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媛
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而创设的适合学生主体并作用于学生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建构式学习的学习活动环境。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能够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生物知识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促进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形成更多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建构。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活用课内外生物教学素材,丰富教学情境的创设手段,以灵活多变的创设手段提高情境教学质量。
一、创设生活情境,优化知识演绎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初中生物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事物,加强对生活教育资源的开发,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将知识演绎融入到对生活事物的解读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认识和理解课堂教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DNA结构”时,由于一些学生空间想象力有限,仅仅靠观察教材配图一直无法理解DNA的“双螺旋结构”,于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旋转楼梯和扶手的图片,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立体图形,将旋转楼梯看作碱基,将扶手看作DNA双链,简化之后的立体结构就是DNA的双螺旋结构。接着,教师可以继续利用楼梯和碱基的对比、扶手与DNA双链的对比来讲解碱基配对、DNA双链反向平行等知识。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新知识与熟悉的、已知的认知体系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这个课例中,在缺少实物观察和模型展示的情况下,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展示了旋转楼梯和扶手的图片,充分利用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直观事物引导学生构建立体模型,将DNA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DNA双链反向平行等理论性知识转化成对旋转楼梯和扶手的观察分析,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了知识理解难度,使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顺利接受和掌握了教学内容。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多创设一些受学生欢迎的故事情境,将抽象、枯燥的生物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故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在教学“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以故事情境设计了课堂导入:“一位选美冠军向一位获得诺贝尔奖但相貌不好的科学家求婚,她认为如果两人结合,生下的孩子一定能既像她一样美丽,又能像科学家一样聪慧。可这位科学家却拒绝了她的求婚,因为在科学家看来,他们的孩子有可能像自己一样丑陋,像选美冠军一样愚笨。同学们觉得他俩谁说的更有道理呢?”故事情境能够为枯燥的课堂赋予活力,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适用于一些抽象、枯燥的生物知识的教学。这个课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一个趣味故事表现出来,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在故事讲完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发表自己的看法,组织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初步形成对基因显性和隐性的认识,从而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再展开课堂内容,为学生详细分析和讲解,要比直接进入主题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三、创设实验情境,突破认知障碍
初中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离不开必要的生物知识基础,理论教学也需要利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障碍。教师创设实验情境时,要把握好学情,结合教学重难点创设实验情境,帮助学生学习知识。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消化与吸收”这一章节中重要的实验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实验演示环节安排在新课传授之前,先为学生重点强调馒头切块、取唾液、试管溫度控制等主要实验步骤以及碘液检验淀粉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对实验有较为整体的把握,明确各项实验步骤的注意事项。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边演示边启发、诱导学生在现象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处理问题中引入和探讨新知识。实验是初中生较为喜欢的教学形式,在课堂开始时就进行实验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促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优秀的教学情境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脚手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情境创设手段,用充满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迁移和自主建构,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