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键,袁圣敏
(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研究所,北京 100088;2.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1985—2010年全国学生肺活量变化动态分析
吴 键1,袁圣敏2
(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研究所,北京 100088;2.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在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1979年,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首次在全国16个省会城市组织开展近20万汉族学生的大规模“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素质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1985年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共同组织了对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22岁汉族学生和14个省、自治区中人口在十万以上的27个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从此形成了依托于学校系统的每五年一次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制度,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共同组织的全国多民族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涉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个民族。
肺活量是反映人体生理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测试学生尽力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体总量,具有大规模测试的可操作性。本文利用1985年到2010年五次全国大规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肺活量测试的相关测试数据,对其中7~22岁学生的肺活量测试成绩进行纵向分析,以揭示25年间学生肺活量成绩的变化特征和一般规律。
本文利用1985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五次全国大规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肺活量相关测试数据,对其中7~22岁的学生的肺活量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参加检测的对象为在体检样本中筛选的“正常”汉族学生。“正常”学生是指能从事各项体育锻炼活动,发育健全,身体健康的学生。1985—2010年全国体质与健康监测参与学生样本情况为1985年471 115人,1995年 249 492人,2000年 266 267人,2005年 291 604人,2010年215 319人。
此次调研样本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即在确定测试试点学校的基础上按照年级分层,以班为单位抽样。原始数据的录入由各参测城市完成,全国样本的统计由教育部统一完成,计算方法为常规统计,由SPSS18.0、Excel2010统计完成。比较全国抽样地区不同城乡类别、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在25年间的均值以反映学生肺活量的变化情况。
肺活量能反映学生肺功能,对评价学生体质状况有实际的意义。根据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25年学生肺活量测量值的纵向比较,不难发现,学生肺活量水平从1995年开始,一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在2000年出现男生、女生肺活量水平快速下降的情况,2005年出现历史最低值,学生肺活量的均值在连续20年下降的情况下,出现上升拐点(图1)。从近期来看,在2005年出现学生肺活量测试成绩提升的趋势,学生肺活量测试成绩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已得到遏制,2010年较2005年整体有所增长,7~22岁的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分别平均增长 101.21 ml、88.16 ml 、116.65 ml和91.01 ml。但是,2010年学生肺活量测量值与1985年、1995年、2000年的肺活量水平相比,仍然处于较低的位置。如,2010年与1985年相比,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分别平均 下 降 242.52ml、323.86ml、241.18ml和350.72ml,情况依旧应该引起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学生肺活量测试值的城乡差异依旧存在,乡村学生的肺活量水平比城市学生的肺活量水平低,值得注意的是,在肺活量成绩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城市学生肺活量下降的幅度大于乡村学生,在2010年学生肺活量成绩提升的情况下,乡村学生的肺活量水平增长幅度大于城市学生,因此,城乡学生之间的肺活量差值在不断减少。
图1 1985—2010儿童青少年肺活量变化图
考虑性别因素的情况下,男生、女生肺活量水平差异较大,2010年男生测量成绩2376.78ml,女生测量成绩1814.045ml。且女生肺活量水平的下降幅度较男生大,提升更为缓慢。考虑到城市学生和乡村学生,男生和女生在肺活量成绩上的差异性,因此把分析对象进行细分,分为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四个组别分别进行纵向的分析讨论。
图2 1985、2010年不同年龄段城市男生肺活量变化图
图3 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同年份成绩增长差值变化图
图4 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同年份成绩增长差值变化图
将1985年和2010年城市男生各年龄段肺活量均值进行比较(图2)可以发现:1985年城市男生肺活量水平整体情况比2010年城市男生肺活量水平高,每个年龄段都呈现相同的趋势,且17~18岁阶段差异性最大。从年龄段的是视角来进行分析:7~12岁这个年龄段,年龄每增加一岁,城市男生肺活量增长值为190~250ml;在13~15岁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肺活量的增长幅度较大,为280~390ml;在16~18年龄段的增长幅度明显小于13~15年龄段;在19~22岁年龄段,学生的肺活量水平基本稳定,增长的速度减缓,增长幅度在-20~51ml之间。显然,男生在初中阶段的肺活量增长幅度较其他年龄段大。
2010年学生的肺活量水平均值与其余四次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如图3所示,城市男生2010年的测试值只有相对于2005年成绩均值而言,呈现正向增长,而与其余的年份相比较,依旧是属于负增长,这也显示出,2005年虽然出现肺活量成绩增长的拐点,但增长的幅度与20年连续下降的成绩比较,还远远达不到预期。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15岁以上的城市男生肺活量测试值较1985年下降十分显著,综合学生肺活量发展趋势,本应该肺活量大幅度增长的15岁却没有达到预期的肺活量增长值,且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应该引起体育教育相关者的关注。
将1985年到2010年间乡村男生各年龄段肺活量均值进行比较(图4)可以发现,1985年乡村男生肺活量水平最高,2005年肺活量水平均值最低。每个年龄段在不同的测试年份都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年龄越小,不同年份之间的差异性越小,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年份之间肺活量测试值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加。值得关注的是15~16岁这个阶段的测试成绩增长值持续减少,从1985 年的 381ml到 2010 年的 278ml,由此可以看出肺活量应该大幅增长的年龄段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城市男生肺活量测试值一直高于乡村男生肺活量测试值,二者的差值在2000年一度达到173.09ml,在2005年差距有所减小,到达2010年,城乡男生差值减小至131ml。乡村男生增长幅度小于城市男生的趋势得到遏制。
通过对城市女生2010年学生的肺活量水平均值与其余年份四次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只有相对于2005年测试成绩均值而言,出现正向增长,城市女生测试成绩变化趋势与城市男生相同。相对于其余的年份,依旧是属于负增长,尤其是与1985年肺活量测试成绩相比较,退步十分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女生从10岁起,测试成绩出现较大降幅,之后的年龄段测试成绩一直在低位徘徊,如图5所示。
将1985年和2010年城市女生各年龄段肺活量均值进行比较,可以发现,1985年城市女生肺活量水平整体情况比2010年城市女生肺活量水平高,每个年龄段都呈现相同的趋势,1985年与2010年城市女生肺活量之间的差异13岁达到289ml的极大值,7~10岁和19~22岁这两个阶段,二者的差异控制在200ml以下。从年龄段的是视角来进行分析:7-14岁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肺活量的增长幅度较大,之后学生的肺活量水平基本稳定,增长的速度减缓。
将1985年到2010年间乡村女生各年龄段肺活量均值进行比较(图6),1985年乡村女生肺活量水平最高达到2091.25ml,2005年肺活量水平均值最低1678.33ml,25年间测试成绩变化趋势与乡村男生变化情况保持一致,且每个年龄段都呈现相同的趋势特征,在1985年12~13岁学生肺活量的激增期现在已经没有出现,乡村女生肺活量基本保持稳定的缓慢增长。城市女生肺活量测试值一直高于乡村女生肺活量测试值,二者的差值保持在100ml左右,在2000年达到130 ml,变化趋势与城市男生和城市女生之间的变化保持一致。近年来出现城乡女生肺活量测试值差异减小的趋势。
在1985到2005年的20年间,学生肺活量成绩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趋缓,到2005年出现拐点,7~22岁学生肺活量成绩均值呈现缓慢回升的趋势。2010年较2005年整体有所增长,7~22岁的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分别平均增长101.21 ml、88.16 ml 、116.65 ml和 91.01 ml。对比城乡差异,城市学生和乡村学生的肺活量测试成绩差异始终存在,且男生维持原趋势,女生城乡差异在不断的减小。19~22岁年龄段(大学阶段)学生肺活量水平改善情况显著,增长幅度较大,其中,城市男生在19岁组的增长幅度最大,平均增长值为150.73ml;乡村男生在21岁组的增长幅度最大,平均增长值为225.78ml。城市女生在19岁组的增长幅度最大,平均增长值为124.93ml;乡村女生在22岁组的增长幅度最大,平均增长值为136.10ml。城市男生、乡村女生在18岁组的增长幅度最低。
图5 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同年份成绩增长差值变化图
图6 不同年龄段乡村女生不同年份成绩增长差值变化图
本文对7~22岁学生肺活量测试成绩在25年间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纵向对比,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肺活量测试中存在着天然的差异性,然而,城乡之间显示的差异性在男女和年龄的对比研究中始终保持相似的趋势,引人深思。农村学生学习压力相对于城市学生更重,尤其是处于15岁年龄节点,肺活量测试成绩下降明显。乡村学生住校人数比例增加,学生在大自然中奔跑跳跃的时间减少,学生参与家庭体力活动的机会减少,加之乡村中学课业负担更重,每天锻炼时间没法得到保证,造成了学生的运动缺乏症。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相当于没有给正在生长发育的学生们以足够的发育时间,我们的生长激素在睡眠过程中分泌要大于在日常活动中的分泌,因此缺少休息时间势必导致学生身体机能、素质的下降。日常身体活动减少,体育锻炼时间无法得到保障加之一系列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造成了乡村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年来出现下降。
[ 1 ]张欣.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贡献与面临的挑战[ J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08):1121-1123.
[ 2 ]俞福丽.初中生体质健康与文化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6):90-93.
[ 3 ]张洋,何玲.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 J ].中国青年研究,2016(6).
[ 4 ]于红妍.中国学生体质测试的演进历程及阶段特征[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0):113-118.
G807.3
A
1674-151X(2017)12-102-03
投稿日期:2017-10-15
吴键(1965~),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