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距离世界一流大学100米”

2018-01-06 19:55刘斌王亮
看天下 2017年31期
关键词:实干朱自清清华

刘斌+王亮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是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两所学校的实力和名声接近,加上同在北京又只隔一条中关村北大街,它们的关系素来微妙。

北大和清华有点儿“相爱相杀”,尤其表现在两校的学生们总爱拿诸如学生风格、校园面积、学科侧重等内容“互黑”。至于在各类世界名校排名中,谁比谁名次靠前一些,更是两校学生寻找自我优越感的绝佳谈资。

“做中级干部的最多”

尽管这些年北大和清华都成了综合性大学,但北大常被视作偏文理科,清华偏工科。提到北大,人们会联想到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提到清华会冒出叶企孙、钱三强、钱伟长、杨振宁。

蒋廷黻曾在1929年接受校长罗家伦邀请,出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长,同时他也在北京大学兼职授课。蒋廷黻曾公开说,清华五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岁月。

“清华是一所国立大学,教职员待遇与其他同级大学是一样的,因此,它无法聘到杰出的学者任教。为此,评议会想出一个办法。”在《蒋廷黻回忆录》一书中,这位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如此描绘清华的融通之术:“就待遇的标准说,清华是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但清华另外规定有休假,并可供给休假旅费;上课钟点少,较其他大学进修的时间多;图书馆、化验室的经费也比其他学校充足。如果一个人为了拿薪水,就不必到清华。但是如果为了研究、写作、进修,他就会到清华来。”

毕业于北大的朱自清到清华担任国文系主任,他不仅写出那篇家喻户晓的《荷塘月色》,更对清华学生有了直观印象。1936年,朱自清在《初到清华记》一文中写道:

“从前在北平读书的时候,老在城圈儿里呆着。四年中虽也游过三五回西山,却从没来过清华;说起清华,只觉得很远很远而已。那时也不认识清华人,有一回北大和清华学生在青年会举行英语辩论,我也去听。清华的英语确是流利得多,他们胜了。那回的题目和内容,已忘记干净;只记得复辩时,清华那位领袖很神气,引着孔子的什么话。北大答辩时,开头就用了furiously(气势汹汹,编者注)一个字叙述这位领袖的态度。”

朱自清概括的清华精神是“实干”,他发现“清华毕业生不论旧制新制,在社会的各部门里做中级干部的最多”。

在1947年的一篇文章中,朱自清解释了清华学生“实干”的缘由:“青年人讨厌世故,重实干,虽然程度不同,原是一般的趋向。不过清华跟都市隔得远些,旧制生出洋五年,更跟中国隔得远些,加上清华学生入学时一般年岁也许小些,因此这种现象就特别显著。”

北大人偏思想,清华人偏执行

“实干”的传统一直在清华延续,直到21世纪的今天,已然成为清华人的某种特质。2003年江西省文科状元张晓楠,在入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后发觉,相较于北大,清華给她的感觉是某种执著。

“学科上的区别直接造成了北大与清华迥异的风格。”张晓楠在其《一个北大人眼中的清华大学》文章中解释:北大追求自由,清华讲求法度;北大营造浪漫,而清华尊崇现实;北大欣赏叛逆,而清华遵守规矩;北大像一个潇洒而不羁的诗人,而清华则像一个儒雅而严谨的学者。

有一次张晓楠看电视,中央台采访了几个清华的女生,每一个都特别朴素,当主持人问到她们平时生活的时候,她们全都说上课,自习。“这自然与清华课业比较重是有关系的,然而我看到的更多是她们的一种求学的精神,为着一个目标便毫不懈怠地昼夜努力。”作为北大学生的张晓楠感慨,“我自己可能是无法适应这种生活的,所以我不能不生出敬佩与感叹。”

一位硕士毕业于北大的理科女生发觉,北大人偏思想,清华人偏执行。她说了一个读书时流传很广的“传说”:计划在某地建一座lOO层高楼,要求北大清华一个晚上出方案;清华一个晚上出了厚厚方案,每一层是什么东西、怎么建设都讲得很清楚;北大也是一晚上出了厚厚方案——论为什么不能在某地建一百层的高楼。

“黑清华”是私下的共同梗

相比于正经百八的文章,北大人在民间话语场中更多是在“黑”清华。

随便问一个北大毕业生:清华之于北大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对方肯定会说,“隔壁,距离世界一流大学100米。”更“损”的解释则是:清华叫做“清二”,原因是北“大”所以清“二”。还有人会说,清华是“五道口男子职业技术学院”,是又红又专又务实的“隔壁”,是除了我们外人谁也不能黑的好“基友”。

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北大同学都有“黑清华”的历史。北大硕士毕业生小周坦承:“这是我们私下的共同梗,严肃程度我觉得跟谈星座差不多。”

“开启方式跟地域歧视,聊日本、印度、韩国相似。就是有一个stereotype(固定的形式),谈话中以此为据,夹带逗乐。”小周进一步解释:“对我校段子手来说,比地域歧视、民族主义使用更安全而‘政治正确、人畜无害。”

当然,“黑北大”的段子在清华学生中也广为流传。“你们有未名湖吗?”北大人常以此耻笑清华的书呆子们,但这也正是清华人看不起北大才子的理由:未名湖有什么了不起?除了能淹死诗人还能干什么?据说,清华学生总结自己学习十大优势,其中一条为:“寝室可以安空调,相比隔壁学校,革命性的优势……”

中国的高校中爱“互黑”的不只北大与清华,还有复旦与上交,即便英国的名校剑桥和牛津也是如此。“互黑”一般都在地位相近、环境相似的两个主体间才可能持续发生。水平差得太多的,容易被误解为人身攻击,地域差得太远的,容易被误解为地域歧视。

“黑清华”的本质还是开玩笑,一位北大学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个中原因——因为黑别的学校会被当真。

“清华会越来越成功”

清华和北大也有和解的时候,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一位清华男生找了北大女生做女朋友。

还有一个学校来路不明的网友认为:大概就是两校都要禁电动车时,北大为了学生安全,最终禁了外卖小哥的电动车;清华为了管理方便,直接修改了公寓管理法,禁止在寝室充电。

如果认真评价两校的优劣,一位从北大退学后又去清华读书的同学似乎更有发言权,他在知乎上吐槽:北大在很多方面对学生更友好,比如吃夜宵,北大学生从小西门出去就是畅春园一条街,顶多走个三四百米,要是穷了,小白房也是不错的;至于清华,桃李的夜宵简直无话可说,很难吃,这也就罢了,关键北门外的几家餐馆也没了,现在我们要吃好吃的夜宵只能跑很远去吃(学校太大了),大晚上的光骑车就要半个小时,所以现在都慢慢把吃夜宵的习惯给戒了,要不就点外卖。

上述同学说,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两所学校的区别,“清华是斯巴达,而北大是雅典。”

从实用主义角度看,一位刚从北大毕业的同学还是觉得清华好,他刚高考完的时候觉得两个学校差不多,快毕业了才发现“真的差很多”。

“在国内,在某些学术方面,北大和清华不相上下,但是对于能提供给学生的长期资源来看,清华应该超过北大。”这位同学坚定地认为:“清华会越来越成功。”

猜你喜欢
实干朱自清清华
Notes
Creating an Atmosphere
是心动啊,糟糕,躲不掉雪中的清华路156号
孙清华作品
数读2019政府工作报告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朱自清的较真
实干派 别克君威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朱自清的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