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玩”思维导图

2018-01-06 19:51薛海峰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尝试导图课题

薛海峰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059-01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里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运用大脑思维的新型工具,它将无形的思维可视化,并具有发散性。

2015年11月我因参加自治区级课题中期汇报工作,有幸在汇报过程中,聆听了一位课题负责人汇报的有关"思维导图"相关知识的课题,这个课题中所涉猎的"发散性图形及曲线"吸引了我,后来,学校领导让我们开始读关于"思维导图"的相关书籍,加上寒暑假的业务笔记学习记录,渐渐地我对"思维导图"渗透语文教学产生了兴趣,今年寒假的培训过程中,我又一次亲临现场,参与了思维导图的当堂作业设计,再一次接触到思维导图,体会了那看似简单的图形却更好地将文本的文路和学生的思维以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图案,团队组员精心创设了一个全景图绘制,给与会教师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让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我对这奇异的线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了尝试教学的欲望。我想:语文课堂如果能引进"思维导图",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整个图形纹络清晰,看后一目了然,学生一定感兴趣。

因为好奇,所以尝试查询资料,经过多方面资料的收集,我发现思维导图在数学和英语取得的成果最高,而在语文领域中的应用微乎其微,看到了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开始了深思:思维导图能否在语文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怎样让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呢?今年我所教的学生已经是六年级了,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我便尝试着在语文课堂中初步"玩"起了思维导图。

初尝试时,因为学生不了解"思维导图"的功能,所以,我只能选择"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先从概念、功能、用途及操作方法一一教起,接着,我尝试着半扶半放,从单元预习中的思维导图着手,恰逢刚开学,挑了早自习,就这样牛刀小试了一回!

1.从"导游图"导入

师:暑假里同学们去旅游了吧?我们去旅游的时候,每到一个景点,总会发现景点门口有福巨大的"导游图"(PPT出示)甚至还会出现在门票的背面,它有什么作用?因为课前布置了让孩子们准备好假期旅游时的门票,所以,按照我的引导,孩子们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己的"导游图",兴高采烈地分享着彼此的快乐与收获,这样的初线条的"思维导图"就有了雏形。

2.走进课文"导图"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目录,自己读读第一组课文的课题,说说本单元围绕什么主题?写了什么?学生介绍课题,我则在黑板上画起了第一层导图,画完后,以"口语交际与习作"为例,引导学生简单浏览文本后,接着说说"口语交际与习作"围绕哪几个方面展开编排,之后就有了这样的一幅简单的单元思维导图:

插图

看着板演的"思维导图",我告诉学生,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简单的图形(即思维导图),将所有的课文紧密联系起来,就能弄清楚课文编者的意图,在了解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和重点时,再对课文内容来个先睹为快。

初次接触思维导图,先以认知课文单元的编排为抓手,接着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导游图"导入,再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这样更贴近生活,操作起来易上手。教学中,课文目录总是被学生忽视,许多学生对此不屑一顾,似乎它呈现于课文目录,以全册课文的首页罗列是多余的,殊不知,课文目录属于全册课文的首页,起着导向作用,只要运用思维导图画出一组课文的结构编排,这样就很清晰地展现了第一组课文的全部内容,让人看后一目了然。如果再深入地进行二层导图的描画,显示每篇课文的初步结构图,对学生以单元为整体进行预习是很有帮助的。虽然这是初次设想(设计思维导图,绘制的单元思维导图也是"序言");而且用的还是"满堂灌"的做法,但学生对这样的做法饶有兴致,于是我就大胆地继续"玩"着我的导图游戏。

3.在阅读教学中,尝试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主题教学是"亲近自然"。在进行《索溪峪"野"》备课时,我发现这篇略读课文思路非常清晰,是十分适合刚接触思维导图的学生绘制结构图的。于是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我提出:索溪峪的"野"到底"野"在何处?今天老师带着大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用思维导图来绘图学习本文。首先,可以通过第一层导图来画出每一段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接着,找找关键词,用第二层导图来实现。然后,我又引导孩子可以继续编制下一层导图,就这样层层展开,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文本思路。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意识强,团队合作精神极致体现。从学生或默读或浏览全文后的交头接耳表现中,我感受到了每个学生的思索、交流和跳跃的过程,于是便有了以下的导图呈现:插图

整个课堂,我运用了学生学习小组中的资源,从"满堂灌"到小组合作完成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精神也凸显出来的同时,文章的写作结构也一展无遗,尽管有些学生提炼的导图内容还不够简练,有些关键词也找的不够精确,并且每一层的图形显得有些杂无章法,有的是菱形,有的是椭圆形,有的是长方形,但是,孩子们能朦胧的走进"思维导图"的雏形,难道这不是值得骄傲的进步吗?接着,我根据孩子们的绘图,及时点拨引导:如果一层用上一种图形,整张导图就会更加层次分明,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反复修改,终于能够大致将《索溪峪"野"》这篇文章的结構,很好地用图形表现出来了,面对自己发现的文章总分段式,每个结构的类似性,学生雀跃不已,跳一跳摘到苹果的过程无疑是愉悦的,这样的"玩法"难道不是一次教学挑战?这种兴奋也带动了之后文章的交流与反馈,品读赏读环节,也是奇虎难当,平分秋色,当然也安慰了我这颗原本揣揣不安的心,更激发了我大胆的想法:是否可以将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迁移到习作教学中来呢?这将是我今后教学工作中继续"玩"思维导图的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尝试导图课题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