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东,孙振东,张丽娟,刘昌盛
(丹东农业科学院水稻试验站,辽宁丹东 118301)
丹东地区水稻干尖线虫的发生与防治
王玉东,孙振东,张丽娟,刘昌盛
(丹东农业科学院水稻试验站,辽宁丹东 118301)
文章阐述了水稻干尖线虫的危害情况和发病症状,分析丹东地区水稻干尖线虫逐年加重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丹东 水稻干尖线虫病 发生 防治
水稻干尖线虫病又称干尖病、白尖病,全国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丹东地区2002年在东港市前阳镇胜利村个别地块发现干尖线虫危害,但由于发生轻,面积不大,并未造成水稻减产,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2016年在东港市前阳镇胜利村、新安村、平安村的田块进一步发生,发生面积超过45.6 hm2,其中轻发生18 hm2,重发生地块27.6 hm,一般水稻干尖线虫病可造成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30%以上,给丹东地区水田生产带来严峻的考验。
水稻干尖线虫寄主的典型寄主是水稻,其它寄主作物有谷子、小麦、草莓、玉米、大豆、蔬菜、麻类、花卉和农田杂草等。
病原ApheI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称贝西滑刃线虫(稻干尖线虫)属线虫动物门。雌虫蠕虫形,直线或稍弯,体长500~800μm,尾部自阴门后变细,阴门角皮不突出。雄虫上部直线形,休长458~600μm,死后直角弯曲成必状,尾侧有3个乳状突起,交接刺新月形,刺状,无交合伞。线虫活跃时宛如蛇行水中,停止时常纽结或曲成盘状。
水稻干尖线虫在水稻生长点上外寄生取食,病株生长前期从叶鞘中抽出的新叶叶尖褪绿,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丹东地区水稻一般6月10~20日受线虫危害,叶尖灰白干枯,扭曲干尖,病株孕穗后干尖更严重。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症状明显期,其中以穗期症状最为明显,上部叶尖端2~4 cm处逐渐皱缩,呈白色或灰色干尖,病健部界线明显,干尖扭曲,孕穗期症状为剑叶或上部2叶、3叶尖端1~8 cm处逐渐枯死,变在黄褐色或灰白色,略透明,扭曲成干尖,与键部有明显褐色界纹。潮湿时扭曲部分展开,呈半透明水浸状。有的病株不明显,但稻穗带有线虫,大多数植株能正常抽穗,植株矮小,病穗较小,秕粒多,多不孕,穗直立,普遍减产10%~20%。
大多数幼虫或成虫藏于谷粒中度过冬天。在充分晒干的谷粒中,幼虫可以存活3年以上,然而在土壤或水里则只能活到30 d。当谷子浸种催芽过程中,病种中内线虫渐渐苏醒,在水中荡漾,发现幼芽则立即从芽鞘细小缝隙中钻入,然后从病苗传染给健苗,附着于叶芽、生长点、新生嫩叶上方的细胞外,用吻针插到细胞中吸取汁液,造成被侵害的叶子逐渐变为干尖。在稻株体体内,线虫大肆生长,并通过交配大规模繁殖,稻株生长过程中,这些幼虫也随之不断向上爬,然后对穗原基进行侵害。孕穗时期,大量线虫都在幼穗颖壳内外集合,导致每一颗穗粒都存在病害。久而久之,在稻株内幼虫进行一代又一代的繁殖。秧田期和本田初期,幼虫借助灌溉水进行传播,病虫害危害面逐渐扩大。虽然土壤传病率低,但是随着稻种调运,病虫害得以更远距离的传播。
品种的抗病性、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诱发水稻干尖线虫的主要因素。水稻品种的不同使得水稻干尖线虫具有不同的抗性,相比于抗病品种,感病品种产量则会降低20%。水稻干尖线虫是一种存在于种子中的虫体,冬天在土壤中难以存活,无法对水稻根部进行侵染。相比于湿土,在淹水土壤中水稻干尖线虫对水稻幼苗的侵染力更强,高温环境下的稻株比阴暗环境中的稻株病虫害更严重,然而高温环境中的稻株籽粒中线虫出现率较低,因此,可以总结出籽粒中线虫前期繁殖发育对温度的适应性较低,同时繁殖后期对湿度的要求较高。
造在2016年丹东地区水稻干尖线虫大发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气候条件。2015~2016年春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干尖线虫繁殖与传播。
品种。丹东地区以前没有发生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大流行,所以在品种选育方面没有也无法鉴定品种对干尖线虫病的抗性,以至于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对此病的抗性较差。
防病意识薄弱。多年来当地农民对水稻干尖线虫发生、传播、防治意识薄弱,而农民往往是发现病症才开始防治,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期。
水稻干尖线虫主要是种子带病传播,而且线虫在种子体内存活时间长,要认真处理种子,选留无病种子或调进优质无病害的种子。
长期对水稻产地进行严格、全面的检疫,在水稻繁种田收获前,相关部门必须加强检疫工作,一旦发现存在病株的种子田,必须立即销毁种子,不得调运这些病种。要求农户采用无病害种子,预防水稻干尖线虫出现调运传播现象,避免远距离病虫传染。
一旦发现病株必须立即拔除,采用深埋、烧毁处理方式;同时要求农户不得露置堆放病稻草。只有通过充分腐熟后,这些病稻草才能当做堆肥原料。
精心挑选抗病虫品种是重要防治措施。病区稻壳不得用来覆盖育苗床面和隔离育秧层,同时育苗田同脱谷场保持长距离。繁种时一旦发现病种,坚决不得留种。合理组织排灌,不得实施串灌、漫灌方式,预防线虫随着水流进行大范围传播。
用药剂浸种是杀灭水稻颖壳内干尖线虫的最佳方法,一旦错过这一时期,干尖线虫侵入生长点后就难以用药防治。可选用18%的杀虫双500倍液浸种20 h,浸种后必须用清水冼净,然后催芽;或用10%咪鲜胺杀螟丹2 000倍液浸种4~5 d,浸种后直接催芽;也可用10 g克线杀兑水5 kg,浸4 kg种子,浸种48~72 h;温汤浸种,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24,再移至45~47℃温水中浸5 min,最后移入52~54℃温水中浸10 min,然后取出用冷水泠却进行催芽播种。
用温汤或药剂浸种时,发芽势有降低的趋势,如直播易引致烂种或烂秧,故需催好芽。用杀虫双或咪鲜胺杀螟丹浸种过程中,要避免光照,应勤搅动。药液浸种时加水量不宜过大,要保证药液浓度,种子量和药量要合理配比,药剂浸种时间要充足。
[1] 付东强.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发生防治.现代农业,2008,(13):169~170
[2] 高云国.浅谈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