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渗透

2018-01-06 08:08汤洵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内容

汤洵

随着2014年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公布,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传统文化内容不断强化。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一步强化传统文化渗透,有效应对高考语文命题变化,是一个应为一线教师所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传统文化的习得,不能仅仅依靠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而是需要深刻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的渗透也不是一场“运动”,需要的是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浸润,久久为功。

近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常识,主要有科举、对联、节日、称谓、官职、历法、地理、礼仪、器具、音乐、典籍等方面,内容较为零散分散;二是著名人物,包括古代、现代和当代的著名人物,这些人物身上体现了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的爱国、敬业、尊老等品质;三是人文精神,主要涉及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自强不息、追求真理、尊重科学等方面的精神。

从日常教学实践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强行背诵一些主干知识点应付考试,其结果往往是生搬硬套,有时还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尴尬状况。其原因还得从“教”和“学”两方面剖析。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学过程普遍重“应试”轻“熏陶”,比如在遇到文言文及古诗词时,教师只一味围绕考试,安排学生背诵,而不是让学生从理解入手,了解传统文化。同时,教师为了教学之便,单纯依赖教辅工具和网络搜索,机械简单地讲解,不能、不愿在讲授中穿插传统文化内容。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普遍重“应付”轻“主动”。对大部分学生来讲,被动完成语文的听课、作业和考试任务已显疲惫,学生连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背诵都兴味索然,遑论能力提升和主动思考。

曹明海教授指出:从语文的本体看,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综合性、多维度地对学生施加的文化影响的过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渗透也必然是“润物细无声”的长期的影响过程。综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一、充分挖掘现有教材,把课堂打造成一系列传统文化的专题引申讲解

课本教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传统文化教育必然要渗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因为高中语文课本本身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应主动结合课文内容,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机应变,自由切换引入传统文化内容,给学生适时适度讲解。如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可以先行讲解课文内容,随之介绍苏轼生平,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三苏”的人生轨迹及“唐宋八大家”等文史知识。教师甚至可以通过介绍苏轼同时代的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与苏轼的恩怨纠葛故事,让学生了解北宋的文化环境,强化学生对引申出的传统文化内容的记忆。又如讲解《六国论》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中的“兵”字的时候,学生通常以为它是“士兵”的意思,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进行探析,介绍此处为“兵器”之意。一开始,学生可能会觉得难以接受。接下来,教师就可以从“兵”的古文字形态,引申传统文化文字学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兵”的文字演进和内涵变换,最后介绍“兵”字包涵的“兵器”“士兵”“军队”“战争”等多种意义,进而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

二、积极运用作文素材,把写作演绎成一系列传统文化的专题思辨训练

高中作文写作多是训练议论文,不少学生都是围绕论点、论据、论证生搬硬套,因而无病呻吟、内容空洞一直是学生作文的重要缺陷,也是教师头疼的教学难题。殊不知传统文化乃是写作素材的不竭宝库,在写作素材中大量引入传统文化内容既可以提高作文的可读性,客观上也可以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方式由简单背诵提升至思辨高度,可谓一举两得。实践中,学生可从给定的材料中提炼观点并进行分析;然后教师把学生整理后的资料汇总,供全班同学集体讨论交流,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传统文化材料,就能够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大家分享观点,拓展思路,互相启发。从同一现象或文字描述,完全可以得出不同论点,只要自圆其说、行文流畅即可。从近年来笔者的工作实践看,如此培养学生自由选用传统文化素材的意识效果明显,他们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进步。刚起步的时候,有些作文可能会出现“为引用而引用”的问题,论点与论据“风马牛不相及”,论证过程中不懂如何剖析素材,但多次训练和评讲后,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素材写作的技法往往就逐步走上轨道,直至游刃有余。须知能够流传至今的古典文史素材必然是生命力旺盛的,其中的人物和事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不管是现象还是内涵都值得反复玩味。在作文中使用这些素材不仅增强了作文的可读性,还增加了其文化韵味。久而久之,学生自觉自愿地积累传统文化素材,使得作文内容越加充实,传统文化底蕴也更加深厚。

三、注重引领课外拓展,把生活渗透成一系列传统文化的专题探索实践

课堂教学可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有限,要想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对学生施加传统文化影响,必须在课外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挖掘。笔者总结近年工作经验,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灵活、多样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熏陶柔性地融入学生的课外生活。一是借助影音媒体直接影響。四大名著影视剧、“百家讲坛”、文化纪录片等,都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教具。在繁重的课业之余,学生往往对影音作品接受度较好,这也是最方便快捷的渗透熏陶办法。二是围绕专题,师生互动讲授。传统文化之所以在今天仍然鲜活,就因为它无论是传承的对象、传承的范围,还是传承的途径、传承的方式,都不是死板的,而是鲜活的。受此启发,教师可以确定专题,安排学生提前收集相关传统文化素材,集中时间安排讨论、辩论活动,学生由接受者变成施予者,教师由施予者变成见证者,倒逼学生主动探寻相关专题的传统文化内容,往往气氛活跃,事半功倍。比如,以“赏月”为题,引导学生比赛相关诗词背诵;又如,围绕传统的“敬老”文化,引导学生对敬老文化传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价值进行正反辩论;再如,从《岳阳楼记》《滕王阁序》出发,探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君报国思想,等等。三是倡导阅读名篇、名著、名作。鼓励学生阅读古代优秀的文学篇章和名著,久而久之,传统文化便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厚的积淀。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作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主要内容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