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高校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

2018-01-08 05:44缪春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民办民办高校

缪春光

(哈尔滨华德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民办本科高校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

缪春光

(哈尔滨华德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方法,并从三个角度提出了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思路,最后,提出了民办本科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三个组成部分,构建了基于教学输入、教学过程、教学输出三个维度的质量标准的指标体系。

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教育质量标准;指标体系

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质量标准研究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纲要和“本科教学工程”的共同要求,2015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以“学校主体、地方主责”工作定位积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这更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机构要建立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这个大趋势下,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引导高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和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培养的现状出发,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提出民办本科高校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构建质量标准指标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为民办本科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1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内涵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政治层面上,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体现在教育的目的及目标上,不同学校的标准可能不尽相同。经济层面上,要受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对消费者价值取向的满意程度上,不同的评价主体要求不同。人文层面上,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体现在高等教育满足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程度,不同的学生个体需求不同。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体现在高校的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程度,所以说,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即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2 国内外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

人才培养的质量即是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包括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一切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水平,专业建设水平以及专业课程水平三个方面。而专业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单元,因此,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人才培养的指南针。

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主要建设在学校和地方层面,根据社会需求,不同院校的层次与不同专业制定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评价标准,主要通过自我评估与专业认证来实现,是一种高度自治的行为。

欧洲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主要建设在国家层面,分为内部标准和外部标准,前者主要用于校内的管理,后者主要用于保证前者质量标准的实施,具有高度的规范性与统一性。

英国和日本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主要建设在学校层面,各大学自行建立适合自己的质量标准,通过专家评审、学生评价、自我检查等方式发现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而我国,从2008年首次高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开始,我国对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视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2013年国家开始号召各高校制定专业质量标准,规范专业教学,并引导高校进行积极改革,以此来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教育监管与评价体系。

3 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思路

从1998年国家对民办高校创立政策的放开,到2000年国家批准建立独立学院,到2002年国家允许民办高校自主招生,再到2009年国家把民办高校中的非独立院校纳入到普通高校之中,从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来说,国家对民办高校越来越重视。

随着高校竞争的日渐加剧,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往往关乎学校的生存发展,因此,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约束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是民办生存的唯一之路。

3.1 各级标准有效衔接

民办高校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国家、地方与高校自身的关系,才能确定标准制定的原则与依据。同时,各级标准间要有效衔接,国家标准是国家对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宏观要求,提出标准的层次结构,将管理类专业的质量标准进行统一;地方标准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具体现状,对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目标提出的进一步的具体要求,校级标准是在地方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形成具体的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3.2 标准制定的依据与定位

首先,标准制定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更要符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其次,要以学生发展规律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来制定。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必须要能够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与优势,找出差距与不足。同时,这个质量标准还应该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规范管理类专业日常教学工作,从而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3.3 标准框架建构的要求

在建构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时,要注重汲取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在国家标准框架的基础上,突出地方特色,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专业要求的框架体系。

在指标选取时,要具体到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办学条件、课程建设、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与此同时,通过不断的自评、反馈、分析、改进质量标准,形成长效机制,与时俱进。

有条件的学校更要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建立监管人才培养质量的平台,收集一手信息资源,反馈质量标准的应用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4 民办本科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提出

本文通过借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出了民办本科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组成部分:人文标准、实用标准和满意标准。

4.1 人文标准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专门提出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高等教育既促进个人的发展,又为社会培养人才,这二者的关系应该是先个人发展,再为社会培养人才。所以单纯从经济角度去评判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忽视对学生个体本身发展的关注,导致许多毕业生过份地关注经济利益,而没有丝毫社会责任感,工作中的违法乱纪行为经常发生。因此,在制定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时,不仅要具备管理类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更要具备人文关怀、公正的精神。

4.2 实用标准

民办本科高校办学没有地方政府经费,也没有国家投入的教育资源,无论是师资、教育资源、学科建设还是教育教学水平,都无法与公办院校相提并论,这就决定了民办本科高校不需要走创新拔尖的理论型人才培养的道路,其发展战略及目标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其人才培养质量也是以应用为唯一标准。

管理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管理类人才,即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从事本管理性工作。

4.3 满意标准

高等教育不是机器,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使利益群体对其满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满意程度上,第一,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的满意程度,是否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与愉悦;第二,企业在为人才提供就业岗位时,对其工作表现的满意程度;第三,社会对人才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的满意程度。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判断标准不一,而合格的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应该是要满足各方利益,让各利益主体的满意度位于合格水平。

5 民办本科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维度构成

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应该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所以质量标准的指标体系也应该包含人才培养教学输入、教学过程、教学输出的每一个环节中。

5.1 教学输入

这个维度的指标主要包括师资条件、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师资条件方面要体现师资的结构,如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教师的能力,如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师资队伍方面的要求要不同于普通本科高校,应该更强调教师的实践技能。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是学生培养的硬件条件,首先要保障为学生提供基础的学习环境,其次要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教学的实验室情况,实验基础情况,校企合作情况,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情况,见图1。

图1

5.2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指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学生接受本科教育,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过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等。课程设置指标中要体现出是否与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主要知识内容与实践技能的相统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是否恰当,教材选用是否合理,教案与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目标等;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要考虑到所传授内容的方式是否适合学生的特点、是否符合课程的特点以及专业的特点,是否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见图2。

图2

5.3 教学输出

教学输出是高等教学的结果,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主要是指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质量。管理类人才在毕业时必须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理论知识方面,不仅要拥有专业领域内的相关理论,而且还有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各领域的基础知识,更应该掌握计算机、数理统计及现代应用技术知识。

在实践能力方面不仅要有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可以适应不同管理类工作的通用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决策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等。

在综合素质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思维,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养成学生端正的品行和实事求是的正派作风,见图3。

图3

诚然,本文只是构建了简单的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基本框架,而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与逐一细化。各维度、各级指标在整体指标体系的权重也会根据管理专业的不同权重有所不同。这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1]冀国强,王广珠,陈国强.现代职教体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索[J].职教论坛,2015(3):5-6.

[2]傅宝英.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与维度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1):20-22.

[3]林春梅,肖立国,施丽莲.地方高校专业质量标准建设与实施[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5(12):95-100.

G642

A

2096-4110(2017)03(c)-0092-03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 《转型发展背景下以效果为导向的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16G398)。

缪春光(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民办民办高校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