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瑶族“蝴蝶歌”的价值及发展

2018-01-07 11:04胡艳婷黄玉敏刘铭潇何钦钱申宗圆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3期
关键词: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胡艳婷 黄玉敏 刘铭潇 何钦钱 申宗圆

摘 要:文章将以富川瑶族自治县的“蝴蝶歌”为例,从“蝴蝶歌”的自身特点出发,研究其自身价值与发展价值,分析“蝴蝶歌”的发展现状,简述对其进行的保护工作,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瑶族“蝴蝶歌”文化。

关键词:瑶族“蝴蝶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发展

“蝴蝶歌”虽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其音韵与唱法已经不符合当代的流行风格,再加上“蝴蝶歌”是用“梧州土白话”演唱,其演唱者与受众者均有限,因此“蝴蝶歌”的传承与发展仍受到限制。要想传承瑶族“蝴蝶歌”文化,必须充分了解“蝴蝶歌”的特征、优势与劣势,并且挖掘其最大意义及作用。当人们意识到“蝴蝶歌”的美与作用时,才能欣赏“蝴蝶歌”,用好“蝴蝶歌”,为“蝴蝶歌”找到好的发展道路。只有让“蝴蝶歌”的价值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有所提升,它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1 “蝴蝶歌”的特征

“蝴蝶歌”的歌词大多为即兴创作,歌词质朴、优美,旋律轻快活泼而又不失和谐,词句、词语组合自然流畅。歌的衬字词常出现“蝴的蝶”“蝶的蝶”之类的衬词。“蝴蝶歌”在瑶族二声部民歌中,用一种汉语方言土语——“梧州土白话”演唱。“蝴蝶歌”的歌词内容涉及记事、传情、祭祖、述史等,但以情歌为主。

“蝴蝶歌”不仅有独唱形式,还有双人合唱、小组合唱,在盛大节日来临时还有大合唱形式。合唱时高音、低音相结合,歌声层次错落而有跳跃感,有争鸣而又和谐的感觉。

“蝴蝶歌”的大二度在西洋和声里是不协和的,叫不协和的音阶,是刺耳的,甚至有人讲是“魔鬼和声”。但是在民歌(瑶族“蝴蝶歌”)里面,它却偏偏非常悦耳,几乎打破了西洋和声理论的东西,可见“蝴蝶歌”的特别之处。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黑山村是瑶族“蝴蝶歌”的发源地,“蝴蝶歌”的流行范围包括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及其毗邻的瑶族聚居区。然而不同区域的“蝴蝶歌”又有一定的差距,体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及生活状态。

“蝴蝶歌”的传承形式主要是口耳相传、歌书记录、世代相传、民间传授。瑶族“蝴蝶歌”跟民间故事一样,在农民工作休息之余传播。

2 “蝴蝶歌”的价值

2.1 “蝴蝶歌”的传媒价值

在瑶族“蝴蝶歌”诞生发展之初,“蝴蝶歌”是瑶族年轻人相识、相欣赏的重要媒介。瑶族人民“以歌为媒”,不仅能传递信息交流情感,还能通过歌声来交朋友,这种方式也为男女感情的产生与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十分具有民族特色且十分有趣味。现如今是网络发展时代,但面对面的互动也不乏是一种很好的交友方式。倘若如今学习瑶族祖先办一个盛大的“蝴蝶歌”情歌对唱节日,不仅瑶族人民可以参加,全国各族乃至全世界各族朋友都可以参加这样一个以歌会友的节日。这样的“蝴蝶歌”演唱节日,不仅能帮助当代年轻人交朋友,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也能为当地旅游业作出贡献,“蝴蝶歌”的传承也更有希望了。

2.2 “蝴蝶歌”的欣赏价值

瑶族“蝴蝶歌”的声音犹如一群蝴蝶在舞动翅膀。“蝴蝶歌”的独唱是悠扬而清脆动听的,“蝴蝶歌”的合唱更是音色、音调错落有致,活泼而和谐,在盛大的节日里演唱给人一种活泼欢快、热情好客的感觉。当瑶族人民穿上民族服装在节日里演唱,这样的“蝴蝶歌”表演,不仅仅是听觉享受,也是视觉享受。“蝴蝶歌”旋律自由,节奏轻快,演唱者会根据当时演唱的情景对歌曲随时进行灵活地处理,歌曲与瑶乡的山水相呼应,更是美不胜收。2016年“蝴蝶歌”的发源地黑山村有63位会演唱“蝴蝶歌”的村民,将瑶族“蝴蝶歌”带上《中国民歌大会》节目。2017年初,黑山村群众登上“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民歌大汇演的舞台,瑶族“蝴蝶歌”的欣赏价值应当被好好利用。

2.3 “蝴蝶歌”的教化价值

“蝴蝶歌”承载着瑶族人民的思想,在女儿出嫁以及祭祀活动中,“蝴蝶歌”的演唱都有着教化作用,歌词记录着思想,通过乐音传递,使瑶族儿女们记得深刻。在瑶族,年轻姑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家中所有亲戚都来陪伴新娘,整夜不睡地进行“坐歌堂”。所有家人围坐在一起对歌,通过歌曲教育准新娘今后生活方面的种种道理。到了第二天正式迎娶的时间,新娘子经自家嫂子的精心梳妆打扮后,“蝴蝶歌”便以“哭嫁”的形式出现,不仅仅表达了家人对新娘的不舍之情,也是对新娘以后生活的美好希望,愿新娘能记住歌曲中的教诲,带着这些经验感受生活。这种思想以及经验的传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使人在动听的歌声中学习与思考,可见音乐在教化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

3 “蝴蝶歌”的发展现状

由于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以及无数娱乐浪潮的推进,人们的审美情趣、休闲心态与娱乐休闲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换。现如今交通发达,人们交往的媒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接触的新鲜事物也多了起来,跟随潮流是人们所追崇的。相比同样是即兴创作的嘻哈音乐,传统的瑶族“蝴蝶歌”很难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瑶乡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求学、务工,离开了瑶族“蝴蝶歌”孕育诞生的地方,年轻人对于瑶族的“蝴蝶歌”知之甚少,更别提对其的传习与发展了。且瑶族“蝴蝶歌”的一大特征是以“梧州土白话”演唱,随着民族的融合、方言的流失,能理解并且能说“梧州土白话”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听不懂的问题成为“蝴蝶歌”发展的困境。现阶段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年轻人学习技术都以实用为主,“蝴蝶歌”等传统民族文化的学习难成主流,致使”蝴蝶歌”传承人极度缺乏。

4 “蝴蝶歌”的保护工作

对瑶族“蝴蝶歌”的系统性挖掘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2006年,富川县以莲山镇的大莲塘村歌手演唱的瑶族“蝴蝶歌”为素材,用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的形式向广西壮族自治区申请瑶族“蝴蝶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瑶族“蝴蝶歌”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之后瑶族“蝴蝶歌”得到了更广泛地认可和关注。2008年,瑶族“蝴蝶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承和保护瑶族“蝴蝶歌”,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已先后投入60多万元,用于建设莲山镇莲塘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

5 总结

瑶族“蝴蝶歌”的特性是自身特色的優势,然而这也是其传承与发展的挑战。我们只有好好宣传、利用“蝴蝶歌”的价值,让“蝴蝶歌”的魅力展现出来,瑶族的”蝴蝶歌”才能真正受到重视,人们才真正愿意学习与传承。

(指导老师:宋晓念)

参考文献

[1]邹家雨.浅析江华瑶族民歌“蝴蝶歌”的演唱艺术特色[J].西部皮革,2017(12).

[2]黄子丞.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实践——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蝴蝶歌”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瑶族传统舞蹈的审美价值与保护传承
瑶族民歌进校园初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当猫邂逅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