩负着为顺德现代化进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勇于担当,积极作为,面向广东欠发达地区贫困孩子精准智扶,面向四川冕宁职校精準帮扶。
“双零模式”扶贫,隔断代际传递
自2006年广东省政府实施“双转移”(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战略,广东省教育厅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扶贫措施。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积极探索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班的“双零模式”扶贫。该模式的学生是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家庭的子女,零学费入学,这些学生独立建班,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一边在合作企业顶岗实习,一边在学校学习。他们通过顶岗实习获取报酬,用于支付生活费。学生一毕业马上就可以零距离上岗。以实现“招生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11年来共培养了1050名毕业生,有102位学生通过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免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或参加高考继续升学。89%的学生就业对口,就业质量高,很多毕业生成为各大企业中坚分子。如机电063班李文广成为康宝电器有限公司西南片区的销售经理;机电072班陈文洪同学成为东莞中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机电062班黎房斌自主创业,拥有自己的公司。创业成功的黎房斌常说:“相对于别人,我是不幸的,相对于命运,我是万幸的,国家的资助政策使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梦想则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动力,梁銶琚职校为我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舞台,我的家庭因为我彻底隔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校企共育”扶贫,提升造血功能
我们认为:学生只有找到了一条稳妥可靠的技术致富之路和一个好的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才能真正隔断贫困代际传递。如何为贫困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将扶贫工作从学校单方“输血”转变为与企业合作互动“造血”和主动“生血”。我们与企业家们共同探讨人才培养和扶贫的思路、方法,探讨如何找准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利益共同点,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与就业的问题。经过反复的筛选,确定了康宝集团公司、海信科龙、顺峰集团公司、福盈酒店等23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并与他们共同签定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合作协议。如学校与康宝集团的合作协议中就明确:“康宝订单班”的学生在康宝集团顶岗实习期间,月薪不低于2000元,在学生回校学习期间,康宝集团还给学生300元/月的生活津贴,同时要求“康宝订单班”的学生毕业后至少在康宝集团工作三年,精准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和企业用人需求。机电063班李文广同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出生贫困的他本来要走辍学打工帮补家计这条路。受国家扶贫政策惠及,在康宝订单班,李文广同学参加企业顶岗实习,成就了自己的一次次蜕变,从生产线一线员工——技术员——质量检测员——小组长——技术骨干——销售——区销售经理,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企业的中坚分子,家庭也因为他的成功而脱贫。
在与四川冕宁职校的对口帮扶中,我们同样重视发挥企业在职教扶贫中的作用,牵针引线,把顺德的企业引入冕宁职校,拓宽学校校企合作渠道,从而提升学校的造血功能,提高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效能。
“聚焦智志”扶贫,培育发展潜力
我们认为:职业教育是阻隔代际贫困的有效路径之一,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即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应该是过硬的,能够帮助学生长远发展,否则学生依然面临再次返贫的挑战。在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技能及学习能力放在首位,按“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围绕生产岗位需求,编写适合“双零模式”班学生的教材,共编写了23门教材,内容上突破了专业学科本位思想,注重安排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内容,合理安排文化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比例,在教学目标上,体现了市场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在学生考核方面,我们按“应知、应会、应用”的原则,依据企业对各岗位从业人员的要求,将学生的考试分为应知、应会两个部分,应知部分由理论课教师考核,应会部分由工人师傅在学生实际生产中结合产品质量考核,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每一次生产任务的完成过程都是一次考核过程,实现作业与产品合一。
扶贫先扶志,针对贫困学生,我们编写了专用德育教材《从学生到职业人》,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挺起腰杆、自立自强。鼓励贫困学生正确面对眼前的困难,扶持他们依靠自身努力、走技术致富的正当路子。我们通过组织心理辅导、社团拓展活动、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思想,振奋学生的精神。让贫困学生懂得,经济上的暂时困难可以在政府、社会或朋友的资助中得到化解,但依靠资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扎扎实实掌握专业技术,练就良好的操作技能,有志气,能担当,在自信中学会勇敢顽强,永不服输,拥有终身受益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永远告别贫穷,逐步走上创业致富之路。
为了辐射我校的经验,从2017年开始,我校对口帮扶四川冕宁职校,通过 “1+2”的联合办学模式招收中餐烹饪专业的学生到我校就读;进行行政干部、教师互派及交流;选择对口专业进行共建及送教上门等方式,促进贫困地区学校的发展。
“人人出彩”扶贫,理念引领持续
在职教扶贫的过程中,我们按照习总书记指出的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要求,进行“人人出彩”扶贫。endprint
一是健全机制,给予“出彩”的阳光。学校针对贫困生制订了系列的规章制度及奖教奖学条例,为学生出彩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二是搭建平台,提供“出彩”的土壤。我们根据每个贫困生的特点与专长,给他们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通过组织他们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艺术表演、文明风采大赛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专长和优势,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全体贫困生感受到人生绽放和出彩的可能。近几年,我们的贫困生中有53人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18个;133人次参加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57个、二等奖78个,与本地学生平分秋色;首批工学班学生龙炎胜、潘杰恒组合参加2009年职业院校技能“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竞赛,从区赛、省赛到国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全国赛的一等奖,潘杰恒同学也因此免试进入高职院继续学习;有8人次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学生。
三是加强培训,配齐“出彩”的养料。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是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优势,为冕宁职校培养培训专业教师,面向贫困生、社会失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每年培训量达8000人次左右。
“扎实精准”扶贫,赢得多方满意
从2006年到2017年,我校走过了11年的职教扶贫道路,扶贫对象从广东拓展到四川,目前已探索了一条精准扶贫的职教之路,做到了四满意:
一是学生满意:大大提升了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雙零模式”扶贫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能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进行学习与参加工作实践,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使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同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极大地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从而帮助他们高质量就业。可持续发展的高薪工作岗位,让学生十分满意。
二是企业满意:学生零距离上岗,缩短了企业员工培养期
由于 “双零模式”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与企业人才的标准对接,因此培养的人才不仅适用,而且好用,满足了企业用人的要求,平抑就业市场需求的波动,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紧张的燃眉之急,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广东康宝电器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罗小甲表示“双零模式”班的学生来多少我要多少。他还承诺:“双零模式”班的学生只要加入他们公司,在生活上与大学毕业生享受同等福利,工资上浮10%。格兰仕人力资源中心部长赖凌云说,“双零”模式班的学生不仅技能强,而且职业素养高,招收企业员工我肯定会优先考虑他们。
三是学校满意:给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双零模式”给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的改革,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了校企协同育人,为“产教研、产学研”提供一个更高更宽的平台。
四是政府满意:有效实施了教育扶贫
各级政府领导在视察我校时,都高度肯定我校的扶贫工作。时任广东省副省长宋海在“双零模式”毕业典礼上致辞时说,“零学费入读,零距离上岗”模式有效构建和谐社会,体现教育公平,成为“智力扶贫”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梁銶琚职校在增强扶贫内生动力,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就业增收,加快脱贫致富,发挥了独特的作为,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教育扶贫。真正实现了“招生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职业教育在扶贫攻坚中大有作为,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服务国家的扶贫战略,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克服困难,走好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为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贡献力量与经验。
责任编辑 魏家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