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绍元
初中生物微课资源是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以生物学教材为核心,通过科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需要,以流媒体为主要形式的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数字教学资源。目前虽然初中生物微课资源丰富,呈现日益俱增的趋势,但也呈零散化、碎片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初中生物微课资源还有待深入开发。
一、架设初中生物微课资源系统框架
初中生物微课资源系统框架是微课资源系统的蓝图和导航系统。其框架应基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按照生物学科的内容体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经验及心理特征,选择与义务教育生物教材中组织结构基本一致的内容。
初中生物微课资源系统开发框架遵循严谨的生物学体系,循序渐进、统筹安排“生物学重要概念”和“生物学学习过程、技能”,并将生物学的重要概念的建构与学生的认知过程有机统一,主题分三级:一级主题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的主线,串联起初中生物学学习目标,先概述生物与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再分述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最后总结提升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等生命活动的共同特征以及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基本规律;每一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组成,是对一级主题内容的细分;三级主题即微课主题,是二级主题下的重要概念的细化,并明确指向学习内容,开发制作成包含微视频、微学习活动及学习支持工具下的片断性微课程。三级微课主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要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框架。
二、初中生物微课资源系统开发步骤
初中生物微课资源系统开发集生物学教学研究、资源开发及应用于一体,是一项动态调整的、周期长的系统工程,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协调运行,方可建成一个优质、高效并能良性运作的系统。
1.组建研发团队。组建由教学理论水平高、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强的专家和一线优秀生物教师等组成的研发团队,制订科学、系统的开发方案和技术规范,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并形成合力,有条不紊地推进资源开发。
2.架设开发框架。专家组初步架设开发的基本框架,开展问卷调查、调研等广泛征求一线生物教师的意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开发框架,确定后发布。
3.微课设计开发。深入研究生物教学理论,研究生物学科特点和生物学科要求,研究微课媒体特点和生物学科内容呈现方式,在研究教育技术和生物学科的融合方式后,边实践、边开发、边修正微课资源。生物片断化微课设计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步骤:①情境导入。通过创设形象、直观和生动的视频或动画等情境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在“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微课中播放4只克隆羊多莉复制品的新闻视频,现实性强,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和兴趣,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提出问题:“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但为何克隆羊多莉复制品竟然和多莉一样呢?”提出的问题具有悬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②阐述与解释。围绕核心概念,用问题引导思考,再进行阐述与解释。在“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微课中插入变形虫的分割实验和细胞核移植实验、多莉羊实验的视频和动画,随之依次出现操作示范并出现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动画和视频分解步骤不但刺激了学习者的感官,加深了其对实验的理解,而且更好地辅助了学习者将新的知识自然融入到原有知识体系中,增强微课的表现力,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③总结与反思。使用概念图表征的方式进行概括和反思核心概念问题。在“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微课中,通过从单细胞变形虫到多细胞哺乳动物细胞核的实验演绎得出:不管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在微课结束阶段总结教学重点,有利于概念“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的建构。精细化的微课设计经专家组审核、修改后视频制作、后期加工,最终形成由学习指南、学习任务、资源链接三部分组成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等辅助性资源。
4.微课应用修改。一线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微课资源系统的应用实验,由学生和教师对微课资源系统检验,提出微课资源系统修改的意见,有序完善微课资源结构系统。只有经过多次开发——实验——修改的过程,初中生物微课资源系统建设才能走向开放化、系统化和有序化,有利于學生通过系统微课学习,获得基础的生物知识,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初中生物微课资源系统建设应从学生和生物学教学需求出发,关注微课资源开发、微课资源应用后再生和系统再开发的全过程,建设好用、实用、适用的初中生物微课资源系统,使其更具生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