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中惠
“勿卖弄”
文/胡中惠
写下这个题目,先自胆怯起来,原因是“卖弄”者总有“卖弄”的资本:“镶金牙的咧大嘴,戴金镏子的拍大腿。”有钱的才夸富,会写的才卖弄。继而,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相关的话,胆子又壮了起来。鲁迅先生谈写作,有著名的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话本来是说写文章如何用白描手法的,然而对当下诗词创作也很适用。大师就是大师,装是装不来的。
如同生肉之品级,诗词写作的“卖弄”也是五花三层的。第一层面,不懂装懂,即《红楼梦》所谓“银样蜡枪头”。这一类人大都有着骄人的经历,在社会上有一定的位置,干什么什么成。不就是写诗吗?简单得很,还有比做企业难吗?还有比当领导难吗?殊不知诗虽小道,也要用汗水浇注,于是就弄出许多笑话。第二层面,毛泽东批评的“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半桶水”其实已经不少了,比之没有“水”的“桶”已经可以了,但距离“淌得很”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如果不“淌”,什么事没有,这一“淌”就露出了马脚。笔者大约即属于此列,自己的诗写不好,却“吧吧给人上课”。第三层面,写得已经很好了,却非要弄几个花样出来,结果事与愿违。就像邻家阿妹,一个项链就够了,非要戴俩,结果把脖子勒得生疼。第四层面则是出在某些大咖的某些作品里,作者学问太大,知道得太多,想把这些都弄进作品里,结果像吃面条,佐料都是好东西,结果却没有味道,反而倒了读者胃口。
为什么要“卖弄”呢?无他,无非是哗众取宠,彰显才情。写诗原本就是逞才的事,但为了凸显才情,非要机关枪一般将好的词语都用上让人目不暇接,写的挺累,读的也挺累。网络写作有好处,谁都可以发表作品,谁都可以批评别人。但也培养了好多“快枪手”,一会儿一首,一会儿一首,杜甫那么能写,也不能这样快呀!诗是首先写给自己的,但总是写给人看的!
诗词写作中的“卖弄”,只言片语还真说不清,但在阅读过程中都能感觉出来。第一,这些作品“无真意”;第二,没有处理好文与质的关系。当过编辑的同志都有体会,每逢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同一题材的作品联翩而至。今天国庆,写;明天重阳,写;后天全运会,写。诗歌是为感动而生的,你自己都没有感动,谈何感动别人?还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文质彬彬——既有文采,又很朴实;既要有深刻的思想,也要有精美的文字。过于强调形式,过于强调文采,就有“卖弄”的嫌疑。明末清初的傅山关于书法创作有“宁拙勿巧”的观点,我认为对诗词写作挺适用。也就是说,先要把事情说明白,然后再把事情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